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朱元璋為何親手殺了「AI」大才?明太祖的啟示:凡事親力親為,後人就倒大楣

經理人月刊
更新於 1天前 • 發布於 1天前 • 李文成

綜觀幾千年的君王、宰相互動,其實有點接近現在人類使用 AI,我想當君主發現韓信、諸葛亮、司馬懿、王安石這類超人大腦的時候,就像科學家研發出人工智慧一樣,那種感受一定是好用又驚喜。

但讓我來翻譯翻譯,什麼叫驚喜。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喜的是,一開始用得順手,對方透過輾壓同時代所有人的智慧與果斷,幫我的企業完成了夢想到理想的實踐過程,但驚的是,我不知道這個功臣真正想的到底是什麼。

假如韓信這種類 AI 的存在有一天失控,擁有自我判斷能力的他,會不會反過來消滅我?當今網路上也時不時討論 AI 消滅人類的可能性,那唯有趁他力量還不夠的時候,拔掉電源,才會是最安全的做法。

於是,朱元璋下了毒手,徹底而毫不留情地將自己曾經用得順手的「AI」技術強制關機。他想的是,既然這家明帝國公司是我的,那就不能在我之外,存在資訊掌握量更大的人。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所以,明太祖著手建立起情報系統(廠衛制度)、搜集百官隱私,甚至大行文字獄,凡是聽到有人議論朝政、或風向對自己有所不利,甚至還得服務他的玻璃心,只要詩詞歌賦裡出現光頭、和尚之類疑似嘲諷自己出身的字句,就可以用各種藉口將這些「異端」殺害。

說來諷刺,蒙古帝國、金帝國這些異族,對於文字、思想的管理還能寬泛到睜隻眼閉隻眼,這也才留下十篇有十一篇都是抱怨文、暗諷文性質的元曲。可明帝國自稱華夏、中華正統,但真正做的卻是折辱士人,徹底打斷了每個讀書人的脊梁骨。

有個工作狂的董事長是怎樣的體驗?

如果用公司來比喻帝國,則朱老闆元璋要做的事情就是董事長兼任執行長,希望自己能夠在任何大小事務上親力親為。

從《明太祖實錄》來看,他的工作平均每天要處理的事務超過百件,最極端的狀態則出自給事中張文輔的說法:「自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八日之間,內外諸司奏札,凡一千六百六十計、三千三百九十一事。」在這八天的時間,朱元璋光面對的奏摺,以及要處理的大小事務就超過三千件。

在這段文字中,大家的心得會是這個皇帝真勤政,還是覺得這樣決策品質一定很堪憂呢?現代人一天如果要回十封 email 都可能會需要喘一口氣,若有三千個命令請示如果等著你批准,大概你會換氣換到斷氣。

明太祖的這套做法,雖然也打造出所謂洪武之治的盛世,但多少吃到了王朝興建於廢墟之上的初期紅利,就好像玩手遊一開始會收到一堆大禮包,或者隨便打怪都升級很快。

而他留下的這種工作狂都應付不完的皇帝工作量,絕對是在給子孫後代埋地雷,只要有任何一個人稍微偷懶一點,那麼這套體系要不是崩潰、再不然就是演變成另一種畸形的病態。

悲報!國家機器流水線的誕生

為了應對複雜的審核流程,到了朱元璋之後的皇帝們,還是試著在不違背憲法的狀態下,讓渡出一些權力來跟別人分享。

舉例而言,他們提拔翰林學士能夠進入到內閣(類似皇帝的辦公室),讓這些飽讀詩書的知識分子,扮演起小祕書的角色,幫助皇帝做決策,其中資歷最老、或者最受垂青的則被稱之為「首輔」。

但是批改奏疏、蓋章也都是體力勞動,找兩個太監來分擔工作,也是很合理的,於是誕生了「秉筆」、「掌印」兩個宦官集團中最位高權重的角色。

於是一個首輔跟內閣協助決策過程、太監幫忙蓋章核發、尚書只需要執行沒有資格指手畫腳的超完美體系也就此打造完成,從此之後,華夏帝國走向了最專制、同時也最黑暗的年代。

有人可能會疑問明帝國被譽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的黃金歲月,為何在我筆下變得這麼不堪。

首先大家得思考,給予這個高評價的人是誰?他的目的、用意還有時代背景。首先這段話的前四字,是康熙南巡到明孝陵時親筆手書,後來刻印的。

身為一個滅亡明帝國的新統治者,康熙越是把明帝國捧得神乎其神,則越是能證明自己的國家是前所未有的強大。

就好像每次勝選的人都要說一句:「首先,我要感謝我的對手(這麼弱),我們一起度過一場美好的選戰(讓我打得這麼順),你們的政見由我來實現(唉,還是我來吧)!」大約就是這種感覺。

(本文摘自《一歷百憂解 2 解鎖中國史:讀懂一場 3000 年皇權賽局》,三采文化出版)

延伸閱讀

曹操憑什麼成功?從三國歷史看領導學:有才無德的人才,該用嗎?
成功老闆絕不會重用哪 6 種員工?觀察 12 個小細節,找出值得信任的人才
加入《經理人》LINE好友,每天學習商管新知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