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堀内進之介;譯/楊詠婷
不常看的影音平台,要為了優惠續訂嗎?
某個晚上,我和朋友F在社群媒體上互傳訊息,他向我坦承了一件事。
「我訂閱了一個影音串流平台,已經三個多月沒看了,一直煩惱著要不要退訂。」
後來,F又說這不是什麼大事,便準備轉移到其他話題,但他似乎真的很煩惱,我就提議打電話聊聊吧。
(都三個多月沒看了,直接退訂不就好了?)
雖然我心裡這麼想,不過當下的氛圍,讓我沒辦法就這樣輕易地回應。
一想到F在深夜向我求助的心情,就覺得自己的態度不能太輕率。反正我也沒什麼特別的事要做,便打算集中精神,好好聽F訴說整個經過。
據F說,他是為了追某部外國影集,才訂閱了那個平台。平台的規定是只要訂閱超過兩年,就可以升級成「黃金會員」,原本每期一千日圓的會費則降為八百五十日圓。
聽到這裡,只是「三個多月沒看」就退訂,似乎的確有點可惜。
於是我問F:「你有特別想看的節目嗎?」
他回我:「也不是完全沒有……」這個回應似乎有點微妙。
F是這樣解釋的──「我一直想著,『不管什麼劇,只要持續追下去,應該都會看得蠻開心』。但我總是覺得『今天沒那個心情』,結果時間一下子就過去了,整整三個月一次都沒看過。」
聽他這麼說,我大概就能理解了,因為我自己也有過一兩次這種經驗。
我試著站在F的立場,把自己當成他去模擬這個狀況。
即使「今天沒心情追劇」的狀況已經持續蠻長一段時間了,但說不定哪天自己想看的影片就上線了。如果現在退訂,屆時就得再花一千日圓去訂閱「原本用黃金會員價八百五十日圓就可以收看」的影音平台。
這確實會讓人很不甘心。
我完全可以理解,為什麼連平時聰明伶俐的F也會猶豫不決。
「我很清楚,付了錢不看就吃虧了。」
「可是,因為付了錢就勉強自己看,不是很奇怪嗎?」
「不對,都已經付錢了,不看才叫浪費吧。」
「不然這樣,乾脆直接退訂,這樣就不必煩惱看不看了?」
「……可是,要是現在退訂,之後就沒辦法用優惠價訂閱了。」
從這裡開始,F的思緒就糾結起來、亂成一團了。
想得太多,最後會弄不清在煩惱什麼
不過,F的態度卻出奇地堅定。
「我現在不想看,但是以後可能會想看啊。」
他斬釘截鐵地說。的確,我也不否定有這個可能性。
或許,F糾結的是自己「現在明明沒看,卻為了未來繼續在付錢」吧!他之所以下不了決心,也是想到如果退訂,「未來哪天想看了」,就得付出比現在多一百五十日圓的會費。
然而,退訂和續訂,到底哪一邊才划算呢?
如果要用最嚴謹的態度來回答這個問題,或許只能等到「F離世的那一刻」,才有辦法算清楚他最後是賺還是賠。
所以「現在哪一邊划算?」,正確答案是「不知道」。
因為「不知道」,所以在當下這個時間點無論「退訂」或「續訂」,都不能說是錯誤的選擇。
即便如此,F還是很認真地煩惱著,甚至忍不住在深夜打電話跟朋友傾訴。這樣的煩惱,究竟是從何而來呢?
如同接下來的描述,有時我們會因為「無論選哪一個都沒錯的選項」,陷入猶豫不決而掙扎苦惱的無限循環。
這種令人困擾的循環,我們可以想像成是反覆陷入了以下這三種「泥沼狀態」。請套入我朋友F的情況,試著思考一下吧。
- 無意義的原地打轉狀態──首先,他會不由自主地一直思考著「自己以後會不會看」這個不確定的未來。(→進入2)
- 一毛不拔的狀態──接著,他會受困在「不想遭受一丁點損失」的執念裡,持續支出不必要的費用。冷靜想想,他為了不想放棄一百五十日圓這種蠅頭小利的優惠,反而每個月浪費了八百五十日圓。(→進入3)
- 動彈不得的狀態──最後,他會進退兩難,只能無奈地維持現狀,既下不了決心退訂,又為了要不情願地繼續付費而煩惱。(→回到1)
「太過在意未來,只會製造出更多『不合理.沒有用』,讓自己動彈不得。」那要怎麼做,才能從這種泥沼中脫身呢?
