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2024國際論壇】賴逸芳:台灣的電子書ISBN申請量每年成長

Readmoo閱讀最前線
更新於 2024年10月23日09:53 • 發布於 2024年10月11日02:20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文/犁客

疫情期間,讀者閱讀時間及使用電子書的比例,均雙雙上升。疫後兩年的出版業,又出現什麼變化?實施圖書定價制及統一書價多年的日韓,帶來什麼影響?加上數位浪潮來襲,給日韓台三地的電子書市場帶來什麼變化和省思?

由於山陀兒颱風來襲,由台灣數位出版聯盟、台北書展基金會、國家圖書館主辦的國際論壇,以「疫後日韓台出版產業的變化」為題,10月2日邀請日韓台三方專家業者齊聚,改成以線上方式舉行,包括:講談社出版營業本部數位營業第一部副部長井村達朗、韓國出版協會資深研究員蔡雄竣、大塊出版董事長郝明義,來分享三地圖書定價制的看法,以及株式会社ボイジャー代表取締役社長鎌田純子、韓國出版協會研究員金承奎、台灣經濟研究院文創產業組賴逸芳組長,分享對三地電子書市場的觀察及趨勢,6場演講場場精闢且精彩。

「2021年國內實施免徵營業稅制度後,新書的ISBN申請量成長64.7%,其中電子書的申請量較2020年暴漲了756%;」台灣經濟研究院文創產業組組長賴逸芳說,「2022年、2023年的實體書ISBN申請量都比2021年略減,但電子書每年成長,除了新書之外,有部分也來自紙本已出版的舊書電子化。」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ISBN申請數量是台灣出版數量的重要參考。根據台灣經濟研究院的統計,台灣申請電子書ISBN的類型,以漫畫、小說、人文史地為大宗,文學、醫學家政及兒童讀物的佔比則逐年增加;目前文學、小說、漫畫、心理勵志及醫學家政等類型的電子書,申請比例已經超過紙本書。「以2023年來說,來自各國的翻譯書電子版ISBN申請量都增加了,其中日本成長超過100%;」賴逸芳表示,「主要是因出版社爭取到了日方的批次授權,將舊書電子化。」

2021年也是台灣有聲書申請ISBN的高峰,接下來幾年雖然趨緩,但有聲書的內容呈現了越來越多元的表現形態。

電子書銷售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根據文策院2022年的調查,電子書的營業佔比大約是整體圖書的8%,其中電子漫畫佔了整體漫畫的12.7%;」賴逸芳說,「2023年的調查仍在進行,初步觀察,電子書佔比大約持平,電子漫畫則持續成長。」

在台灣的出版市場中,紙本、電子都有的圖書約佔總體的60%,漫畫較高,有79.1%;紙電同步出版的圖書約49%,漫畫則是38.3%。以新書而言,約有64.2%的圖書會取得該年度的新書電子版權,漫畫則有84.1%。目前台灣的電子書售價平均約為紙本的64%左右,圖書和漫畫相差不多,而且自2021年電子書出版量大增之後,這個售價比例就沒有太大變化。

以2023年而言,台灣有近八成的出版機構仍舊僅出版紙本書,與過往相較,比例持續減少,「我們觀察到,規模越大的出版社,出版電子書的比例越高,」賴逸芳表示,「而2023年有近三百家出版機構只出版電子書,較往年成長了33.5%。」

閱讀率變化

整體看來,台灣這幾年的出版量仍舊維持,但閱讀率卻緩步下滑,從2017年的62.6%,變成2022年的56.1%,可喜的是數位閱讀率持續續上升,2021年疫情期間到達45.8%,2022年稍緩為42.7%。

「根據調查,有閱讀習慣的讀者,近四年來的閱讀時間變化不大,所以閱讀率的變化,主要來自輕度閱讀者的狀況。疫情期間各年齡層的數位閱讀率都明顯增加,付費閱讀的比率也變高。」賴逸芳說明,「2022年和2023年的有聲內容接觸率是55%,不過付費率增加了大約20%。數位閱讀的裝置主要是手機,閱讀器則持續增加中。」

賴逸芳指出,讀者選擇數位閱讀的原因以收納考量、便利性,價格以及閱讀的舒適程度為主;她也認為,是現代人大多從社群網及媒體獲得資訊,不過圖書銷售通路仍是閱讀資訊的主要來源。

以「台灣電子書市場與趨勢分析」為題的這場講座,是「2024國際論壇」的最後一場;這些來自日本及韓國的出版實況及市場觀察,能夠為台灣的電子書市場及定價制度,提供未來調整及成長的重要參考。

2024國際論壇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