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鎖乳突肌中的激痛點並不會將疼痛轉移至頸部。此處的激痛點最常引發的症狀是額頭疼痛,且痛感大部分會與受影響的肌肉出現在同一側(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胸鎖乳突肌(sternocleidomastoid)是位於頸部側邊和前方的大肌肉。此名稱清楚描述了其附著點的位置:胸骨(sterno)、鎖骨(cleido)及耳後顱骨底部的凸起,即乳突(mastoid)。當其中一側的胸鎖乳突肌動作時,可使頭部(重達3.6公斤)轉動並往一側傾斜;當兩邊的肌肉都動起來時,則可屈曲頸部,讓下巴往胸口靠近,並控制頭部向後的動作。胸鎖乳突肌還會與斜方肌合作,在下顎移動(也就是每次說話或咀嚼)時幫助穩定頭部位置——試想,這條肌肉肩負著多麼艱鉅的任務啊!
圖片來源:《肌筋膜激痛點自我照護手冊 (20年暢銷紀念版)》
胸鎖乳突肌當中常因頸部甩鞭傷害而形成激痛點。頸部甩鞭指頭部強烈、出乎意料之外、不受控制的往前再往後移動。車禍是頸部甩鞭受傷的常見因素。摔倒也是,這是每個運動員都可能碰到的危險。長時間低頭及頭向後仰,可能會造成過度使用的傷害,這是另一個激痛點的源頭。請大家回想一下網球選手練習接發球時的姿勢——腰部前彎,頭往上抬,此動作最容易拉傷胸鎖乳突肌;美式足球員及滑雪運動員也常有這樣的姿勢。此外,職業摔角手的拱橋姿勢(bridges)也很容易誘發胸鎖乳突肌的激痛點。
值得注意的是,胸鎖乳突肌中的激痛點並不會將疼痛轉移至頸部。此處的激痛點最常引發的症狀是額頭疼痛,且痛感大部分會與受影響的肌肉出現在同一側;當激痛點嚴重發作時,整個前額都能感受到疼痛。痛感也可能出現在耳朵深處、臉頰、太陽穴及眼睛周圍,就連頭頂也可能覺得疼痛和頭皮壓痛。與疼痛無關的症狀則有頭暈、失去平衡、眼睛發紅、流淚、視力障礙及鼻竇黏液分泌增加,也可能引發乾咳。
尋找胸鎖乳突肌的位置時,可站在鏡子前,頭部稍微轉向左側,將右耳傾斜、朝向右肩靠近;此時右側的胸鎖乳突肌便會收縮,你會在右側看到其凸起。先以拇指和食指抓住胸鎖乳突肌,再從鎖骨一路往上摸索到顱骨底部。
找出胸鎖乳突肌的位置後,即可接著放鬆脖子和頭部。請同時用拇指和手指,以抓捏的方式掐住肌肉。順著肌肉按摩,並同步以手指尋找痛點。胸鎖乳突肌的兩側都能找到激痛點。找到之後便輕輕按住並按摩:直接以手指按壓,並在激痛點正上方畫小圈圈,就能獲得良好的效果。接著,放開激痛點幾秒鐘,然後再度按壓。
處理胸鎖乳突肌的激痛點時可能會很痛。此時的訣竅在於,切勿信守「痛才有效」的信條——在可承受範圍內的疼痛才有效;無法承受的疼痛只會讓胸鎖乳突肌更加難受。
處理完激痛點之後,可接著操作下列伸展動作:
1.將頭頸向後仰,把臉轉向另一側(見伸展1),即可伸展對側的胸鎖乳突肌。
2.將頭部盡可能地轉向另一側,讓下巴靠近肩膀(見伸展2),即可伸展該側的胸鎖乳突肌。
此外,若僅將空氣吸至胸口,胸鎖乳突肌便會跟著出力,因此各位務必訓練正確呼吸,感覺空氣進到下腹部。
圖片來源:《肌筋膜激痛點自我照護手冊 (20年暢銷紀念版)》
書籍介紹
肌筋膜激痛點自我照護手冊 (20年暢銷紀念版):按圖索驥找痛點,對症按壓秒舒緩,快速恢復自在活動!
作者:唐娜.芬南多
出版社:格致文化
出版日期:2025/01/10
作者簡介
唐娜.芬南多(Donna Finando)
唐娜.芬南多是美國知名徒手按摩專家,同時也是持有國家考試合法執照的按摩治療師和針灸師,專精於肌筋膜治療和放鬆技巧。她與醫學博士暨疼痛處理先驅珍妮特.特拉維爾(Janet Travell)共同進行各項研究,並於全美各地教學超過40年。
唐娜現居紐約長島,自1976年起在當地執業至今。她同時也是另本治痛專書《肌筋膜疼痛激痛點治療》(暫譯,Trigger Point Therapy for Myofascial Pain)的共同作者。
責任編輯:陳宛欣
核稿編輯:曾耀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