根據三種「內心區域」,確認當下的感受
即便從理性的角度來思考,人也很難隨心所欲地掌控自己。
「太過在意未來,只會製造出更多『不合理.沒有用』,讓自己動彈不得。」本書要提供一個重新審視內心的方法,幫助大家脫離這種狀態。
這個方法並不難,只要依照自己當下的內心狀態來選擇即可。這種思考方式的根源,則是植基於「壓力的科學」。
根據「壓力的科學」所示,人的內心狀態可以分成三大區域──「舒適區」(comfort)、「最佳表現區」(performance)和「危險區」(danger)。
為了讓大家更容易理解,在本書中會換成用以下三種區域來表示:
- 【放鬆區】(relax zone)
- 【挑戰區】(challenge zone)
- 【壓力區】(stress zone)
雖然不如科學用語那麼嚴謹,但這個方法效益良好,可以確實地掌握、判斷自己內心的狀態。
以F為例,對於「每月持續支付八百五十日圓」的這個狀態,他的反應與認知可以分成以下三種:
- 【放鬆區】──「即使」沒看,為了隨時都能看,還是願意付八百五十日圓。
- 【挑戰區】──「雖然」沒看,但既然都付了八百五十日圓,就努力搜尋有趣的節目吧!
- 【壓力區】──「明明」沒看,卻付了八百五十日圓,實在很浪費。
同樣都是「八百五十日圓」,卻會隨著F的內心在當下是如何解讀,產生截然不同的意義。雖然我們無從得知「哪天可能會看」的未來是否實現,但只要對照自己此刻的內心狀態,應該就會知道要做出什麼選擇。
若是1【放鬆區】,那就繼續付費也無妨。
若是2【挑戰區】,即使不知道下個月狀況如何,至少可以用積極的角度看待這個月的支出,先觀望一陣子再說。
如果陷入了F身處的3【壓力區】,還是直接退訂比較好。
內心的答案時刻都在改變,沒有絕對的正解
我們常會受內心的狀態影響,而使自己的感受「偏好」或「偏壞」。也就是說,我們的內心有著另一項無關「損益」,而是以「當下有何感受」等情緒為中心的評價標準。
對於「這個月付了八百五十日圓」,我們可以覺得「這樣不管什麼時候想看,都只要付八百五十日圓,讚啦!」,也可以想成「果然一直都沒看,又虧了八百五十日圓,真不甘心!」。
即便最終付出的金額都一樣,但當下的心情如果不太好受,答案就很清楚了。那就是──直接退訂。
對我們的「內心」來說,答案時刻都在改變,所謂「絕對的正解」並不存在。與其反覆糾結著「什麼才是未來無可撼動的答案」,不如確實掌握當下的感受,選擇「此時與這份心情相應的正解」(在這一刻認為是「對」的答案),才是適切的做法。
聽起來可能有點極端,但是你的心情或許明天就變了,到時候「正解」就算跟著改變也無妨。執著於所謂的正確答案,只會徒增壓力,重要的是做出決斷時,要坦誠地聽從「當下這一刻」的心情。
最後來總結、整理一下吧。
一邊想著「這個月又虧了」,一邊繼續支付八百五十日圓,只會成為壓力的來源。
反過來說,為了「多少節約一點」,而拒付八百五十日圓,苛扣自己的快樂時光,也會讓內心逐漸受到侵蝕。
所以,選擇自己能夠認同的狀態就好。
重視當下的感受,是獲得幸福的唯一要訣,也是珍惜自己的生存之道。
※ 本文摘自 《放下不確定的未來,做出此刻最好的決定》,原篇名為〈第1章 不要小看憑著當下心情所做的決定〉,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