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

觀點投書:川普「常識革命」能讓美國再次偉大?

風傳媒
更新於 01月22日22:10 • 發布於 01月22日22:10 • 范振家
國際上對川普第二任期的觀望也帶著一種焦慮。(美聯社)

川普在就職演說上再次強調他「常識革命」的宏大藍圖,這種強勢、甚至可稱之為「霸道」的政治身段,透過短短幾天內簽署上百項行政命令的方式迅速顯露出來。對於他所謂的「深層政府」與移民議題,川普從不掩飾自己的不信任與厭惡。他對移民政策所作出的激烈調整,如大規模掃蕩非法移民與強化邊境管制等,無疑象徵著他對「危害美國者」進行徹底整肅的企圖心。這種姿態在其支持者看來,大概就是川普「剛正不阿」的證明;但在外界不少觀察者眼裡,則帶有濃厚的排外色彩與施壓恐嚇意味,彷彿試圖利用行政權力對弱勢群體祭出「殺一儆百」的威嚇效果。

雖然川普在演說中罕見地透露了一絲謙遜,承認自己在過去八年間「遭遇了史上最嚴峻的考驗」,並「學到了許多」,可這種「學到的經驗」似乎並非指向更開放或更多元的執政哲學,而更像是如何在體制既有的縫隙與漏洞中取得最大掌控權。對外交官僚系統的大幅度清洗,正是典型的例子。那些曾在共和、民主兩黨政府下都服膺職責的資深官員,如今接獲「立即走人」的通知,雖能展現川普想要快速改變國務院基調的決心,卻也在在顯露他的政治審查邏輯:誰不追隨他的方向,誰就是所謂「深層政府」的幫凶。這些離任者在外交經驗和專業上的損失,最終可能導致的,是美國在國際事務中喪失長期累積的人脈與智慧,而不一定會換來一支更忠誠、更有效率的外交隊伍。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川普對國務院的人事「大換血」與他對全球貿易新秩序的想像,幾乎可以視作同一枚硬幣的兩面:他的思維基點,就是相信美國可以單憑「真實力量」和「單邊意志」在國際舞台上重新塑造自己所需的局面。這在貿易政策上特別顯而易見。他不僅喧嚷著要對多國產品課徵更高關稅,而且試圖把墨西哥灣改名成「美國灣」,甚至在宣誓時展現對巴拿馬運河和格陵蘭島的擴張興趣。這種聳人聽聞的操作手法固然能激發一部分國內選民的民族情緒,卻也可能在國際社會引起恐慌和排斥,特別是那些長期與美國維繫密切貿易聯結的國家,最明顯者莫過於加拿大、中國和墨西哥。當川普狠批全球化「掏空美國」的同時,卻也把自己國家裹挾進更加不確定的世界市場之中。

事實上,川普就職後立即簽署上百項行政命令,可能帶來的第一個效果,便是行政權與立法權的博弈將會更加激烈。美國國會對於這些帶有濃厚保護主義與排外色彩的政策,未必會一面倒地支持;即便共和黨在眾議院或參議院握有優勢,黨內依然有溫和派與反對聲音。川普簡化決策程序、忽視協調溝通的做法,所激化的政治裂痕恐怕不會只是黨派之間的對立,而更是美國社會本身的歧見。畢竟,移民政策事關美國勞動力供給、社會結構、種族議題等多層面因素,強勢掃蕩可能在局部地區博得掌聲,但在更多需要移民人口的產業中,則可能衍生生產人力短缺或社會動盪的危機。

對國際社會而言,川普的「強勢主義」或「常識革命」帶來的真正挑戰,在於全球貿易戰的幽靈徘徊不去。當他以關稅為武器,要求他國在貿易上對美國「讓步」時,加拿大與墨西哥就不得不重新評估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或其替代安排的未來;中國則將在更高層次的關稅報復與談判之間進行權衡,這不但會拉長中美摩擦的時間線,也將打亂全球供應鏈的正常運行。一旦彼此不斷互加關稅,便等同於一起走向雙輸局面。近年來,全球化的反思風潮確實此起彼落,但推翻已有秩序的政治後果不應被過度簡化成「美國重新偉大」。到底會不會偉大,端看這些保護主義策略最終將如何衝擊美國企業的全球競爭力,以及勞工與消費者的實際利益。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在這個過程中,川普那番「過去八年我受盡考驗」的表態,顯得尤其耐人尋味。他聲稱自己變得更加成熟,更懂得權力運用,但就目前的政治跡象來看,「成熟」背後似乎浮現了一種更為強烈的自我中心思維,他將國家治理視為能夠被意志力掌控的舞台。那份雄心不見得必然導向成功,也可能是引爆更多國內外衝突的火種。對許多被視作「不忠」或「不友善」的人與國,川普選擇的是趕走、懲罰、拉高關稅、拔除官員……這一連串快刀斬亂麻的舉動,有時確實能營造果斷的形象,但其負面影響日後若要彌補,所需付出的政治代價或外交對話遠比想像中還要龐大。

國際上對川普第二任期的觀望也帶著一種焦慮。歐洲國家擔心跨大西洋關係進一步撕裂,亞洲盟友則怕在中美之間被迫作出艱難取捨,美國傳統盟邦全都在一面力求自保,一面期待著他的政策或許不會比第一任期更激烈。然而,就職後馬上就大刀闊斧地換血國務院高層,加上如此密集而雷厲風行的行政命令,似乎正向全世界宣告,他依然要繼續走那條「以我為中心」的道路。於是,所謂的「常識革命」聽來再怎麼悅耳,到頭來恐怕仍難改變這條路本身的險峻與曲折。

川普誓言要再次將美國推上世界舞台的峰頂,但在實踐策略上卻選擇了不斷堆高關稅壁壘與移民封鎖的路線。若他真能在短期內創造美國經濟的榮景,那也只是一時的代價轉嫁;一旦其他國家聯合起來尋求替代性經濟管道,美國將發現自己同時失去了龐大的外部市場與長久經營的盟友。總而言之,川普運用行政命令「快打」的作風,確實充滿掌控與秀肌肉的色彩,但能否真正為美國建立起長遠、穩健、且讓多方受益的秩序,依舊是一個極度不確定的問題。這種不確定性,不只世界各國在緊張等待,美國內部也在暗自思忖:這將是復興的契機,還是另一場風暴的開端?恐怕只能讓時間與現實來驗證。(推薦閱讀:川普簽行政命令宣布退出WHO 專家曝1原因不意外:對美國未必是壞事

*作者為管理學博士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