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

長輩有交代,懷孕不要犯禁忌,孕婦聽不聽?聽專業建議再自行決定做法

媽媽寶寶
發布於 2021年02月05日06:23

    當確認自己有孕在身時,相信就有不少人,包括認識的、不認識的,都很樂於與你分享各式各樣的懷孕禁忌,並一再提醒你不要做,否則會有不好的結果,「不釘釘子、縫針線、動剪刀,否則孩子生下來有兔唇」、「不要吃雞爪,否則會生出手腳蜷曲如雞爪的孩子,或是孩子將來愛撕書,不會讀書」、「不能吃太多醬油,孩子的皮膚會很黑」……

    面對這些林林總總的禁忌,如果認真遵守,恐怕讓孕媽咪覺得束手束腳,明明只是懷孕,卻像坐牢一樣,只是又該怎麼做,才不致讓自己陷入兩難的境地,如:明明就好想吃雞腳,可是又怕孩子的手腳像雞爪,吃與不吃都是困擾。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民間傳統禁忌.雖有發展背景但無數據證明

    即使在21世紀的今天,許多自古流傳至今的禁忌,依舊讓不少現代人奉行不渝,台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主治醫師葉長青指出,「這些在過去的地區社會文化中長期形成之民間習俗,雖可自成一套理論,但究竟有幾分真實性,是否真的會對懷孕造成不好的影響,與事實的吻合度的差距有多少,其實都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他表示,很多的「結果」都是以事後諸葛的心去思考而來,簡單說,就是「成敗論英雄,把焦點放在個案成果的展現」。舉例來說,如果生下了兔唇寶寶,回推孕期曾經拿過剪刀,就認定是因為拿了剪刀而造成寶寶的兔唇,所以,提醒孕婦在孕期忌諱拿剪刀。

    葉長青醫師說,「相比東方人習慣看個人經驗,西方人則是善用一族群的數據來比較做與不做的結果差異為何」,例如:將兩群個數相同的孕婦,分為一群拿剪刀,一群不拿,然後相比兩群孕婦生下兔唇寶寶的比例是否有所差異,得到兩者機會相同時,說明了「最終結果與是否拿剪刀並無關係」。

    他補充,大家普遍有一種「有做有保佑」的心態,不是認真思考「做了什麼而改變了什麼」,或「做了什麼不但無助,可能還有害,所以就不做」,才會讓一堆沒有數據顯示做或不做的結果差異之禁忌,得以流傳至今,甚至讓人對此深信不疑。

 

 

面對禁忌.孕媽咪抱持2原則

    面對這些林林總總的禁忌,孕媽咪該如何自處?葉長青醫師建議把握2項原則:

  • 信任專業人士給的建議:針對不同領域的禁忌,選擇諮詢自己信任的專業人士,「關於西醫的問題問西醫,屬於中醫的問題找中醫,讓專業人士依據你的狀況給予建議」,而這也將是自己決定做或不做的依據。他補充,「可能A醫師與B醫師的意見有所不同,但終究都是專業人士,就看自己相信誰,就聽誰的意見」。
  • 怎麼做由自己選擇,但不做事後諸葛的責怪:讓有憑有據的專業意見做為決定的依據,至於怎麼做,基於個人的價值觀思考,決定做或不做。然而,當做與不做左右了結果時,很難不讓人懊惱自己當初的決定,葉長青醫師強調,「孕媽咪很容易有事後諸葛的壓力,所以,不論自己做了什麼決定,之後有了什麼結果,都不需要自責」,因為任何在當下經過思考後所做的決定都是最佳決定。人生都是往前看,別讓後悔自責阻礙了下一步。

 

長輩堅持不能吃的.就是懷孕的禁忌食物

    懷孕到底有沒有禁忌食物?葉長青醫師直指,「家人或長輩特別提醒孕婦不能吃的,就是懷孕的禁忌食物」。雖然家人長輩的認知與自己不一致,但懷孕終究存在未知的風險,如果家人長輩諄諄告誡「哪些食物不能吃」,「即使沒有明確的因果關係,但也不必為此爭執,因為孕婦已承受許多壓力,如果不聽而照吃不誤,剛好又怎麼樣了,兩者很難不被連結再一起,這時,不僅孕婦會自責,還要再承受來自長輩的責難,太辛苦了」,想想孕期終有結束時,就忍一下吧。

 

懷孕不滿3個月.說與不說的拿捏

    在諸多傳統禁忌中,最為大家所相信的莫過於「懷孕不滿3個月不要公開」,傳統說法著眼於「怕說了容易流產」,葉長青醫師表示,對照現代科學的統計,「懷孕本來就有自然淘汰的機制,一般約有10~20%的自然流產率,特別是隨著年齡增加,淘汰的機率愈高,45歲以上的淘汰率更是高達1/3,其中,一半與胎兒異常有關」。也就是說,「說或不說,並不會增加流產機率」。

    他認為,「要不要說,應取決於自身狀況、工作型態等考量,畢竟懷孕時的生理狀態與常人不同,初期的確容易感到疲累,若處在高壓工作環境中,擔心受到影響,需要尋求合理支持,這時,就必須明講,好讓主管適度調整工作」。至於不想說的人,則可能是擔心面子掛不住,因有人覺得「連胚胎都留不住,是不是有病」,有損自尊而選擇不說。葉長青醫師提醒,「可以低調,但有需要時,一定得說」。

