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想求職、換跑道?科技業前輩:會吃苦也沒用

換日線
更新於 11小時前 • 發布於 11小時前 • 鱸魚
想求職、換跑道?科技業前輩:會吃苦也沒用

換日線讀者來信:

鱸魚您好,請問您在轉換跑道,以及出國深造完全不同的專業時: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 您如何捨得過去的專業累積,說服自己放下沉沒成本?
  • 您的專業領域跨度相當大,當初如何選定新的專業呢?
  • 該怎麼判斷自己對新專業是否擅長,且有能力長期投入?
  • 在轉換過程中,是否曾有年齡顧慮?又是如何克服?

謝謝您!

YC Chen

換日線專欄作者回覆: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這是一串要坐下來認真思考才能回答的問題──會這麼說是因為,我從來不覺得自己有真正切換過跑道,經您這麼一問,這才發現我已經橫跨了十幾條線。如果只用幾個字回答您的 4 個問題,我會說:熱忱+策略

其實我也可以說:「YC,只要勇敢走出舒適圈就會成功」──但那是騙人的,勇敢沒有用,吃苦也不會成功。快餓死的每一個都比你勇敢,也比你能吃苦。在職場上要順利存活,必須有熱忱、有策略,不停地提升自己的層次。巴菲特也說人最珍貴的資產就是熱忱,他僱人不看技術只看熱忱。

我當初從文科轉職工程師並沒有什麼策略,當時矽谷剛轉型進入資訊時代,需要大量人才,我只是剛巧上對了船。但上了船並不代表可以一直待在船上。進入科技業不難,難在日出日落保持 30 多年的市場價值。

保持不退場遠比入場還難,因此今天要談的是「如何一路待在船上」的策略。

保持市場價值的關鍵字:好奇、探索

假如我一直堅持只做進入科技業後的第一個專業,早在 25 年前就失業了。講近一點的,近幾個月我又換跑道了,而這條跑道在一年前根本不存在:我不知不覺上了 AI 這條「賊船」,好奇 AI 為什麼能夠聽懂我的話,也能夠回答得人模人樣。

起初我沒打算換跑道,只是每天花幾個鐘頭研究這背後讓我好奇的原因,然後不知不覺 AI 也納入了我的工作範圍。過去一路換過十幾次跑道,彷彿每次都是這樣。如果我沒有對周遭感到好奇而探索,新的責任不會掉進我的盤子裡,這一切的好奇、探索都是原動力,也是巴菲特所說的熱忱。

大部分人都是當「要不要換跑道」的念頭在生命中出現,才開始問這個問題,而不是主動去追求。我們把跑道當作機會,很少有人把它當成計畫來探索。我認為,跑道不是跟老朋友吃頓飯聊出來的,換公司而不換內容也不叫「換跑道」,那只是換運氣。

這裡的關鍵字是「好奇」與「探索」,自己主動尋找機會,水到渠成就換了跑道。當然,我的好奇並不是為了工作,我總是對事情看不到的另一面感到好奇,而這也是我的人格特質之一。

轉換跑道的關鍵字:視野、高度

換跑道是轉型──要在感受到市場價值衰退時就開始計劃。如果有人告訴你,在科技業生存 30 多年靠的就是專精,那他是想害你,因為那是舊時代的想法。

此外,要在職場存活,最終一切都是因為你的「人」,而不是你的「事」。如果靠做事來競爭,矽谷有幾十萬人;如果靠做「人」來競爭,對手立刻就減少 90%。所以對於人、事這兩樣,你都必須要在行。

讓我們先從「事」談起。

科技業珍貴的不是技術,而是視野。這並非指前者不重要,而是公司裡每個人都會;後者才能顯現出跟別人的不同。

如果有機會以工程師的角度跟管理階層談問題,你會發現最大的差別在於「對問題的看法」。就像馬斯克所說:「從技術角度來解決問題,常常到最後才發現解決了錯誤的問題。」而這靠的就只有兩個字:視野。

當視野不同,你才發現會什麼技術並不重要,也沒人在乎。我曾經參加高階主管的會議,在討論問題前,我預先準備了一大堆技術資料,之後才發現根本用不上,因為他們看到的問題跟我所見到的完全不同。我感到自豪的技術,在他們眼裡竟是於題無關──這就是技術人員最常犯的錯誤。

矽谷到處充滿技術,但缺乏有視野的人。Know-How 固然重要,但 Know-Why 更重要。技術每 5 年就翻一次,如果做事只綁著技術,那麼 5 年後使用週期就滿了;如果綁視野,翻轉週期就會延長。想於職場長存必須不停地提高視野,找尋不同的觀點。

因此,所謂換跑道換的其實不是「跑道」,而是「視野」。每一次換跑道都試著把視野拉高,而不只是在不同的時空下做著類似的工作。

職場上,廣度比深度重要,高度又比廣度重要。如果你因對某一樣東西精通而感到沾沾自喜,那就是滅亡的開始。精通是死亡陷阱,你越精深,AI 就越急著想取代你。

然而,經營高度就像瞎子摸象:從 How、What 進階到最後回答 Why。以前你摸到象鼻子,了解鼻子的規格與尺寸,但不知道那是什麼東西,後來你摸出那是一隻大象,最後你應該回答「為什麼」這裡會有一隻大象。這就是職場視野的高度 。

