電影

因為你沒關掉電視上「這個」小功能,天王巨星、賣座導演、電影大師決定出手改變電視

電影神搜
發布於 2019年08月31日12:10 • 龍貓大王通信

去年 12 月,《不可能的任務 6:全面瓦解》(Mission: Impossible – Fallout) 的 DVD 與藍光碟版本上架了,這時應該正在拍新戲的湯姆克魯斯 (Tom Cruise) 突然在推特上發布了一則影片。他有個重要訊息要提供給在家裡電視上欣賞《不可能的任務 6:全面瓦解》的觀眾們:請關掉你家電視的某個功能。他說了「影像補償」(video interpolation)、「動態平滑」(motion smoothing) 等等好艱深的名詞,怎麼回事?為什麼老湯姆管起我們家的電視了?

動態補償:「肥皂劇效果」(soap opera effect) 讓電影變得像是肥皂劇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什麼是動態補償?這個看似聰明的小功能卻讓電影變成「肥皂劇」?

湯姆克魯斯不是第一個對你家的液晶電視有意見的人,這件事其實非同小可。你是否曾經發現過,家中的新液晶電視在看電影時會格外地……「滑順」?導致這些電影看起來好像跟你在看《女力報到》或《戲說台灣》一樣,與你當時在戲院裡看到的感覺有很大的差距。這都是因為液晶電視裡一個自作主張的小功能:它可能被稱作影像補償、動態平滑、動態加速 (motion boost)、高畫質自然動態 (HD natural motion)、數位清晰動態 (digital clearmotion)、流暢 120 赫茲 (smooth 120 Hz)、智慧畫格增補 (Intelligent frame creation) 等等……有夠混亂對吧?或者我們該用一個最淺顯易懂的名詞稱呼它──「肥皂劇效果」(soap opera effect)。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現代的液晶電視由於螢幕更新率的提升,每秒可以顯示 60 幀以上的畫格,但是在顯示像是每秒以 24 幀畫格拍攝的電影時,會顯得動態解析度不夠、或是有斷裂與不流暢的感覺。有一種解決的方式,便是液晶電視透過即時運算,為每幀畫格之間插入一幀「中間格」,這「中間格」利用了運動估計/運動補償的技術運算而成。這樣就能讓電視畫面看起來更連續流暢,但同時對習慣看電影的觀眾來說,他們習慣的那種電影畫格「停滯感」消失了,被電視劇畫面的「流暢感」取代了。

肥皂劇效果來自將三張畫格擴張至五張畫格的成果

但是問題來了,肥皂劇效果雖然讓畫面看起來更連續流暢,但是由於這些畫面中畢竟有許多是運算產生的「假畫面」,導致在某些人物快速奔跑或大幅度移動的畫面時,這些補上去的假畫面容易有破碎的現象,導致連續起來的畫面看起來非常奇怪,彷彿在巴黎大樓屋頂奔跑的伊森韓特一直在變形。下面這個範例影片可以解釋這種肥皂劇效果的缺陷:

這樣的功能可以在液晶電視的影像設定裡選擇開啟或關閉,但這項功能面世已久,有些機種甚至是內建啟動。而在某些消費型或經濟型電視機種裡,這種功能不但內建啟動,並且無法讓使用者關閉。但即便電視廠商沒有隱藏這種功能,各家廠商對肥皂劇效果也有各自自由發想的名稱:三星 Samsung 電視叫它「Auto Motion Plus」、Sony 電視叫它動態影像流暢技術(Motion Flow,但某些 Samsung 電視也叫這名字)、LG 電視叫它「TruMotion」、Panasonic電視叫它「Intelligent Frame Creation」……絕對把不是天天研究電視的妳搞得眼花撩亂。

三星電視「Auto Motion Plus」功能

三星電視設定

大咖影人們決定起身改變 未來電視將增加「影人模式」

對於精心設計這些畫面的人來說,這種自作主張的效果,不但沒有讓他們的作品看起來更好,反過來徹底破壞了他們的心血傑作。他們如果想以每秒 60 幀畫格的方式拍電影那也就算了,肥皂劇效果讓他們 24 幀畫格拍攝的電影,變得連他們自己都不認得了。好萊塢的年輕電影人們紛紛站起來幹譙了,有話就說的《星際異攻隊》(Guardians of the Galaxy) 導演詹姆斯岡恩 (James Gunn) 早在 2017 年就發文抵制肥皂劇效果。

