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COVID-19/復發、重複感染、後遺症、長新冠差在哪裡?一次看懂染疫後不同情況代表的意義

Heho健康
更新於 2022年06月25日06:02 • 發布於 2022年06月25日06:02 • 孫珞軒

在新冠疫情中,除了染疫令人擔憂之外,隨著病毒的持續變異與傳播,越來越多人在確診治療康復後,又在短時間內復發,以及在染疫後數周到數個月後,發生二次感染、重複感染的情況,或是在數個月甚至數年間出現揮之不去的後遺症或是長新冠狀況。

其中許多詞彙備受外界關注,像是復發、重複感染、後遺症及長新冠等,皆有不盡相同的定義與病程表現,究竟這些詞彙分別代表著什麼意思?其出現的情況與原因有何不同?這些都是社會大眾常見的問題,世界各地的衛生機關、研究機構、醫師與專家們正試圖提供定義及解答。

復發

Paxlovid 是輝瑞的一種口服抗病毒藥物,用於治療 COVID-19 患者,可以大幅降低重症住院和死亡風險。不過,隨著這種藥物被廣泛使用,有一些患者在完成為期 5 天的療程後,出現症狀又再度復發的情況。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對此,美國 CDC 指出,一些服用 Paxlovid 的人,在完成治療後可能會出現反彈情況,許多人稱之為「Paxlovid 反彈」(Paxlovid Rebound),會使人仍具有傳染性或檢測出陽性。Paxlovid 反彈通常在完成 Paxlovid 口服 5 天療程後 2 到 8 天出現,反彈症狀在發病後平均 3 天消失。

目前 CDC 不建議對出現 Paxlovid 反彈的人進行額外的治療,但仍指出,如果症狀確實復發,或是在完成 Paxlovid 療程後檢測呈陽性,則需要重新開始隔離 5 天,並在 24 小時沒有發燒後才能解除隔離。

為什麼會復發? 研究人員認為,一種可能的解釋是,新冠病毒的複製可能引發了繼發性免疫反應,表現為輕微的 COVID-19 症狀,建議進一步的前瞻性研究來清楚回答這個問題。有些出現反彈症狀的患者都有多重的健康問題,這些因素已被證實會使康復過程複雜化。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艾倫·戴蒙德愛滋病研究中心主任、台裔病毒專家何大一自己在服用 Paxlovid 後經歷反彈症狀,於是開始對 Paxlovid 進行研究。他指出,Paxlovid 的半衰期非常短,這代表藥物不會在體內停留很長時間,病毒沒有被藥物殺死,但會阻止病毒的複製。所以患者體內仍然有病毒存在,對於病毒學家來說,首先想到的可能性,是一旦藥物被代謝掉,病毒就可能會再次活躍起來。

何大一目前正在進行研究,以確定 Paxlovid 常規的 5 天治療週期是否足夠,減少反彈病例出現的可能方法是延長患者服用 Paxlovid 的天數。如此一來,輝瑞公司將不得不進行新的研究,以確定需要多少的額外治療天數,以及在這種情況下藥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目前輝瑞公司正在評估是否進行相關研究,以便瞭解特定族群是否需要更長時間的藥物治療。

何大一提到 10 個反彈的病例中,有 2 人在復發後將病毒傳染給家中的其他人,他說,有人出現陰轉陽的情況,這非常令人擔憂。對此,何大一建議,如果有任何症狀再次出現,無論症狀多麼輕微,無論是否服用 Paxlovid ,都應該盡可能頻繁使用快篩試劑,最好透過 PCR 檢測來確認是否再次轉為陽性,以避免傳染給其他人的風險。

重複感染

目前全台有超過 300 多萬人染疫,陸續有患者出現重複感染的情況。此類情況各國定義不同,像在英國跟美國的部分,官方都是用 3 個月來認定,不過歐洲的 CDC 是用 60 天。國內部分,原本指揮中心擬以 3 個月作為分水嶺,不過,指揮中心 6 月 21 日再次調整標準,採從寬認定,只要在 1 到 3 個月內症狀再度惡化並符合兩條件都可算是重複感染。

