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日本外務省統計,2024年在中國居住的日本人數量20年來首次跌破10萬,而從國別和地區的在留日本人數來看,中國的排名也從美國、澳洲之後退居第3位。《日經》報導,此事件的轉折點為2012年,日本政府將沖繩縣尖閣諸島(中國稱釣魚島)國有化,引發中國各地的大規模反日示威活動。日系企業的工廠遭到襲擊,日本商品遭抵制,使日本人在中國工作時不得不考慮政治風險。而日本內閣府民調指出,2023年「對中國沒有親近感」的日本人比例高達87%,創下歷史新高。
以下為《日本經濟新聞》全文報導:
居住中國的日本人數量20年來首次跌破10萬,國別排名退居第3位
在中國,居住日本人數過去10年間在某些城市已減少一半,居住在中國的日本人正在減少。根據日本外務省的統計,2024年在中國居住的日本人數量20年來首次跌破10萬。從國別和地區別的在留日本人數來看,中國的排名也從美國和澳洲之後退居第3位。受工資上升影響,日本企業的在華據點持續縮減,加上政治風險升高,越來越多企業派駐人員對攜帶家屬赴中國感到猶豫。
根據外務省近期整理的海外在留日本人數調查統計,截至2024年10月1日,居住中國超過3個月的日本人數量為9萬7538人,較去年減少4%,並連續12年下滑。與2012年的高峰相比,減少了35%。從城市來看,北京的人數減少了六成,東北地區的遼寧省大連也減少了一半,下降幅度尤為顯著。
日本人赴中國居住的背景與轉折點
在2000年代初期,居住在中國的日本人迅速增長。中國於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憑藉低廉且充足的勞動力,逐漸成為「世界工廠」,吸引大量日本企業設立生產據點。在國別排名中,2003年中國超越巴西,僅次於美國,成為日本人在外國的第2大居住地。
但情勢的轉折點出現在2012年,當時日本政府將沖繩縣尖閣諸島(中國稱釣魚島)國有化,引發中國各地的大規模反日示威活動。日系企業的工廠遭到襲擊,日本商品被抵制,這使得日本人在中國工作時不得不開始考慮政治風險。
疫情與治安問題的影響
2020至2022年間,新冠疫情期間,中國政府執行嚴格的「清零政策」,導致生活負擔加重。此外,多起日本人因間諜罪嫌被捕的事件,特別是2023年7月強化反間諜法的修訂施行,更加重了日本企業對中國的戒心。
近期,經濟持續低迷使治安惡化。2024年,廣東省深圳及江蘇省蘇州發生日本兒童遭襲事件,進一步讓駐華人員對攜家屬赴中國感到憂慮。某日系製造商的員工透露:「公司內部最近傳達了原則上駐中國人員需單身赴任的方針。」也有不少駐華人員因無法找到接任者,只能將業務移交給當地員工後返回日本。
日中關係改善跡象與日本企業的脫中國化
2024年11月底,中國當局恢復對日本短期訪客免簽措施,顯示日中關係有改善跡象。但即使如此,日本企業撤離中國的趨勢仍未停止。
在業務層面,最大的原因是工資上漲。根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的調查,廣東省廣州的日系工廠工人月薪從2005年的約100美元(約1萬5500日圓)上升至2023年的平均721美元。這一數字已超過東南亞主要生產基地,如泰國曼谷(2022年為385美元)和越南河內(同年250美元)。
外務省數據顯示,日系企業在中國的據點數量從2019年的3萬2887個減少約1800個,至2023年降至3萬1060個。根據國際協力銀行(JBIC)於2024年底的調查,中國作為日本製造業「中期最具潛力的業務拓展地」的排名降至歷史最低的第6位。
中國人口已開始減少,經濟低迷也抑制了消費增長。對於最初因看重中國巨大成長市場而進入中國的日本企業來說,中國的吸引力正在減弱。
語言需求下降與對中國的負面印象增加
隨著希望赴中國工作的日本人減少,學習中文的需求也在下降。2023年,日本國內參加中國政府認證的漢語水平考試(HSK)及日本中國語檢定協會實施的中國語能力考試的人數合計約5萬人,比2012年減少34%。相比之下,同期參加英語能力測試(TOEIC)和英檢的人數增長了30%。
根據日本內閣府的民調,2023年表示「對中國沒有親近感」的日本人比例達87%,創下歷史新高。
(圖片來源:三立新聞)
Inaka伊納加 相反日本的支那蟑螂蟑螂破90萬隻亂竄了…..
02月04日16:03
Ronald Wang EIGHTS 不過日本快被中國佔領了。
02月04日21:24
Hotch888 中國人都跑去日本🇯🇵了.......
去看看東京大學,中國人的報考人數有多少?
02月04日20:28
宏彥 以小粉紅的觀點就是還有不到10萬個漢奸在日本
02月04日11:25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