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不滿名字「眞」被教育部列入異體字 男子怒提行政訴訟

鏡週刊
更新於 2021年07月20日09:54 • 發布於 2021年07月20日09:54 • 鏡週刊

不少人的名字都有「異體字」,不但會經常被寫錯,還有可能出現電腦系統顯示不出來的狀況。台北一名王姓男子就因不滿名字中的「眞」這個字被歸為異體字,函請教育部將「眞」列入正體字卻被拒絕,怒提行政訴訟,不過最後台北高等法院判決王男敗訴。

據《ETtoday》報導,王男的名字中有「眞」字,但教育部將「真」設為正體字,「眞」則被列在異體字中,且未納入教科書、字典及電腦系統,讓他相當不滿,便函請教育局將「眞」列入正體字、納入字典,卻被教育部拒絕。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教育部表示,訂定標準字體是為了方便進行國語文教育,讓學生不會因為字型分歧造成學習上的阻礙,並指出1954年的國常課本生字筆順教學指導、1967年至1989年由編譯館主編的國民小學國語課本,都是以「真」字教授;另指出1982年公告「真」與「眞」為同音義、不同型的文字,若有電腦造字需求,可以向國發會全字庫提出申請,故拒絕王男之申請。

不過,王男顯然對教育部的決定不滿意,對此提出行政訴訟。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認為,我國教育法規並無賦予人民向教育部請求改字的權利,因此王男的要求僅能算是建議,並非「依法申請案例」,教育部拒絕王男也僅為「觀念通知」,不是行政處分,因此不符行政訴訟要件,判王男敗訴。

【跨國同婚勝訴】台日同性伴侶結婚仍遭拒 伴侶盟籲內政部「撤回違憲函釋」
【快訊】【經濟艙之亂】委屈國手惹眾怒 體育署長張少熙請辭負責
查看原始文章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一名男子因為不滿「眞」不是正體字,函請教育部將其列入卻遭拒絕,憤而提出行政訴訟。(本刊資料照)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