對此,指揮中心指出,專家小組有最新共識,考量到未來可能出現二次感染、三次感染等情況,初步定調將二次感染或再度感染等狀況,定義稱為「重複感染」。重複感染必須同時符合兩項條件,包括在 1 到 3 個月內症狀再度惡化,以及家用快篩再度驗出陽性,或 PCR 採檢陽性且 Ct 值小於 27。若符合上述條件即採從寬認定,不需透過基因定序來確認是否為重複感染,但後續相關配套措施還有待調整。

指揮中心表示,所謂的重複感染,是在第一次感染或最近一次感染後,又再度出現像是病毒感染的這些症狀,甚至去檢測中發現有陰轉陽或是 PCR 再度回升的情形。不過這跟前述的復發比較不同,通常是在感染之後比較長期的時間才會再發生,大部分都是發生在 3 個月之後,而且發生的機率比較低的,研究顯示感染 Omicron BA.1 之後二度感染到 BA.2 的,這樣的發生率是只有萬分之一到萬分之三。

根據美國 CDC 指出,重複感染與初始感染相同的病毒株,或再次感染不同的病毒株都是可能的,在初始感染後 90 天內可發生早期再度感染。重複感染期間的症狀可能不如最初感染期間嚴重,但有些人在重複感染期間可能會經歷更嚴重的症狀。

美國 CDC 強調,先前的感染和疫苗接種已被證明可以提供重複感染的保護,儘管再度感染的風險因病毒變異可能會發生變化,但疫苗接種仍然是預防未來感染、住院治療、長期後遺症和死亡的最佳策略,建議所有符合條件的人完整接種疫苗。至於診斷和治療重複感染的策略,與用於診斷和治療初始 COVID-19 感染的策略沒有什麼不同, CDC 提醒所有出現COVID-19 症狀的人進行早期檢測、隔離和治療。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兩年多來,重複感染的案例變得普遍,特別是自從 Omicron 變異株出現以來。來自南非的早期研究顯示,Omicron 變異株出現後,重複感染的風險迅速且大幅增加。為什麼會發生重複感染?科學家指出,這可能是由於像Omicron 這樣新的病毒變異株的出現,由於其突變,免疫系統不太容易識別,這代表先前的免疫力往往不足以預防感染。又或是因為自從上次感染或接種疫苗以來,免疫力逐漸減弱,這是已知關於新冠病毒的特殊問題,因此需要接種疫苗加強劑。

後遺症

新冠病毒疫情流行期間,全球都觀察到有一部分染疫者出現各種持續症狀,這些症狀在數月內無法消退,這些患者被診斷為 SARS CoV-2 急性感染後遺症(PASC),出現 PASC 症狀的潛在因素,包括急性新冠病毒感染而損傷對一個或多個器官的影響。

COVID-19 的典型病例的特徵在於呼吸道症狀、發燒和胃腸問題。然而,患者可能出現廣泛的其他症狀,包含中樞神經系統(CNS)受影響所產生的的神經系統問題。COVID-19 病例的病程時間和嚴重程度各不相同,許多患者無症狀,而其他患者則需要住院治療。整體而言, COVID-19 平均病程持續 1 至 4 週。然而,有一部分感染的患者發展出廣泛的持續症狀,這些症狀在數月內無法消退,就會被診斷為 PASC。

PASC 患者的長期症狀可能是由於新冠病毒引起的器官或組織損傷的後果,或染疫期間相關的凝血或發炎過程。例如,研究發現,在染疫 4 個月後,發現患者肺部出現病變,像是某些康復患者會出現肺纖維化,這些影響會阻礙肺部的氣體交換,並增加疲勞、呼吸困難和運動不耐的症狀。新冠病毒還可能導致腎功能異常及其他器官損傷,導致 PASC 症狀 。

PASC 的潛在促成因素包括一個或多個器官的損傷,某些組織中新冠病毒的持續儲存, COVID-19 免疫失調情況下病原體的再啟動,新冠病毒與宿主體內微生物群的相互作用,凝血功能問題,腦幹與迷走神經信號傳導的功能失調等。

