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

社恐人,如何破冰?專家分享5招破冰學

104人力銀行
發布於 2024年03月15日03:41

自稱個性超內向的她,從站在研討會門口落荒而逃,到結束後帶回300位客戶,如何辦到? https://tw104.pse.is/5pqe66

張瀞仁Jill做過運動行銷、也曾在美國政府工作,目前在美國非營利組織Give2Asia負責募款、並管理款項運用,專案從東到日本、西到阿富汗、北到蒙古、南到澳洲25個國家,到職兩年內幫助募款翻倍。她自稱個性超內向,老闆總是派她陌生開發,就是希望解鎖她的社交能力!她在這集Podcast分享,曾被指定參加一場四天三夜、有千人參加的國際研討會,KPI是要帶回十位客戶,但是她站在門口,看到大家談笑風生,根本不知該如何切入大家已經打開的話匣子,她一人呆站在門口嚇得無法進入會場,只好落荒而逃、退回房間。結果研討會結束,她竟大幅超越目標,一次帶回三百位客戶。她如何辦到的?

策略一:用情蒐力縮小打擊範圍,精準深聊、電話邀約
張瀞仁說,內向者上場前,必須做足功課。以研討會為例,先向主辦單位索取與會者名單、了解對方背景、可能的需求、以及我能幫對方解決什麼問題。潛在名單不用多,但要精準;可縮小打擊範圍,但要深入,嘗試和對方喝咖啡。

當時她鎖定20位邀約名單,電叩之後,成功約到3位,其中1位相談甚歡,剛好對方是某協會的會長,幫忙推薦協會成員使用她的服務,一次擒拿300位客戶,不但自己平安生還,還令老闆驚豔!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策略二:準備口袋話題,一般社交不尷尬
不敢說話,或怕說錯話,平常可多準備口袋話題。張瀞仁建議,國外出差經驗、國外天氣、空氣品質、交通航班、住宿飯店、或甚至最慘的出差經驗等,都是商務人士很好聊的口袋話題;但要避免一些禁忌話題,西方人對政治、宗教、個人生長背景、隱私等相對敏感,東方人則宗教則相對包容。

張瀞仁說她自己是高敏感個性,經常對方停0.5秒,她就會懷疑是不是自己說錯話了,但是她發現,心態調整好,壓力也會輕很多!一般社交場合,像是生日party、研討會雞尾酒會等,如果只是認識人,不帶有業績目標,以「共度一段時間」或「不留下壞印象」即可,不用過於討好、也不用刻意取悅與會者。

策略三:提早到會場,熟悉環境。不滑手機,避免裝忙遭誤解「生人勿近」
以晚上六點半進場、晚上七點正式開始的研討會為例,張瀞仁說,多數人通常開始前五到十分鐘、大約晚上六點五十之後才會到場,她一定會提早到場,熟悉環境,至少知道逃生路線和洗手間,先讓自己有安全感。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她經常選擇坐在角落,如果不知所措時,她會直接去問主辦單位是否需要幫忙,讓自己「有事可做」,幫忙弄投影機、發會議資料等。如果可以主動和鄰近座位的人小聊也很ok,但她絕不會沒事就一直低頭滑手機,因為裝忙反而顯示「生人勿近」,可能「彈退」其他與會者主動和自己攀談的機會。

策略四:外向三秒熟,內向重傾聽
業務、行銷、公關等工作者看似長袖善舞,或經常需要和陌生人三秒熟。不過,張瀞仁說,內向者學會「多元破冰」,也能當一位厲害的業務、行銷或公關。除了上述提到仔細的情蒐力之外,內向者通常具備傾聽能力,很能掌握客戶想法,服務的滿意度和客戶的信任感也較高。這正是內向者的優勢。

策略五:職場情境,善用偶遇但察言觀色
上班族平日可能在化妝室、茶水間、電梯裡偶遇,或可能和同事或主管公出同車/共餐/同住等。該聊什麼?才能破冰?甚至冰融平日怨懟、或反而獲得好印象?

張瀞仁說,若在化妝室,她通常快進快出,不會多聊,微笑點頭示意即可;若在茶水間,她不會八卦,但會聊一點公事,不同部門可以問專案或客戶進度,遇到主管反而可以聊比會議室還輕鬆的軟性話題,有些主管其實很孤獨的;若在電梯,保持安靜、不開口說話,已是疫情之後的電梯禮儀;若是公出搭車,可針對稍後會議先沙盤推演一次,但要注意同車主管或同事是否有習慣閉目養神或需先沈澱準備。

張瀞仁著有《安靜是種超能力》,被翻譯為英、日、俄等6國語言,為近七年內的台灣作品中,被翻譯成最多國語言的非文學書籍。她說,內在者的能量有限,為了讓影響力不打折,更要提前用心準備,並且誠心表達自己的想法。當社恐懂了破冰學,人際互動不用舌燦蓮花!

用聽的 學會破冰學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