科技業職場像洋蔥一層又一層,每一個不同的層次,都是不同的觀點,也是未來的財富。如果你固定在某一個層面做得成功,就應該考慮到另外一個層面去探索,換言之,想要升級就要跳到另一個層次,換個不同的視野。

跑道應該是這樣換的,而不是摸完象鼻子再去摸象腳,最終還是不知道那是一隻大象。

以上談的都是技術層次,如果能把自己升級到「人」的層次,競爭力就更強。

展現強項的關鍵字:表達、參與

把強項表彰在人格特質上,而不是在技術上。最終你要能做到明確分析、闡述想法,並有說服別人、影響別人以及啟發別人的能力。

我很幸運,因為矽谷在乎這些能力,這又是我的強項。我並不懂簡報技巧,那就像寫字寫得很漂亮一樣,但別人要看到的是內容,而不是漂亮的文字。我慢慢學會做完一份可以讓人完全了解我想法的簡報,也常常讓人記得我。

如何讓別人記得你,這是職場後半段應該經營的策略。至於怎麼培養這種能力?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不停地聽有深度的 Podcast 節目,從訪談看別人如何表達思路、如何讓局外人聽懂專業話題,同時保持高度的興趣。

不過,我不特別重視說的技巧,因為腦子裡有材料自然就會說。會做簡報、會說話,這些都很好,但那通通不是重點;重點是思考,只要腦子裡有材料,自然就說得出來。想要腦子裡有材料,就要不停地涉獵知識,材料多了,思路、看法都會變得更豐富。

還有哪些在「人」的層次可以耕耘的?很多,比方說把自己當品牌經營,而不只是一個很會做事的人。你會做些什麼,一般人並不知道,可是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大家都知道。

想耕耘品牌,就要參與社交、參與討論、參與做社區的一份子、參與批評、參與分享、參與鼓勵、參與抱怨、參與聊天、參與持相反意見、參與做份外的事……最重要的是參與嘗試,哪怕犯錯都可以。不要讓保守與沉默害了自己,沉默並不是金。

如何面對職場上的年齡顧忌?

我一直沒有被淘汰當然也是幸運──美國對年齡歧視有著很嚴格的規定,全公司包括 CEO 在內,沒有人可以知道你的年紀,這是很獨特的保護文化。

但法律是最低標,並不能完全保障職場長青。法律可以保護年齡,卻不能保護競爭力,要長存就要保持自己的競爭力。

雖然不能有年齡歧視,但矽谷仍舊有一套汰舊換新的機制:保持薪資和能力的平衡。如果你只是一個做事的人,多少年來做得都是同樣的事,即使越做越好,薪資很快就會與能力失去平衡,遲早會因為年資遭到汰換。唯有不停地轉型、拉高層次,才對職場長青有幫助。

今(2024)年年初公司砍了一千多個大部分屬資深的職位,我很詫異還是沒輪到我。仔細想想,應該是我一直追尋探索新知識,也一直抓著產業所需,才讓人家捨不得丟棄我。因此你要先捨得丟棄已經擁有的,才會讓人捨不得丟棄你,而這一切都跟前文提到的「經營人的層次」互相輝映。這種能力是無窮的職場財富。

矽谷需要能影響、啟發別人的人,這些都是我努力的目標。總歸一句話,不要只在技術上耕耘,技術以外,還有很多都是自我改善的目標。我把自己當軟體一樣,不停推出改良版、不停轉型升級。我的座右銘是:I just want to be a better person.

能在職場存活,最終都是因為你的人,而不是因為你做的事。

【延伸閱讀】

●好的主管可遇不可求:英國主管給我的 5 點職場啟發
●總是被當隱形人?「職場內向者」必學的 4 種生存法則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換日線 LINE 好友,每日接收全球議題包

查看原始文章
留言 1
  • k
    病榻中常夢見被哄騙開刀裝腰椎止滑夾前還能工作謀生養小孩,假日全家出遊景像!人在做天在看,這種造孽醫畜還能善終嗎!對病患脊椎亂診亂開刀的這魎冥醫,趁你病害你命騙你棺材錢!要算計你就沒人躲得過!走路右兩腳趾才會麻痛,給部屏醫畜髒勳看!半年開了兩次刀,五次止痛術又植入止滑脫彈簧!每次都騙我講:-)手術後上山下海都沒問題!結果亂開到坐骨神經劇烈酸麻痛腰無法站坐!再去高長庚醫畜髒饒說這要開骨融合裝支架!術前晚還跑來問我你到底怎麼了?刀後症狀更嚴重,脊椎神經都開壞了!健康的椎間盤也被搓成泥挖走了!住院三天就要讓床給下個病患,開刀也是練刀助手開的!還笑回:-)你開刀前就是這樣子啦!訛詐上百萬止痛藥吃到洗腎成冤鬼!真是羞愧一大把年紀還被魎醫畜戲耍嘲笑亂開成殘,造就萬千醫療冤鬼!🤕🤕🤕
    9小時前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