由於廣泛的生物學因素可能導致 PASC 的發展,因此對 PASC 患者的研究與治療方案,必須涉及多學科團隊之間的協作,包括病理學、病毒學、免疫代謝、神經科學、復健與物理治療。PASC 症狀在每個患者有不同的表現,代表需要不同的治療方法來治療與診斷患者,對 PASC 個人化治療的研究,可能有助於精準醫學和預防醫學不斷發展的時代。

新冠後遺症目前被列入國際疾病分類(ICD-10),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因罹患新冠肺炎產生的長期影響稱為「COVID-19 急性感染後徵候群」(Post COVID-19 Condition),定義為確診或疑似感染 SARS-CoV-2 病毒 3 個月後,仍有無法以其他診斷解釋且持續至少 2 個月的症狀,並通常對日常生活或身體活動功能造成影響。國內對於此類患者及症狀尚未特別訂有專屬之定義,疾管署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臨床處置暫行指引》中乃援引 WHO 之用詞與定義。

長新冠

長新冠(Long Covid)是一個通用術語,用於指已從 COVID-19 中康復但症狀仍比預期要長的患者,另一個定義是,無論患者是否接受過檢測,在初始 COVID-19 症狀發病後數週或數月內仍未恢復者。在英國國家衛生與臨床優化研究所(NICE)、英國皇家全科醫師學會(RCGP)所發佈的指南中,長新冠的定義為:「在與 COVID-19 一致的疾病期間或之後出現的跡象和症狀,並且持續超過 4 週,且無法用其他的診斷來解釋。」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則指出,新冠長期症狀(long-haul COVID)、長新冠(long COVID)、COVID-19 急性期後的綜合症狀(PACS)、 SARS CoV-2 急性感染後遺症(PASC)、新冠長期影響(long-term effects of COVID)和慢性新冠(chronic COVID),上述一系列不同詞彙都是屬於新冠後遺症,綜稱為「後 COVID 症狀」(Post-COVID Conditions,PCC)。 CDC 將其定義為,初次確診新冠肺炎後 4 週或 4 週以上,仍持續出現有一系列新發、復發或持續性的症狀與健康問題。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指出,大量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在從 COVID-19 疾病的初始階段恢復後,仍然會經歷一系列症狀,這些症狀通常被稱為長新冠,可能包括疲勞、呼吸急促、腦霧、睡眠障礙、發燒、胃腸道問題、焦慮和憂鬱,可持續數月,範圍從輕度到無行為能力。在某些情況下,新的症狀在感染後很久才出現,或者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展。NIH 表示,雖然長新冠一詞仍在定義中,但這些影響仍可以統稱為 SARS CoV-2 急性感染後遺症(PASC)。

NIH 強調,長新冠正在成為疫情大流行期間的最大挑戰之一,目前該機構正在對長新冠進行全世界規模最大的研究。NIH 最近發表在《內科醫學年鑒》(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期刊上的一項研究關注有長新冠症狀的患者,其中大多數人已經從輕度至中度的 COVID-19 中恢復,但超過一半的人有長新冠的跡象。然而,儘管進行了廣泛的測試,NIH 研究人員在大多數情況下仍無法確定長新冠症狀的任何根本原因,長新冠至今仍然是一個令人費解的難題。

專家呼籲,需要持續追蹤不同的患者群體,以瞭解長新冠的軌跡,並評估先前存在的共病症、社會人口統計資料、疫苗接種狀況和病毒變異株等因素,如何影響長新冠的類型和持續性。由於持續性症狀本質上可能是主觀的,因此需要有更好的方式來準確診斷長新冠,並將之與其他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惡化區分出來。