詹姆斯岡恩

詹姆斯岡恩

岡恩聯合《玩命再劫》(Baby Driver) 鬼才導演艾德格萊特 (Edgar Wright);《追兇》(Brick)、《STAR WARS:最後的絕地武士》(Star Wars: The Last Jedi) 導演雷恩強生 (Rian Johnson);《猩球崛起》(Planet of the Apes) 系列電影導演麥特李維斯 (Matt Reeves);還有老湯姆與他的老相好,《不可能的任務 6:全面瓦解》導演克里斯多福麥奎里 (Christopher McQuarrie)  一起發聲。

導演暨攝影師莉德瑪拉諾 (Reed Morano) ──攝影師是對肥皂劇效果最感冒的一群人──也馬上發動了一場線上聯署活動,要求電視廠商不能預設開啟這項動態補償效果。這項聯署有效嗎?看來不太有效,2年前發動的這項聯署預定集滿 1 萬 5 千人認同,2 年後的現在,它才累積了 1 萬 3 千名憤怒的民眾。

2015 年美國消費電子展 (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 CES) 上,三星、Netflix 、特藝集團(Technicolor)、迪士尼等視覺產業相關企業,共同攜手組成了UHD Alliance(超高畫質聯盟)。這個聯盟宗旨在於協助制訂從相機至電視等顯示器螢幕上的超高畫質 (Ultra-high-definition, UHD) 規格。這群地球上財力雄厚、勢力龐大的企業們,決定一起制定未來五年至十年我們盯著不放的螢幕畫質規格,意義自然重大。而現在,對肥皂劇效果非常不滿的導演與巨星們,決定直接找上 UHD Alliance 解決這個問題。

8 月 27 日,一群好萊塢 50 年來最傑出的導演、製片人與電影大師們決定正式發聲,他們包括了──準備好,這份名單非常驚人──偉大的馬丁史柯西斯 (Martin Scorsese)、偉大的克里斯多福諾蘭 (Christopher Nolan)、雷恩強生、復活神力女超人的導演派蒂珍金斯 (Patty Jenkins)、《黑豹》 (Black Panther) 導演萊恩庫格勒 (Ryan Coogler) ……

(由左至右)馬丁史柯西斯、萊恩庫格勒、諾蘭與萊恩強生

(由左至右)馬丁史柯西斯、萊恩庫格勒、諾蘭與萊恩強生

喘口氣……好萊塢特效王暨大砲王詹姆斯卡麥隆 (James Cameron)、怪才導演保羅湯瑪斯安德森 (Paul Thomas Anderson)、喜劇主宰賈德阿帕托 (Judd Apatow)、好萊塢大亨J.J 亞伯拉罕 (J.J Abrams)、不逆轉會死的奈沙馬蘭 (M. Night Shyamalan)、《逐夢大道》(Selma) 金球獎導演艾娃杜韋奈 (Ava DuVernay)、《樂來越愛你》(La La Land)金獎導演達米恩查澤雷 (Damien Chazelle)、《怪奇物語》(Stranger Things) 的 80 年代宅宅達夫兄弟 (Duffer Brothers)、還有咱們近年來非常關注視覺技術升級的李安導演。

(從左至右)保羅湯瑪斯安德森、J.J 亞伯拉罕、達米恩查澤雷、與李安

(從左至右)保羅湯瑪斯安德森、J.J 亞伯拉罕、達米恩查澤雷、與李安

他們主張,如果觀眾們想要看到一部電影的真正樣貌,那麼觀眾應該看到,製作這部電影的人們想要大家看到的樣貌。這代表著,他們期望推動一種電視新設定,稱為「影人模式」(Filmmaker Mode)。這個模式能讓觀眾在電視上看電影時,享受到電影人們指定的色彩、對比、螢幕比例與畫格更新率設定,提供觀眾一種穩定且最接近導演們期望的電影體驗。他們希望電視廠商們能在設定中安插一個影人模式按鍵,讓使用者只要按下去,畫面就自動調整到最適合這部電影播放的影像模式,讓觀眾享受到最好的電影效果。

