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國屬地大溪地這座島上,19世紀中後期,開始有客家移民移入,已在當地生活超過5代,客籍藝術家江凱群前往大溪地探尋當地客家移民的生命經驗,也發現當地的客家特色以及彼此之間的連結。
說話帶著些許「法式」腔調,每一位長輩熱情大方的說著自己的母語客家話,他們是生活在法屬大溪地的華人,透過臺灣藝術家江凱群的鏡頭,將他們的生活、語言記錄下來。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用法語音標拼寫出客語詞彙,法屬大溪地的客家人,除了編寫客語書籍,記錄保存客語詞彙、諺語,還有參與客家社團維繫彼此情感,因此在許多場所都能聽到客語、相互交談。
全球客家串流計畫成員 江凱群:「在那個市場其實有一些人,他們會用客家話來賣東西 對,所以其實很好玩,他們會用客家話,我們可以在那邊買東西。」
這些客家移民,從19世紀起陸續移民到法國大溪地,歷經苦力工作,到從商、學習、吸收,當地原住民的語言及法國文化,努力融入當地,也不忘保存自己的文化。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全球客家串流計畫成員 江凱群:「包括去法國,那我們還有在大溪地,我其實看到很多檔案,所以這些檔案其實有一些,是以前他們客家人的照片,或者以前他們還沒有法國國籍的時候,他們是用編號,來說他們每一個人的身分,很難想像的、很辛苦,就是我們客家話說,是那個煞猛和硬頸的精神。」
透過自己的鏡頭,江凱群讓更多人看見世界客家的多元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