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勵馨基金會所支持的「勵馨蒲公英諮商輔導中心」(以下簡稱蒲公英),是全國第一個致力於性侵害治療的專業心理諮商輔導中心。根據蒲公英的統計,從2018-2023年新進求助個案中,發現受性侵害年齡超過半數為未成年,且近八成的未成年受性侵害個案,在成年後才開始尋求諮商協助。
此外,根據蒲公英近三年接受諮商及諮詢的服務類別來看,均以性侵害為主要,多重創傷次之,家庭暴力再次之,最值得注意的,從2023年起數位性別暴力諮商諮詢數字不斷攀升,數位性別暴力可能漸漸成為主流。
人手一機時代 數位性別暴力成主流
所謂數位性別暴力,是指「透過網路或數位方式,基於性別之暴力行為。即針對性別而施加他人之暴力或不成比例地影響他人,包括身體、心理或性之傷害、痛苦、施加威脅、壓制和剝奪其他行動自由等」。
數位暴力真能帶給他人這麼大的影響?然而在今日無論大人小孩,生活皆離不開網路的情況下,數位性別暴力更是無所不在,讓人無從躲藏。
數位性別暴力的犯罪樣態包含網路跟蹤,例如傳送攻擊或恐嚇性的電子郵件或訊息、透過網路使用紀錄或手機GPS定位跟蹤他人等;網路性騷擾,將猥褻的文字、圖片或聲音傳送給他人;以及訕笑、侮辱他人的性別或性傾向;還有人肉搜索、冒用他人身分發表言論等。這些都是網路性別暴力的一種。
許多青少年會隨意在網路上性別侮辱字眼、散播私密照,這些都可能造成網路性別暴力的犯罪,家長和老師都必須讓孩子知道嚴重性,或者孩子在網路上遭受攻擊、言語性騷擾,就算是在網路世界發生的事情,對方仍然在做不對的事情,也可以透過蒲公英的諮詢專線得到協助。
關於數位與性有關的犯罪,先前因演藝名人持有未成年性影像的事件,讓民眾開始關注兒少性剝削,衛福部保護司副司長郭彩榕也指出,兒少性剝削和兒少性侵兩者的被害者,其實有高度的重疊,許多遭受性剝削的孩子,在此之前曾經遭受過性侵害。
因此,成年人都該注意孩子在網路上是否有遭受性別暴力、性剝削等的跡象,除了立刻尋求警政單位的協助,這些孩子的內心的創傷也都需要被撫平。
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王玥好。勵馨基金會提供
勵馨倡導:未成年性侵受害,追訴期成年起算
已經陪伴性侵受害者走過30年的蒲公英,至今累計的服務案量達2,598人,共服務106,305人次。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王玥好表示,勵馨近年來積極推動「未成年性侵受害,追訴期成年起算」。「從蒲公英這麼多年的服務經驗中,我們發現許多受害者一直到成年,才有力量去修補童年遭受性侵所受的傷,因此不管是心理創傷,或是法律上的正義,勵韾認為應該要讓受害者有權利為自己發聲。」王玥好強調。
立法委員范雲也在現場表示,「未成年性侵受害,追訴期成年起算」是有必要的,因為童年所受的傷非常難以痊癒,復原之路很長,至少在法律上要給受害者一個選擇。在去年 #MeToo 運動延燒的時候也接到許多陳情,其中令她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已經退休的老師,講述自己國中時期遭遇性侵的過往,「她在我面前講得淚流滿面,已經這麼久了,她的傷還是在那裡。」
范雲也引澳洲政府皇家調查委員會調查兒童性侵受害者的報告,報告中說明受害者平均要花24年,才能首次說出受害經歷。范雲認為,小孩受性侵不說,可能是不知道怎麼說、也擔心沒有人相信,更重要的是他們可能關閉自己的感覺,這樣才能繼續把日子過下去,但這些創傷,卻會在生命的不同階段浮現,就需要有人來接住他們,勵馨和蒲公英就是在做這樣重要的事情。
「怎麼還在講這件事,臉都被你丟光了!」「小孩子有耳朵、沒嘴巴。」這些讓人心灰意冷的言語,都是性侵受害者曾經遭遇到的現實,這些言語也都在他們心裡面劃下傷痕。
長期參與蒲公英諮商輔導服務的諮商心理師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黃雅羚表示,性侵受害者的創傷療癒之路,有賴「黃金三角」的力量,分別是社政救援、司法正義和諮商創傷療癒,三十年來蒲公英建立了系統性的服務,重要性在於讓受創者的傷痛被命名、被辨識,而不只是被當成受到暴行的人,因為經驗的累積,諮商服務能更理解這些受害者的痛,讓更多人受創的心能被接住。
(責任編輯:林胤斈)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