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物

焚軀龍現身懷俄明州,揭示侏羅紀巨獸新面貌

明日科學
更新於 1天前 • 發布於 1天前 • 高 詩豪

在美國懷俄明州發現了一種全新的蜥腳類恐龍──焚軀龍(Ardetosaurus viator)!這種恐龍的名字,帶有「旅行者」的意思,彷彿是個漫遊大地的遠行者。它的化石是在1993年於懷俄明州的豪-史蒂芬斯採石場發掘出來的,而這個新物種也為研究人員提供了一些新的恐龍線索,揭示了侏羅紀晚期這些巨大生物的多樣性。

焚軀龍是一種屬於長頸、長尾的「梁龍科」恐龍。梁龍科是蜥腳類恐龍中的一大分支,其中包括了地球上曾經生活過的最長生物。牠們以頸長、尾長聞名,體型龐大到足以震撼想像。研究團隊成員Tom van der Linden提到,蜥腳類恐龍之所以能夠成功地在中生代的大部分時間裡成為陸地上的巨型生物,除了它們驚人的體型外,還歸功於獨特的類似鳥類的氣囊系統,以及它們特殊的進食、消化方式和產卵繁殖策略。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事實上,蜥腳類恐龍在全球各地都有發現,連南極洲也不例外。尤其是梁龍科,自1884年被首次提出以來,便成為最具辨識度的蜥腳類家族之一,牠們的特徵是超長的脖子和尾巴,而這些長頸巨獸的化石在北美、南美、歐洲和非洲等地皆有出土,年代從侏羅紀中期至可能的早白堊紀(大約1.61億年前至1.35億年前)都有記錄。

擁有類似鳥類的氣囊系統

焚軀龍(Ardetosaurus viator)的復原圖。圖片來源:Ole Zant。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Ardetosaurus viator的化石為豪-史蒂芬斯採石場首次記錄到的成熟蜥腳類標本,這也為研究人員深入了解梁龍科恐龍的骨骼變異性提供了新機會。研究中指出,這個標本顯示出在頸部到背部的過渡區域以及尾椎的結構上存在特殊的板狀構造,這些結構變異的原因值得進一步研究。

此外,這次發現的標本中還保存了一個相對罕見的「第一叉骨」,其形狀獨特,讓科學家們聯想到性別二態性(sexual dimorphism)可能在蜥腳類恐龍中存在的證據。

科學家們目前也對這個標本進行深入的顯微研究,希望能更好地了解這些巨型恐龍在演化過程中的多樣性以及性別差異。而這項研究成果也已在本月的《古生物電子期刊》(Palaeontologia Electronica)上發表。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http://www.tomorrowsci.com

首圖來源:Ole Zant.(CC BY 4.0)

參考論文:

A new diplodocine sauropod from the Morrison Formation, Wyoming, USA. Palaeontologia Electronica

延伸閱讀:
新發現侏羅紀食肉恐龍現身英國

查看原始文章
留言 1
  • Lancia D
    活的嗎
    20小時前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