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發展,如同眾多商品在各時代的日新月異,房屋看似變動性較低,其實近年也陸續導入許多科技,增加居住者使用之便利性及舒適性外,更期許能有效降低社區建物對環境的外部性(負面)影響。
在買房子及看屋時,有時會看到建商打著「智慧建築」或是「綠建築」的特色,其包含的內容有什麼呢?對於未來居住是否真的加分?筆者以下為大家介紹智慧建築、綠建築,提供大家對於往後選屋時的部分參考依據!
什麼是「綠建築」?
一般大眾對於綠建築的直接印象,就是經過綠美化的建築。其實綠建築的「綠」,除了綠化,更包含了環保、自然、健康、舒適性的議題,廣義的綠建築更要求自基地選址、設計、建造,到後續維護、更新、拆除,都達成環境友善與不浪費多餘資源的境界。在房子的生命週期中,確實需要前後的設計、建築、工程、物管團隊共同合作,才能實現真正綠建築所帶給環境的美好。
綠建築概念源自 1960 年代的生態建築,在環保意識逐漸抬頭,綠建築發展至今於海內外開始有許多不同的標準定義及認證機制。從知名的 LEED 美國綠建築認證、 BREEAM 英國綠建築認證、 WELL 健康建築標準,到香港、台灣、新加坡、中國紛紛提出綠色建築標準,每個標章認證的標準項目因地制宜,卻也有志一同的為共同環境努力把關。
什麼是「智慧建築」?
除了自然綠化外,在科技發展下,許多生活科技亦被應用到建築中。所謂「智慧」建築,即是透過多元的網路及科技設備導入及應用,使得建築空間本身具備智慧化功能,提升使用上的便利、安全及永續性。在永續性提升上,智慧建築所預期達成之功效與綠建築有些許重疊,但不同的是,智慧建築更探討科技生活便利性及防災的安全性。
因應各地生活型態、建築形式及自然條件的多元性,抑或者智慧建築本身牽涉到不同領域(例如永續跟防災的概念不見得能完全相符),各國對於智慧建築的名稱、認證及定義差異性大,相較於綠建築也較無國際性認證。台灣於九零年代末開始相關研究,並於 2003 年確立相關系統,2004 年開始正式受理智慧建築標準之申請,如今也有許多中高階新建案都以擁有智慧建築為標準配備。
「智慧綠建築」探討了哪些指標?
依循財團法人台灣建築中心對於綠建築標章及智慧建築標章之定義,筆者以下整理兩標章對於建築及其環境之各項指標及簡要說明,讓你/妳一目了然!
打造智慧綠建築,成本會不會相當高昂?
綠建築及智慧建築要求的項目繁多,除了要營造內部空間之便利及舒適性外,更強調建築與外部環境的調和。如此情形下,相較於以往傳統之營建及室內裝修,綠建築及智慧建築要求的部分,是否會讓營造裝修成本提升許多?答案是肯定的。
具業者統計,目前市售之綠建材價格,多為傳統類似功能建材的 1~2 倍(實際依項目類型而定),因此期初營造裝修成本必定較原先高出許多。如此情形下必定反應到後續銷售價格,有智慧綠建築題材的建案,在其他客觀條件相當情形下,銷售價格多會較一般建案高個 1 成多。
既然價格會較貴,那還要選擇該類型的住宅社區嗎?答案也是肯定的。以往統計數據顯示,智慧綠建築中之節能效果,平均達 3 成至 6 成,不僅對於實際水電費上有一定的節省,也算是自身環保意識的體現。
近期智慧家居發展
因應科技發展及網路的普及,現代智慧家居多以家電及相關設備著手。在可遠端操控及智能設定的情形下,增加建築使用者之舒適性及便利性。以近期智慧家居科技發展領域而言,大致可分為四大項目:
- 多媒體數位娛樂
多媒體數位娛樂多為顯示器及撥放器之革新,從以往追求螢幕之尺寸/解析/色彩,到現在可與多種電子產品之結合,多媒體數位娛樂提供了更多元且便利的影音享受。
- 智慧家電
智慧家電除了廚房、浴室、清潔、冷氣等家電革新外,後期做到溫溼度及燈光感測,隨時調整提升舒適度,並對於能源系統進行管理,進而達到節能之效果。
- 居家照護
因應老齡化社會之到來,許多可提前防範未然之健康監控電子產品因應而生,除保障受照護者之人身安全外,更提供照護者即時之資訊,以利作出即時且有效之照護處置。
- 安全監控
避免居家安全受到地震、火災、一氧化碳或強盜等危害,從早期的監視系統到各種危險因子之感測器,皆能有效提前告知危害發生之情形,以利居住者即時做出反應,而近期發展的指紋、臉部之生物辨識系統,更是提升防盜之效果。
結語
在現代綠建築及智慧建築之設計應用下,確實增進居住者之便利性,大家不妨在看屋的同時,至財團法人台灣建築中心的官方網站查詢,該建案社區是否申請了相關綠建築、智慧建築的標章,同步了解建築設計是否具有優勢,或在購買居住後,規劃使用相關智慧家居家電,提升生活品質之餘,更提升房屋價值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