 

真的懷孕禁忌在這裡

    與其糾結在因果關係不明的諸多民間禁忌,孕媽咪不如關心有憑有據證明會對懷孕產生不良影響的事,葉長青醫師說明如下:

1.菸酒

    香菸中有許多化學成分會傷害血管,而使胎盤功能不佳,造成胎兒過小,也容易出現胎盤早期剝離,寶寶出生後,也會增加過敏的機會。菸癮愈大的話,對胎兒的影響機會愈高。孕期最好戒菸,但即使如此,也要慎防周遭的二手菸、三手菸,同樣對胎兒健康有相當程度的影響。

    至於酒精,由於多少酒精量才符合安全標準目前並無定論,即使是很少的酒精仍無法知道對胎兒是否安全,「特別在懷孕初期對胎兒的傷害最大,容易造成胎兒畸形。孕期酗酒最廣為人知的後遺症就是『胎兒酒精症候群』,包含有外觀異常、心臟發育異常、生長遲緩、中樞神經系統異常、心智發展遲緩等等」。美國兒科醫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也在 2015年10月再次發表聲明:為了避免酒精對非預期懷孕的傷害,建議所有備孕及懷孕的婦女都應該避免酒類的飲用。

 

2.熬夜

    「孕期很怕疲累,而疲累來自勞心與勞力,現代人少勞力工作,勞心倒是很常見,尤其是懷孕期很容易自己給自己壓力,壓力又會感染情緒,改變身心狀態,稍有不慎,可能引起早產」。不論是心累或身體累,都能透過充足的睡眠,消除疲累,緩解壓力,讓身心維持在平衡的狀態,用滿滿的活力迎接每一天的挑戰。

    然而,孕媽咪若該睡覺的時間不睡覺,沒能有充足的睡眠時間,不只對自己的身心健康大有影響,特別是懷孕易發生血栓,若是常常熬夜,將可能面臨有突然心肌梗塞、中風、猝死的風險。同時,也會連帶影響胎兒健康,提醒孕媽咪,真的不要隨便熬夜!

 

3.生食

    吃生食,有感染的風險,「因生食中可能帶有寄生蟲或細菌,像海鮮容易有寄生蟲,養貓怕感染的弓漿蟲更易出現在不熟的肉品中,李斯特菌則常見於未經煮熟的蔬菜、生肉,以及未經巴士德消毒法處理的奶」。輕則引起孕婦腸胃道不適,卻也會增加早產風險,有時還會直接影響胎兒健康。

    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資料顯示,懷孕者感染風險是沒有懷孕的20倍,1/3李斯特菌感染症的病例為孕婦,孕婦感染的症狀輕微,若透過胎盤傳染給胎兒的話,可能引致流產、死胎、周產期敗血病、初生嬰兒腦膜炎等。葉長青醫師提醒,「懷孕避免生食,以降低感染風險。不過,生菜沙拉並未絕對禁止食用,但前提是必須清洗乾淨」。

 

4.飲食與運動的過與不及

    葉長青醫師強調,「飲食、運動的過與不及,都可能對懷孕造成影響」。

    他解釋,「畢竟不能忽視懷孕對於身心的改變,通常建議有禁忌症的孕媽咪不宜運動外,即使孕前即有運動習慣者,應認知懷孕13週與31週所能負荷的運動量並不同,因此,孕媽咪應量力而為才是,否則最大的輸家是自己」。孕期適度運動有益健康,但適合從事哪些運動?「專業建議可做的,如:孕婦瑜伽、慢走、游泳;若是有爭議的運動,就請孕媽咪尋求專業建議與考量自身狀況,不要逞強」。

    至於孕期飲食,葉長青醫師指出,「重在質而非量,吃多不如吃好,吃好不如吃巧」,所謂的「好」,是指原型食物、衛生無虞的、非加工食物;「巧」則是均衡攝取各類營養素,改變過往的飲食攝取比例:增加蛋白質並降低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孕期飲食控管好,有助血糖的穩定,有助降低妊娠糖尿病的發生機會」。

    他補充,「有人擔心吃少了會影響胎兒體重,但胎兒體重並非最重要的健康指標,而是要看妊娠週數與成熟度,就像買水果一樣,大顆的不一定甜」,事實上,胎兒體重剛剛好,自然產時比較好生;若是孕媽咪有妊娠糖尿病,若血糖控制不佳,不僅容易生下體重過重的寶寶,新生兒也較易有呼吸問題。

 

5.來源不明的藥物與營養補充品

    孕媽咪須同時兼顧自己與胎兒的健康,更要小心「病從口入」,葉長青醫師強調,「所有來源不明的藥物與營養補充品,都應拒絕吃下肚,才能確保母胎健康」。

    特別是藥物會影響胎兒,如果必須吃藥,不論是西藥或中藥,都應經合格醫師確認用藥劑量與用法,而不是自行購買成藥或偏方。營養補充品則可先行諮詢醫師,購買時,則以有信譽的品牌為考量。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