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

中華民國113年全國郵展 金牌獎出爐 備受好評

大媒體
更新於 10月12日09:29 • 發布於 10月12日01:00 • 大媒體新聞網

【記者 辛澎祥/採訪報導】

為提振國內集郵風氣,中華郵政公司臺北郵局與中國集郵協會113年10月9日至12日於郵政博物館舉辦為期4天的「中華民國113年全國郵展」,其中有來自全臺各地競賽類郵集共211框,經評審委員評選出金牌、大鍍金牌、鍍金牌、大銀牌、銀牌、銀銅牌及銅牌等7種獎項,將於10月11日晚間進行頒獎。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全國郵展所展出的郵票都相當珍貴,且具有傳奇歷史。(圖/中華郵政 提供)

榮獲本次郵展金牌殊榮的6部郵集分別為杜鎮球的「無面值飛雁郵票及其加蓋」、馬蘭茂的「中華郵聯會刊第27期」、黃丞徽的「臺灣發展史(1950-1966)」、張景竣的「中華集郵會2023年度郵學演講集」、許義宗的「燦爛的梅花綻放」及楊敏寬的「集郵彙報第36卷(2024年)」等,其中以文獻類占多數,文獻類是以郵票、郵史及其相關專業領域的素材所彙集而成之出版物,須有相當的研究素養及深度,才得以脫穎而出。

▲展出中的「無面值飛雁郵票及其加蓋」郵票,相當罕見。(圖/中華郵政 提供)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此外,本次郵展特別展出多次獲得國際級殊榮的邀請類郵集,包括介紹清代國家郵政局成立到清政府結束15年間,郵政開辦與郵戳演變、官局與民局的競合,直至為日後中華郵政奠定基礎的「大清國家郵政史(1897~1911)」、大清郵政脫離海關郵政後第一次正式發行,也是中華郵政史上首次由皇帝親自御批的「大清倫敦版蟠龍郵票」、唯一一部完整介紹最早以新臺幣作為計價單位的各套郵票樣票,並研究各種加蓋版式與齒孔變異的「新臺幣早期常用郵票(1949~1953)」。

▲中華集郵會所展出中的郵冊頗為少見。(圖/中華郵政 提供)

另外,對往來書信檢查十分嚴密的時期卻蒐集相當完整各式趣味文字郵檢戳的「臺灣戒嚴初期郵檢戳 (1949~1960)」、專門研究從原稿彩色設計樣張、有齒及無齒試色樣張,和有水印及無水印大方連郵票的「荷屬東印度荷蘭女王像郵票(1933~1938)」,以及目前全世界對朝鮮郵政用品收藏及研究規模最大也最深入的「北朝鮮郵政用品(1945~1954)」等6部共40框邀請類郵集,各式各樣的郵集都是集郵愛好者的心血結晶,內容十分精彩。中華郵政公司表示,今年全國郵展展出作品為近幾年內容最精采豐富的一次,歡迎民眾把握機會入館參觀。

▲集郵文獻受到郵迷高度的重視。(圖/中華郵政 提供)

相關連結:中華郵政發行寶島風情郵票 以臺北市景點為主題 備受好評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