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休息或睡覺時感覺胸悶、胸痛?當心可能是心血管痙攣

康健雜誌
更新於 11月22日02:53 • 發布於 11月22日02:53 • 出處/康健雜誌 文/謝佳君 圖/photoAC
休息或睡覺時感覺胸悶、胸痛?當心可能是心血管痙攣

突然胸悶、胸痛,胸口如大石頭壓住,許多人會擔心是不是心肌梗塞;但這樣的症狀卻常發生在休息或睡覺,而不是走路或運動時,小心可能是「心血管痙攣」!醫師提醒,雖然心血管痙攣多半是良性,嚴重還是可能引發心肌梗塞,而且發生年紀相對年輕,時間久了,也可能發展為真正的心血管阻塞。

27歲游小姐患有甲狀腺機能亢進,時常在睡覺時感到胸悶、心悸、甚至半夜被痛醒、夜不成眠,但白天活動都很正常。就醫檢查才發現是心血管痙攣,服藥後,夜間不適的症狀緩解了,終於能夠一夜好眠。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秋冬天涼、早晚溫差大,是心血管疾病好發季節,尤其心肌梗塞讓人聞之喪膽。心肌梗塞其實是心肌缺氧所引起,往往發生在運動或活動時因血管狹窄、阻塞,血液供給不及而造成供給缺氧;但還有一種情況是,患者沒有在運動,心血管卻突然痙攣、收縮、狹窄,導致心肌缺氧,嚴重也可能引發心肌梗塞。

「台灣急性冠狀動脈心臟病患者中,高達57%的病人患有心血管痙攣,顯示心血管痙攣與心肌缺氧具有高度相關性。」台北醫學大學教授暨雙和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洪明佑表示。

心血管痙攣持續 可能引發心肌梗塞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洪明佑解釋,心血管痙攣(俗稱心血管抽筋),是指心血管平滑肌不正常收縮使血管全部或部分狹窄,導致突發性心肌缺氧,若沒有事前預防或及時投藥,嚴重會引發心絞痛或心肌梗塞,甚至昏厥、心衰竭及猝死。

成功大學附設醫院心臟血管科主任趙庭興教授進一步說明,傳統的心臟冠狀動脈疾病大多是動脈硬化或血栓而造成血管狹窄、阻塞,引起心肌缺氧及後續一連串症狀。

心血管痙攣,尤其是冠狀動脈痙攣,則是血管的平滑肌異常收縮,導致血管突然變狹窄,血流受影響而出現症狀,但平滑肌放鬆、痙攣改善,血流暢通了,症狀就會得到緩解。所以,一個是靜態的固定病灶(動脈硬化或血栓),一個是動態病灶(心血管痙攣)

趙庭興表示,全身上下的血管都有可能發生痙攣,包括腦血管也會,重點在於大部分的痙攣幾秒鐘或幾分鐘後就會恢復,屬於良性。但還是有少數人的痙攣比較劇烈,如果冠狀動脈痙攣持續30分鐘以上,就可能引發心肌梗塞,甚至猝死。

區分心血管痙攣 留意3現象

由於心血管痙攣也是血管突然狹窄、血流不順、心肌缺氧,因此症狀和心絞痛或其他血管阻塞、心肌缺氧很像,包括胸部有壓迫感的悶痛,周邊部位也連帶出現反射性的疼痛,例如下巴或喉嚨緊、肩頸或左前臂跟著疼痛等。

不過,還是有一些方法可以簡單區辨心血管痙攣和一般冠狀動脈狹窄阻塞,包括發生的時間點、心跳血壓及心律不整的形式:

1.通常發生在夜晚、清晨休息:心血管痙攣好發時間點為休息時,尤其是夜間或清晨睡眠期間,這是與其他心血管疾病最明顯的差異之一。趙庭興解釋,血管內皮功能不佳時,容易受副交感神經刺激而不當收縮,通常人們在休息或夜晚清晨時副交感神經作用比較強烈,因此這時候也比較容易發生心血管痙攣。

