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AI或許已滑落炒作峰點,但人工智慧整體可能將帶來更加實務、實際的影響力。我們該如何理解現況?展望2025年,又有哪些值得關注的走向?
年末時分,OpenAI、Google等生成式人工智慧的主要玩家發布不少耶誕禮物,但在一般大眾身上激起的驚喜感不如過往。這可能是件好事。
歷經2022年底初見ChatGPT的驚訝、2023年的嘗試與實驗,2024年的感受漸趨熟悉,也因此更加現實。
從「實驗」轉為「實施」,策略性著重AI應用的投資報酬率
根據華頓商學院顧問公司GBK Collective合作的2024《AI採用報告》(Growing Up: Navigating Generative AI’s Early Years – AI Adoption Report),在接受普查的800餘名資深企業領袖中,每週使用生成式AI的比例從2023年的37%躍升至72%。面對生成式AI的好奇、驚訝感逐漸褪去,但滿意或興奮等積極性的情緒有所提升。
這顯示,生成式AI的定位漸從新興技術轉向商務性工具,企業尋求將AI嵌入業務策略核心的作法。看法轉變,期待也隨之提升。2024年間,企業不只是探索生成式AI的新奇應用,而是積極尋找可提供可衡量的投資報酬的應用方式。
這可從各領域實際採用AI工具的情況見得。根據與Anthropic密切合作的矽谷創投Menlo Ventures發布的2024《企業使用生成式AI現況》(The State of Generative AI in the Enterprise)報告統計,較可顯著提升生產效率的應用,是企業投資的重點。
採用生成式AI比例最高的,是程式碼協作,如GitHub、Copilot。程式設計師身為早期採用者,生成式AI在此社群中也拓展得相對廣泛。
其次,服務型的對話機器人採用率也達31%。這包括為內部員工、或外部顧客提供知識內容。
其他常見於企業的應用還包括會議總結,以及內部資料的搜尋及取得。這有助於提供跨系統、跨部門的資訊搜索,打破資料孤島,達成全組織規模的知識共享。
除了奠基於文字、圖像生成的第一波橫向採用,垂直應用也逐漸深化。由於最早的基礎模型以處理文字為主,法律、金融等產業的應用走得較前,但醫療保健與娛樂產業也相當積極採納生成式AI。
醫療保健相關產業相當積極採納生成式AI。(僅為情境示意)freepik by creativeart
代理自動化與AI原生新公司,將挑戰現有市場佈局
展望2025年,人工智慧代理(AI agents)被認為是人工智慧發展的下一階段。Menlo Ventures預測,在代理身份認證、AI瀏覽器框架等基礎建設的支持下,代理可推動下一波轉型,
AI代理能執行更複雜、多步驟的任務,這將擾動現今的軟體與服務市場。即使現在主導市場的老牌供應商可靠信任與熟悉度鞏固既有顧客,新興的AI原生公司若能提出更切合使用者需求的新解決方案,情況可能改觀。
例如,線上教育平台Chegg迎戰ChatGPT的速度,跟不上股價崩跌的速度。這類顛覆可能將出現在其他產業範疇。(延伸閱讀:學生用AI抄答案成主流,線上教育平台Chegg股價崩99%)
即便是目前享有先發者優勢的OpenAI與微軟,支配性地位也並不如此穩固。2025年,可能看見針對更利基的市場、提供更特定性應用的小型競爭者異軍突起。
這顯示企業需要持續創新,善用AI來開發新產品與新服務,持續優化自己的商業模式。這遠不只是一場生產效率戰役,而是一場AI轉型的長戰。
誠如OpenAI商務總監萊奧內提(Giancarlo Lionetti)對《The Information》所言,如果2023年的重點是實驗與學習,2024年企業更加看重實際用例與實質加值,只是還處於專案的層級。展望2025年,「不再只是追求企業價值,而是規模化地加值。」他表示,超越專案規模,達成組織規模的變革,將是2025年的轉變方向。
投資人才,更加宏觀審視AI技術的創新與機會
然而,AI人才短缺料將加劇,牽動公司應用AI的整體成本提升。不只是AI工程師與研究人員不足,能夠將先進AI技能與領域專業知識結合的人力也存在缺口,這將使得企業難以發展及管理AI解決方案。
AI人才愈來愈搶手,目前已經相當可觀的薪酬可能繼續上揚,公司發展AI的人力成本也將更加沈重。
一個因應途徑是投資現有的人才庫,為現有員工提供再培訓與技能提升的機會。企業組織以及人才的靈活性與適應性,將是AI轉型中的關鍵資產。
研究及顧問公司Gartner分析,生成式AI已度過技術成熟度曲線(Hype Cycle)中最受炒作的高峰,目前尚未為過度期待的企業帶來預期的價值。以機器學習等更成熟的AI技術為基礎、或許結合生成式AI形成的複合型AI(Composite AI),將能在下一階段提供更靈活的解決方案。
技術成熟度曲線(Hype Cycle)。wikimedia commons by Jeremykemp
企業應該審視更廣泛的AI技術與創新,以及技術以外的面向;諸如AI治理、風險控管等議題。
根據思科發布的2024《人工智慧就緒指數》(AI Readiness Index),企業對應用AI的急迫感強烈,但只有13%認為自己準備好充分善用AI技術。思科對《遠見》表示,這反映了2024年間企業透過實際部署的經驗,更加認清應用AI的挑戰性。
使用最熱門的AI技術、迅速提升整體營運表現的美好想像已然退場,但人工智慧更實際、實務性的影響力,可能正要開始蔓延。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