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

【TNL圖表】《財劃法》釋出的財源哪裡來?真的會衝擊2025年中央政府預算嗎?

關鍵評論網
發布於 13小時前 • 梁敏萱

2024年12月20日,立法院三讀通過25年未修的《財政收支劃分法》(以下簡稱《財劃法》)修正案,大幅增加中央對地方的財政挹注。財政部初步預估中央政府將會釋出約3753億的財源,可能衝擊原定在國防、民生與地方財政等多樣施政措施的經費規劃。

《財劃法》新法上路後,中央政府多釋出的財源從哪邊來?又會影響哪些政策?對總預算案有影響嗎?透過幾個關鍵問題,讓我們一起來了解。

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收入怎麼來?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根據財政部統計資料指出,一個國家最主要的收入,以民眾繳交的稅收為主,通常佔整體收入來源的8成,其中又可以分成國稅與地方稅兩大分類。中央政府可支用的稅收,包含所得稅、遺產及贈與稅或營業稅等屬於國稅;地方稅指的則是地方政府可支用的稅收,包括直轄市及縣(市)稅,共有8種,其中包含地價稅、土地增值稅等。

而《財劃法》即是規定全國收入如何分配給中央、直轄市、縣市和鄉鎮及縣轄市等各級政府的法律。但在野黨立委認為現階段分配公式不均,因此提出修正案,欲重新調整垂直分配與水平分配權重與公式,最終在12月21日通過國民黨再修正動議版本。

從下圖中修法後版本的比較可以看到,新通過的《財劃法》修正案在政府收入垂直分配上,將原訂分配40%的營業稅到給予地方的一般統籌分配款,大幅提升到100%,同時也微幅提升所得稅分配比例至11%,換言之,原本屬於國稅、將納入中央政府收入的60%營業稅收,將會挹注到分配給地方政府的統籌分配稅款中。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以2025年(114年度)總預算歲入來源規劃來看,今年度稅收佔政府收入近9成,其中除了所得稅貢獻約6成3的稅收外,也有13.8%的稅收來自於營業稅。若按照《財劃法》修正通過的垂直分配公式,就會納入統籌分配稅款的大餅中。

根據歷年財政部統計資料,可以發現近年台灣政府歲入金額逐年攀升,其中稅收金額在2023年創下2.488兆的歷史紀錄。按照預算書規劃,2025年可再突破2023年紀錄,但財劃法的調整,將減少中央來自營業稅的收入佔比,可能直接衝擊中央的稅課收入。

新法上路會衝擊現有政策?

行政院主計總處主計長陳淑姿在行政院記者會上表示,《財劃法》修正案三讀通過後,包括國防經費、撥補勞保基金、中央擴大租金補貼及興辦社宅專案計畫、少子女化對策等計畫都會受到影響。

但在野立委曾主張,有許多政策或計劃屬法律義務支出,代表即使政府收入減少,也不能刪減這些項目的經費。

根據立法院預算中心2014年的報告,法律義務支出總共分為10大項,其中包含人事費、債務支出、社會保險補助、社會福利津貼及補助、軍公教人員優惠存款利息補貼、對財團法人及政黨之補助、對公私立學校等教育經費補助、增撥補基金、對地方政府之補助及減稅損失補貼暨其他等。

根據《公視新聞網》報導,2025年總預算書中的支出項目,有1兆8143億元為「法定義務支出」,佔比約55%;另外1兆3182億元則歸類為「非法定義務支出」,約佔40%,因此如果中央政府收入減少,最有可能受到衝擊的項目,便會是這些非法定義務支出的項目。

例如內政部2022年開始推動的300億元中央擴大租金補貼專案計畫,因為屬於延續性計畫,需分多年及多個項目實施,因此每年經費與項目皆會依據實際需求調整,原本中央政府投注的經費就有可能受到三讀通過後的《財劃法》影響。

學界憂心潛在影響、民眾發起罷免藍委

雖然《財劃法》2024年底已修正通過,但國民黨團函請暫緩由總統公布,至今尚未生效,而近期也陸續有不同領域專家與學者發起連署、呼籲法案暫緩上路。

橫跨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生醫農業及人文社會科學等不同領域的學術團體日前也發起連署,並在聲明中表示,貿然實施《財劃法》修正案,可能導致科技預算削減至低於十年前的水準,將會嚴重衝擊基礎研究與高階人才培育的健全發展。

除此之外,民眾因不滿藍白立委通過包含《財劃法》等3法,也在各地發起罷免連署。由台灣公民陣線、台灣經濟民主連合所發起「濫權立委究責會」,在全台各地發起短講活動,呼籲民眾加入罷免連署活動。

資料來源:財政部統計處、行政院主計總處

更多財劃法、預算刪減相關內容:

點擊加入關鍵評論網LINE官方帳號多元觀點,從這開始!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