文/孫珞軒、圖/吳翌華

1.參考文獻:COVID-19 REBOUND AFTER PAXLOVID TREATMENT
2.參考文獻:REINFECTIONS AND COVID-19
3.參考文獻:More people are getting COVID-19 twice, suggesting immunity wanes quickly in some
4.參考文獻:NIH launches new initiative to study “Long COVID”
5.參考文獻:A Longitudinal Study of COVID-19 Sequelae and Immunity: Baseline Findings
6.參考文獻:Long COVID or Post-COVID Conditions
7.參考文獻:Defining Post-COVID Symptoms (Post-Acute COVID, Long COVID, Persistent Post-COVID): An Integrative Classification
8.參考文獻:Long COVID or Post-acute Sequelae of COVID-19 (PASC): An Overview of Biological Factors That May Contribute to Persistent Symptoms
9.參考文獻:Post-acute COVID-19 syndrome
10.參考文獻:How common is long COVID? Why studies give different answers

延伸閱讀:

服用 Paxlovid 後復發很常見嗎?專家:若有症狀出現趕快做篩檢

>>追蹤最新疫情!馬上點擊加入 Heho 健康好友

查看原始文章
留言 4
  • 祁子軒
    差在要選舉的時候感染叫復發
    2022年06月25日14:23
  • 咪爸
    沒博士論文的假博士菜同學進監牢吧,學術詐欺,偽造文書樣樣來,丟盡台灣人的臉。
    2022年06月26日06:40
  • 延章 開發經理
    民進黨黨員是~ 造神也有鬼吔, 結果全不是人⋯ 民進黨說恩恩走了⋯ 台灣人民說全台灣人民有6120人走了(包括十八個小小孩嬰兒走了) 民進黨網軍說~沒有看到吔,我們綠營眼睛裡色盲只看到恩恩走了,藍營市長要下台。 挺立的台灣地圖都可躺在地上,貪污的總統都可以洗白與假博士總統的升等副教授可列國家最高機密三十年了,民進黨還有什麼事情幹不出來;利用政府權力向台灣人民收到的納稅錢來全力收買近百分百的媒體去患養主持人名嘴網紅網軍追殺不同顏色的異已,只為選舉詐欺台灣人民保權位利益,腦袋只有選舉,而選舉竟然比已經喪失6120位台灣人命更重要。2015-12-27 蔡英文所說的「一個執政黨,對於人民的痛苦,無動於衷到這種程度,真是台灣的悲哀」 陳水扁超貪汙, 蔡英文超無恥, 民進黨真噁心, 民進黨幫派化, 民進黨把人民當間諜防控, 蘇貞昌把社維法用好用滿, 社維法從不查民進黨造謠, 不是綠色就抹您是中共同路人, 人民終於知道綠色恐佈一言堂, 德國的《轉型正義》和解德國, 民進黨《轉型正義》撕裂台灣。 中天新聞台集滿3點的獎品~關台。
    2022年06月25日23:40
  • Bruce Hu
    能全面執政的政黨不分顏色 只要沒有選舉期間 選完都當人民是個屁 這些政客咖小的鳥態樣 只花時間去弄美照,拍梗圖 不然就常常去巴黏著所謂的網紅 造成都賺飽飽的 還自以為是無敵鐵金剛 啥小都能嘴炮 政客弄得像演藝圈 演藝圈管到政治圈來 部份網紅兩邊的啥小事情都能管 出事就78毛的唉唉叫 這些咖小都需要年輕人支持 啃,把年輕人看得那麼簡單嗎? 做人還是要有點溫度 囂張不會有落迫來得久啦! 不是很會說話就能吃遍天下的 一個疫情發展已經接近快三年了 紓困及疫苗還有隔離方案弄來弄去 就是不要看看人家歐美日做法 非得要搞來搞去理會都不理會大眾需要 所以呀!要完票選上了,咱們算個屁 底層民眾誰內心真誠關心 都在某取個人名聲及權利益而已 假鬼假怪裝模作樣的真小人一堆 只是沒選舉這些都是跩什麼樣的 跟全面執政政黨有關聯的側翼群 就只能用選舉機會給教訓的話 讓這些政客咖小們好好自我反省 執政黨防疫第一線長官 吃吃喝喝、唱歌喝酒很活躍 手下部屬應付小三婚外情很行 還會有人沒時間洗衣服也用來說嘴 以及健康自由還能開記者會 主持電台的扁不用關嗎
    2022年06月26日13:12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