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成大USR全數通過教育部第4期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

勁報
更新於 1天前 • 發布於 1天前

【勁報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勇於承擔大學應盡的社會責任」是國立成功大學校務推動與發展核心元素,成大今年提出5個社會責任主題計畫,全數通過教育部第4期(114-116年)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USR),包括1件國際合作型、1件特色永續型、2件深耕型、1件萌芽型;5個計畫型態及實踐面向多元,是成大長期耕耘社會責任實踐議題具體展現。

今年通過5個社會責任主題計畫,分別是由心理學系楊政達特聘教授主持「城鄉相伴健康永續生活 · 東亞連攜」(永續發展類國際合作型);土木工程學系王雲哲教授主持「曾文溪的美麗與哀愁:從水文與人文歷史、特色產業、到人工智慧數位永續系統的建置與驗證」(永續發展類特色永續型);都市計劃學系張秀慈副教授主持「惡地協作3.0 : G.R.E.A.T. 建構區域韌性與綠色網絡的共融淺山生活圈」(大學特色類深耕型);建築學系張珩特聘教授主持「新港東的心感動—共築療癒生態藝術村」(大學特色類深耕型);以及今年新加入生理學研究所湯銘哲特聘教授主持「從診間到人間 : 泡泡龍族群的生命款待」(大學特色類萌芽型)。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成大人文社會科學中心,為成功大學展現USR實力背後最重要支持系統,特別成立「社會創新型USR資源中心(簡稱USR資源中心)」,由陳玉女副校長擔任召集人,人社中心主任楊政達特聘教授擔任執行長,在大學端與地方端,全力支持各計畫推動,成立議題型與區域型教師社群,藉由「 E-PCK 學科教學知識實踐平臺」,並結合各學院依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所開設專業課程,建立跨領域議題導向教師社群,均為成大學術領域紮實科研成果,因此計畫獲教育部全數通過。

成功大學在執行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涵蓋了5個社會實踐主題,包含「知識技術轉譯」、「文化底蘊再創」、「社會永續智庫」、「跨世代新人才」及「共融友善環境」;這些主題反應成大實踐USR核心精神,針對臺灣社會面臨挑戰提出解決方法,真實回應南臺灣社會需求,實踐與地區和諧共生永續發展。

擔任USR資源中⼼召集⼈陳玉女副校長,長期不遺餘力推動大學社會實踐,包括發起踏溯臺南跨領域通識課程、主持國科會大地方計畫,到支持推廣全校USR,是成大從通識教育到專業研究投入USR具體示範者,預期將帶動USR資源中⼼更有具體發展。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人文社會科學中心主任楊政達表示,成大《112 –116 年中程校務發展計畫》揭示,培育人才目標是讓學生在校園求學階段,能意識到社會問題,將研究、服務成果回應社會需求,並積極參與解決全球議題,因此,評估成大社會責任培養中長期成效,成為人文社會科學中心重要之職責。

成大以提升教育品質為引領,拓展對社會貢獻的深度與廣度,將育才與知識創新作為大學使命之根基,使大學不僅作為城市智庫,城市也作為大學實踐場域;透過有條理且持續推展的方式,建立大學生履行社會責任的核心理念,促進大學與社會間緊密聯結,啟發學生實踐精神,致力於以學術力量關懷並回應社會需求;同時,成大亦積極推進與全球大學USR合作及場域聯動,開展關乎全球永續發展重大國際議題,透過大學,連結在地議題與國際脈動,來拓展人才培育多元面向、深度與廣度。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