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骨科線上姚又誠醫師(臺北榮總骨科部脊椎外科醫師)】 脊椎退化為甚麼需要開刀?談脊椎狹窄症
脊椎狹窄症是65歲以上老人脊椎退化後,最常需要接受脊椎手術的原因。
隨著年紀增加,脊椎會發生退化性的病變,這些退化性的病變如果發生在脊椎椎管 (spinal canal)周圍空間,就會導致椎管狹窄,壓迫椎管內的神經而產生症狀,稱為脊椎狹窄症 (Spinal stenosis)。
脊椎狹窄症好發部位與原因
人體脊椎有頸椎、胸椎、腰椎、薦椎與尾椎。因為構造不同,每個脊椎的功能與活動度也不盡相同,因此好發脊椎狹窄的部位也不同。最常發生脊椎狹窄的部位是腰椎,再來是頸椎、薦椎,胸椎則較少產生脊椎狹窄。其中脊椎狹窄最好發的位置是腰椎第四、第五節間。
會造成脊椎椎管狹窄的原因,主要是脊椎退化性的病變包含,骨刺增生、黃韌帶增厚、椎間盤退化、小關節炎、韌帶增生鈣化、脊椎滑脫、甚至退化性脊椎側彎等。
脊椎狹窄症分類
從流行病學研究就發現,50歲以上有超過90%的人會產生脊椎退化,但不是所有的脊椎退化都會造成脊椎狹窄,其中只有9.3%的人會產生脊椎狹窄症。
脊椎狹窄大部分發生在65歲以上的老人,由於退化日漸嚴重,這些人的脊椎狹窄也會日趨嚴重。發生在男女比例差不多,這類的患者我們稱為退化性脊椎狹窄症 (Degenerative spinal stenosis)。
而另一類多好發在30到50歲男性上的脊椎狹窄,是因為先天構造異常,可能合併有先天疾病,導致脊椎椎管比較狹小,容易產生狹窄。這類的脊椎狹窄稱為先天性脊椎狹窄症 (Congenital spinal stenosis)。
50歲後超過9成的人脊椎退化!下一頁醫師說明脊椎狹窄症的症狀,快看看自己有沒有!
脊椎狹窄症症狀與壓迫部位
脊椎狹窄症的症狀分兩大類:
- 第一類是「下背痛」
背痛的原因是椎間盤退化、小關節炎與脊椎滑脫不穩定造成。隨著關節退化的嚴重程度不等,背痛也可能有不同程度變化,在某些脊椎狹窄症的患者身上,可能不會有背痛。
- 第二類則是「神經症狀」
神經症狀是因為椎管狹窄造成的神經壓迫引起,這些神經症狀主要發生在下肢包含腳麻、腳痛、腳沒力、走不遠 (神經性跛行)等。不同的神經症狀除了跟壓迫程度不同,主要是跟壓迫部位不同有關。
脊椎狹窄症的壓迫分為中間狹窄 (central stenosis) 與側邊狹窄 (lateral stenosis)。端看狹窄壓迫的部位是靠近中間的脊髓或是側邊的神經根。
中間狹窄主要因為椎間盤退化、骨刺增生與韌帶肥厚,造成的症狀是神經性跛行。而側邊狹窄包含側隱窩狹窄 (lateral recess stenosis) 與神經孔狹窄 (foraminal stenosis),原因是小關節炎、小關節肥厚與骨刺增生。側邊狹窄壓迫的是脊神經根 (radiculopathy) 因此產生的症狀是坐骨神經痛 (sciatica)。
這與椎間盤突出造成的坐骨神經痛類似,差別在於,椎間盤突出的坐骨神經痛,通常是急性發作、單側、而且不會合併跛行。脊椎狹窄的坐骨神經痛,是因為退化而慢慢產生,常常是雙邊,而且多會合併神經性跛行。
覺得自己也有下背痛、腳麻沒力等症狀嗎?下一頁看脊椎狹窄症如何檢查確診!
脊椎狹窄症的檢查
脊椎狹窄症的影像檢查主要仰賴電腦斷層 (CT scan) 與核磁共振 (MRI)。電腦斷層針對骨頭或鈣化很清楚,可以診斷細微的椎弓解離、骨刺增生、軟組織鈣化等。核磁共振可以分辨軟組織與周圍的關係,因此看椎間盤突出、神經壓迫程度、韌帶增生會比較清楚。這兩樣檢查都可以診斷脊椎狹窄症,臨床上兩種檢查都可以,在國外多會兩樣檢查都安排,台灣因為健保的關係多只允許安排其中一項。
影像分類
根據核磁共振結果,可以看到脊椎狹窄的程度從正常到嚴重分成四級。
- 0級 : 無狹窄。椎管狹窄不影響硬脊膜(dura)內前方腦脊髓液 (CSF)顯影
- 1級 : 輕度狹窄。椎管狹窄硬脊膜內看不見腦脊髓液顯影,但馬尾神經根仍清楚可見
- 2級 : 中度狹窄。椎管狹窄硬脊膜內看不見腦脊髓液顯影,馬尾神經根也被擠壓在一起看不清分界,
- 3 級 : 嚴重狹窄。椎管狹窄硬脊膜內看不見腦脊髓液顯影,馬尾神經根也被擠壓在一起看不清分界,硬脊膜旁邊的脂肪組織幾乎不可見。
影像嚴重程度分類不代表患者症狀嚴重程度。意思是,就算檢查發現壓迫很嚴重,但在某些患者身上,可以是沒有症狀或很輕微的。
最近幾篇研究報告顯示,0級狹窄患者症狀多以背痛表現,很少神經症狀。3級狹窄患者症狀以神經症狀為主,大多沒有背痛。
以手術治療結果而論,針對影像檢查狹窄程度越嚴重,接受手術治療患者較多,而且手術治療效果越好。
結語:脊椎退化、長骨刺是正常人老化的自然過程,在許多人身上是沒有症狀的。但當脊椎退化導致脊椎狹窄症,而且引起神經壓迫症狀時,就應該接受治療。現在治療的進步,無論保守治療或手術治療,都有一定的療效。需不需要手術,該如何選擇手術,都應該跟脊椎科醫師仔細討論。
參考資料:
- Schroeder, Gregory D., Mark F. Kurd, and Alexander R. Vaccaro. "Lumbar Spinal Stenosis: How Is It Classified?." JAAO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Orthopaedic Surgeons 24.12 (2016): 843-852.
- Schizas, Constantin, et al. "Qualitative grading of severity of lumbar spinal stenosis based on the morphology of the dural sac 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s." Spine 35.21 (2010): 1919-1924.
- Mannion, A. F., et al. "Dural sac cross-sectional area and morphological grade show significant associations with patient-rated outcome of surgery for lumbar central spinal stenosis." European Spine Journal 26.10 (2017): 2552-2564.
- Guen, Young Lee, et al. "A new grading system of lumbar central canal stenosis on MRI: an easy and reliable method." Skeletal radiology 40.8 (2011): 1033-1039.
作者簡介:骨科線上,致力於分享正確的骨科醫療資訊以及提供關於任何骨科疾病或是手術的即時線上諮詢。
姚又誠醫師,臺北榮民總醫院骨科部脊椎外科研究醫師。專長脊椎退化手術、椎間盤突出手術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