影人模式宣言影片:

上面這群大師夠多了嗎?還不夠,UHD Alliance 目前已經聯合了超過 400 位電影人,包括了 140 位導演或攝影師,加上像是美國導演工會 (Directors Guild of America)、美國攝影師協會 (American Society of Cinematographers)、美國電影編輯會 (American Cinema Editors) 以及馬丁史柯西斯將近 30 年前創立的電影基金會 (The Film Foundation) 等等團體偕同支持。

電影基金會

電影基金會

1990 年,史柯西斯號召當時一流的演員與導演們組成電影基金會,創始成員包括了伍迪艾倫、伊斯威特、柯波拉、庫柏力克、盧卡斯、史匹柏與薛尼波拉克等人

現在出頭支持的電視廠商,已經包括了 LG、Panasonic 與 Vizio 等企業,他們承諾會在自家未來電視中加入影人模式功能。

就像史柯西斯說的:

「……如今大多數人已經選擇在家中電視上觀賞經典電影,而不是到電影院觀賞。」

電視從上個世紀 50 年代開始持續穩定地侵蝕電影市場的狀況仍然不變,如今更是越來越趨主流,但是對導演或演員來說,如果觀眾在電視上觀賞他們的作品,卻是被莫名其妙的尖端科技破壞的半殘成品,進而影響觀眾的觀影經驗,這件事比起大家不進戲院還要嚴重千百倍──因為觀眾從這些本應不該如此呈現的影像中,無法體會到導演製作的用心。

導演萊恩強生支持影人模式

導演萊恩強生支持影人模式

現在液晶電視已經是市場主流,更高畫質與更多日新月異功能的電視持續推出,但很少人來告訴我們如何調校那些望之卻步的複雜影像設定,影人模式當然會是愛影人的最佳福音,而且你最愛的導演們也這樣想。

加入「電影神搜」LINE好友,最新電影情報不漏接!

查看原始文章
留言 4
  • 中秋不吃月餅吃柚子
    其實...寫個好劇本,找個會演的好演員,這就夠了,觀眾要的是娛樂,不是壓力。
    2019年09月01日09:23
  • 澄樺
    說沒感覺是瞎了?看電影每部都假到不行 完全失味
    2019年09月01日06:22
  • William Huang
    影音世界中總有一些吹毛求疵的人,追求完美是好事,但沒有根據憑感覺的要求,就不是那麼值得推崇了。 發燒友信誓旦旦說導線造成的聲音影響有多顯著,但實際誰聽得出來?真的做對比盲測,結果猜錯的一堆,說穿了是心理因素作祟。 還有一堆奇怪且近乎迷信的說法,例如光碟機下方一定要鋪綠布可提高音質云云,用偽科學的觀點企圖說服人,其實一點科學根據都沒有。 這個補插影格的說法,我個人認為也是心理因素居多。 逐格放映當然會看到有差別,尤其是高速變動的場景。但真實世界中人眼的反應沒辦法看到逐格的差異,越高速移動的物體越是看不出細節。 要比較電視補插畫面的效果,即便是兩台電視並排,一台有補插一台沒有,在這種高速變動的場景中,要用肉眼看出影像有無扭曲也不是那麼明顯,甚至大部分人都是分不出來的。 更白話說,這種逐格放映才看得出差別的畫質破碎,即時放映時肉眼是分不出來的,誰會每天在那邊逐格放映看電影? Filmmaker mode我是贊成的,因色空間(color space)和影格率若和原始拍攝一致,確實更能傳達導演拍攝時所要表達的效果。但若說是要挑剔補插影格這件事,我個人覺得就沒啥說服力了。
    2019年09月01日04:46
  • Jerry
    簡單說,一點感覺都沒有
    2019年09月01日05:04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