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慈濟 x SDGs 愛在獅子山

大愛新聞
發布於 1天前

2014年,西非爆發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伊波拉疫情,隨後接連在"幾內亞"、"賴比瑞亞"、以及"獅子山共和國",造成大規模感染,有上萬人死亡。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疫情爆發之後,慈濟啟動慈善關懷,前往獅子山共和國,協助扶困援助。這是慈濟在國際援助的第九十一個國家。獅子山共和國總人口,大約八百多萬人。

有將近八成的比例,信奉伊斯蘭,大約兩成左右的民眾,信奉耶穌基督。可想而知,一個佛教的宗教團體,想要進到這個國家,推動慈善,有多麼不容易。

獅子山共和國在2002年,結束長達11年的內戰,整個國家被戰火摧殘不堪,經濟衰退,社會文化停擺了十多年。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聯合國統計,整個國家的童婚比例高達30%,一旦結婚後,女孩子無法繼續上學、接受教育,知識水平停滯。當地識字率,只有48%,

等於是,有將近半數的居民,可能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儘管,政府在去年七月,通過法律明定,禁止未成年結婚,

不過,現況改變牛步,孩子的未來等不及。 2014年,伊波拉疫情爆發後,隔年,慈濟就進到獅子山共和國援助,

在2017年以及2019年,接連發生暴雨釀災,土石流、洪水沖毀家園。天災無情,也讓當地孤兒的數量越來越多。

他們無依無靠、無家可歸,但在這個,連自己溫飽都有難度的國家,又有誰,願意為他們伸出援手呢。慈濟與當地的慈善組織合作,長達十年之久。

不僅陪伴"伊波拉倖存者"走出困境,還走訪了許多收容所、孤兒院,志工發放大米、乾糧。希望在困頓之際,至少先填飽肚子,才能有力氣,思考未來。

在伊波拉疫情的爆發點,"科因杜村",當地有一座"一起微笑小學",2014年創立,早期,學校專門收容,在伊波拉疫情下,倖存的孤兒,這裡也成為孩子們最安心的場域。

學生來上課,不用擔心肚子餓,因為,校方提供早、午餐。慈濟在2018年,也參與免費午餐計畫,孩子們吃得飽,就能專心上課,輟學率,自然就會下降。

獅子山共和國,超過一半的人口生活在貧窮線之下,一天的工資,只有兩塊美金。面臨通貨膨脹、加上糧食短缺,許多父母親省吃儉用,為的是讓孩子能到學校受教育。

當有了知識,有朝一日,也許能過上更好的生活。慈濟在當地推動的慈善行動,也符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的第四項,教育目標。

除了,讓孩子有書念,去年五月,慈濟在當地設立縫紉中心,讓婦女習得一技之長,有能力改善家中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