2.心跳偏慢、血壓偏低:洪明佑指出,不同於心血管阻塞造成的血壓升高與心跳加快,心血管痙攣發作時,患者的血壓通常偏低且心跳偏慢。原因是心血管痙攣常發生在夜間、清晨,此時身體的自律神經系統以副交感神經作用為主,副交感神經興奮時,心跳也會變得比較慢、血壓偏低。

3.較常引起心跳偏慢的心律不整:由於心肌缺氧,一般心血管阻塞和心血管痙攣發作時都有可能伴隨出現心律不整,心血管痙攣又以慢的心律不整較常見,和它的發生時間在夜間、副交感神經作用較強有關;但嚴重的心血管痙攣若引發心肌梗塞,還是有可能出現心跳較快的心律不整,甚至有猝死的風險。

程度輕微靠藥物緩解 嚴重仍需手術治療

如果懷疑病人是心血管痙攣,可以做心電圖檢查,觀察心律變化;但因為心血管痙攣發作時間難以捉摸,若要更精確診斷,則要進行心導管心血管痙攣誘發檢查,以心導管直接投藥於冠狀動脈讓血管收縮,再給予藥物觀察血管是否又放鬆,就能判定是不是冠狀動脈痙攣。

洪明佑表示,目前心血管痙攣的治療主要為藥物控制,常以口服鈣離子拮抗劑或口含硝化甘油做及時治療,透過抑制心血管平滑肌的收縮,達到緩解心血管痙攣的作用。

雖然很少數會需要開刀治療,但趙庭興說,如果是頑固性的痙攣,不只一次引發心肌梗塞、需要急救,就可以考慮進行冠狀動脈繞道手術,讓血液流經其他血管,避開主幹,以防痙孿如不定時炸彈、可能要命的風險。

及早治療、控制 防動脈硬化

心血管痙攣好發族群介於40~70歲,吸菸、血脂高、喝酒、服用興奮劑藥物或甲狀腺亢進等都會增加心血管痙攣風險。趙庭興推測,心血管痙攣病人年紀相對較輕,一方面可能和年輕人較常接觸菸、酒、使用興奮劑藥物有關,較容易誘發痙攣;另一方面,因為病人是血管內皮細胞功能失調,而不是動脈硬化,後者往往需要經年累月積累,等到發病時也相對更年老。

但他提醒,動脈硬化的早期往往就是血管內皮細胞功能失調,也就是早期的動脈硬化,所以年輕時可能以心血管痙攣表現為主,若不及早治療控制,有可能漸漸走向真正的動脈硬化

心血管痙攣在門診中並不少見,只要民眾有疑慮就可以盡早就醫。洪明佑提醒,心血管痙攣的成因非常多,控制血脂、避免吸菸、熬夜、焦慮、憂鬱、多注意保暖,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仍是遠離心血管痙攣的最佳方法

延伸閱讀:

胸悶原因有哪些?從胸悶症狀看可能疾病,5穴道緩解

蜂蜜功效7大好處,蜂蜜加熱有禁忌?教你分辨蜂蜜真假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查看原始文章
留言 1
  • k
    這倆冥醫兇搶錢!走路右兩腳趾才會麻痛,給高七賢脊椎鬼話勳看!半年內拿我練微創兩次,五次止痛術又亂植止滑脫彈簧!瞎搞到癱床腰臀腿內骨頭整日極度酸麻痛冰冷無力!再去高長庚加害饒看診說這要開骨融合!術前晚還跑來問我你到底怎麼了?刀後症狀更嚴重,三天就被趕出院,還賊笑回:-)你開刀前就是這樣子啦!花了上百萬還被搞的不成人樣,妻小遭難,命也開沒了!人真的要夠壞,才能賺大錢!🤕🤕🤕
    2023年11月21日11:34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