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塑膠袋裝熱食,會吃進塑化劑造成慢性中毒嗎?

華人健康網
發布於 2022年09月13日03:55 • 文/韋恩的食農生活
(圖片提供/韋恩的食農生活)

塑膠袋是台灣人裝熱食用得最多的包裝,從裝熱湯、肉羹、麵線、煎包、小火鍋等等幾乎無所不包。就算是內用其實也會有以塑膠袋接處熱食的機會,因為有的小攤販因為不想洗盤子,所以就直接用塑膠袋套在盤子外,吃完就把塑膠袋丟掉就再換一個。所以,用塑膠袋裝熱食到底會不會吃進塑化劑而慢性中毒?這是很多人心裡一直有的疑問。這時侯,就要先從塑膠袋的材質了解起,塑膠袋材質不同,耐熱程度也有所不同。

塑膠袋材質不同,耐熱溫度也不同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認真來說,台灣市面上的塑膠袋共可分成3種材質的,HDPE與PP的才可以裝熱食;而LDPE的不耐熱,會融化變形。但是這些材質一般人很難用外觀分得清楚,而且即使是HDPE與PP可以耐熱,還是不宜裝超過90度以上的熱食,像火鍋或炸物、臭豆腐這種滾燙的東西,還是有可能超過其耐熱溫度,還是要特別注意。

HDPE

HDPE耐熱溫度約90~110°C,具有耐酸、耐鹼、耐油、阻水、阻氣等特性,外觀多半呈現半透明到不透明,HDPE做成的塑膠袋揉搓時會有沙沙的聲音。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HDPE塑膠袋耐熱又耐冰,用途最廣。

HDPE可回收,分類屬於第2類塑膠

LDPE

LDPE耐熱溫度約70~90°C,具有耐酸、耐鹼、耐油、耐酒精、耐水等特性,外觀為半透明。LDPE做成的塑膠袋較柔軟,揉搓時較不會發出沙沙聲。

LDPE塑膠袋耐熱溫度低,不適合裝熱食。所以大家要特別注意裝熱食時如果袋子會溶化變形,那很可能就是LDPE的,不適合再食用。LDPE可回收,分類屬於第4類塑膠

PP

PP耐熱溫度約90~140°C,具有耐酸、耐鹼、耐油、耐酒精、可煮沸等特性。外觀較有光澤。不耐冰比較脆硬。

PP塑膠袋可以裝熱食。(據說南部較常用)

PP可回收,分類屬於第5類塑膠

塑膠袋溶化後會產生有毒物嗎?塑化劑與塑膠單體

塑膠袋被溶解後要注意兩大部分,分為單體與塑化劑,因為塑膠是由很多單體形成的聚合物,所以溶化後會釋放出小分子的單體。而塑化劑是塑膠在成形時添加的微量助劑,幫助增加塑膠的可塑性,也可能在塑膠溶解時一併溶出。而塑化劑就是之前讓台灣人聞之色變的一種環境荷爾蒙,也是一種內分泌干擾物。

塑膠單體

所幸,HDPE一般無毒性,即使在極高濃度下,也僅對動物產生可逆性的肝臟傷害(如肝脂肪增加),而LDPE之毒性與HDPE相同,一般而言並不會產生毒性。另外PE不會增加罹癌的機會,因此在使用上具有相當的安全性。PP並無口服毒性,也不會增加人類罹癌的機會,因此在塑膠容器中為較理想的食品容器材質。資料來源: 臺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臨床毒物科兼任主治醫師楊振昌醫師,台灣癌症基金會。

塑化劑

理論上,塑化劑大多使用在PVC塑膠成形上,LDPE、HDPE、PP都屬於很好成形的塑膠,不需要添加塑化劑,這也是許多專家在過往衛教上強調的,但是現實世界中並不完全是理想狀態,這也讓專家們目前無法解釋。在國內外的實際檢驗裡,這些本不應出現塑化劑的材質,也都驗出了微量塑化劑的蹤跡。

所以這些本不應出現塑化劑的塑膠包裝都出現若干塑化劑,目前專家們都還找不出合理的解釋,最有可能的推論是這些塑膠或多或少都有混入回收來的塑膠原料,這些塑膠原料在回收過程中如果沒有經過嚴謹的分類、純化、分離,就會摻入本不應該添加的少量塑化劑。所以現實世界與理論並不完全相等,要保護自己的健康,還是做最保守的打算,盡量避免塑膠容器裝熱食。

韋恩的食農生活

加入華人健康網LINE@好友,健康資訊不漏接!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
留言 4
  • 🌹🌹
    該死的426害的
    2022年12月17日11:23
  • 我住台中大有可為大樓,回收公司竟然不收塑膠袋,還要住戶當垃圾丟,真是麻煩也很糟糕。
    2022年09月14日00:25
  • Emily Huang
    新聞應該是要讓大眾易懂,但這整篇根本沒有達到讓讀者分辨塑膠製品的目的,不如不要寫
    2022年09月13日14:43
  • 蓮子
    食在方便 塑化人生 命運共同體 難分難解!
    2022年09月13日12:23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