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廖婉如在的場合,氣氛總是溫馨輕鬆,無論是幫先生林佳龍跑選民服務,或是以奇美博物館副館長身份接待外賓,或是以實驗教育家長之姿、分享過來人經驗,臉上總掛著笑容,親和力十足。
廖婉如有著令人稱羡的學歷和家世,加州大學數學系、耶魯大學MBA畢,爸爸是奇美實業前董事長廖錦祥,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是她的舅公。最特別的是,她不像一般父母那麼重視課業和學歷,早在實驗教育三法通過之前,她就讓2個孩子念華德福學校,一路從幼兒園念到12年級,兄妹倆最後透過特殊選才、考上大學,目前分別念大四和大一。
出國後才發現學習很有趣,是為自己而不是為別人
廖婉如之所以讓孩子念實驗教育,和她的成長背景及求學經歷有關。廖婉如國一、國二的成績很好,升上國三後發現自己再怎麼努力都不是最厲害的,因此變得叛逆,假裝是自己不想念、才考不好,藉此逃避面對自己不夠優秀的事實;雖然最後考上台南女中,但高中三年幾乎都在補考,最後大學聯考落榜,於是出國念書。
廖婉如的父母完全不逼小孩念書。母親是台大國貿系畢業,但婚後當家庭主婦照顧5個小孩、幫孩子帶了20年的便當,並不覺得學歷特別重要。母親認為「看書和讀書是不一樣的,」她帶廖婉如看很多書,聽很多古典音樂;學校的考卷發下來,母親完全不看成績,還教他們學會怎麼在家長簽名欄代父母簽名,讓孩子充分感受父母對他們的肯定並不在成績表現。
而許文龍的「60分哲學」也影響廖婉如的念書態度。許文龍認為:「考60分的邊際效益最高,表示你基礎概念都懂了,有很多時間去做其它自己真正喜愛的事;考80分也很好,表示你大致掌握精髓了,也有足夠精進的基礎;如果考100分,就表示你讀過頭了,因為通常得準備到120分才不會被考倒。」
一直到出國念書後,廖婉如才發現讀書學習原來是有趣的,英文不再是背片語和文法,而是真的可以運用在生活中。她深刻體悟到「學習,應該是發自內心想要學,為自己而不是為別人,」彷彿突然開竅般,廖婉如大學開始變得很會念書。
當媽媽後,堅持呵護孩子的學習熱忱
當了媽媽之後,廖婉如最在意的一件事就是,如何好好呵護孩子的學習熱忱。廖婉如的想法很簡單:「只要學習熱忱沒有被扼殺,人生一輩子都可以學習。」原本她打算帶孩子在家自學,由於林佳龍決定投入政壇,幾經尋覓後,廖婉如送孩子念體制外的華德福學校。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廖婉如比喻,「就像每棵植物先天的特質和發展樣貌都不同,不需要把所有的樹都裁得整整齊齊、一模一樣。」
廖婉如觀察,很多家長想送孩子念實驗教育,希望孩子快樂學習,但又無法完全不在乎社會傳統價值觀,心態上搖擺不定,一會覺得快樂學習就好,一會又忍不住拿孩子和別人比較,讓孩子無所適從。
每個孩子的成長曲線不一樣
廖婉如最厲害的是,從頭到尾一直很堅定,不拿孩子跟別人比較。廖婉如說:「每個孩子的curve(曲線)不一樣,我不會用別人或體制內教育的尺度,看別人會什麼,怎麼你什麼都不會。」
廖婉如表示,「有一種曲線是,一開始成長得很快、急劇攀升,但到後面就變平了;有一種曲線是,初期成長得很慢、幾乎貼著底部,但中後期往上急速成長。」廖婉如觀察,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教養建立在「擔心失敗」上,擔心孩子輸在起跑點、以後沒有競爭力、找不到工作…各種的擔心,於是在前面一直不停地塞東西給孩子,到最後孩子失去學習的熱忱。
小時候兒子學拿筷子時,有長輩關心他怎麼還不會拿筷子。廖婉如說,沒有一個大人不會拿筷子的,所以孩子遲早會學會,「我願意給孩子他需要的時間,等到他成熟、學會以後,就信手拈來了。」
兒子小二、小三時要寫日記,但他是很敏感的孩子、不想讓別人看見他的內在,又不能寫流水帳,所以寫不出來。廖婉如沒有說「怎麼這麼大了還不會寫日記,」而是和他聊天、帶著他寫了3、4個月,很有耐心地陪伴、等待孩子走過卡關處,之後他就會自己寫了。
(廖婉如兒子參加華德福學校的活動)
告訴兒子不一定要念大學
廖婉如認為,人生何時何處、無不可學,跟兒子說不一定要讀大學。結果是兒子做過功課後,發現社會上還是講求學歷,自己決定要念大學。
廖婉如認為,最理想的大學教育應該是「Buffet(自助餐)式學習」,學習從個人的需求出發,你的生命階段需要什麼、就去修相關的課程。例如:家裡務農、農產品外銷,你可以學農業專業、國際商法、日文、會計、行銷等。甚至可以跨校、跨國學習,有一個導師(Mentor)指導。
「文憑並不特別重要,重點是你是否還保有學習動機和熱忱,學了些什麼,」廖婉如說。
曾問兒子「會怪媽媽讓你念實驗教育嗎?」
雖然很篤定自己讓孩子念實驗教育是對的路,但廖婉如內心還是有點小糾結。「我一直很尊重孩子的生命,但我卻在孩子很小、沒有參與意見的情況下,幫他選擇了實驗教育。」而且,這條路看起來是一條不歸路,如果孩子將來要回體制內,必須很辛苦地追趕別人。
很多父母常跟孩子說「我是為你好」,廖婉如糾結「那我不也是在做同樣的事情嗎?」
2個孩子大學都念設計相關科系,兒子很受系上教授的肯定,好幾個老師稱讚他思考靈活、跳脫框架,他因此接下一些研究計畫。有一次,廖婉如趁兒子和她聊學校計畫時,鼓起勇氣問他「你會怪媽媽讓你念實驗教育嗎?」問出心中多年的疑問。而兒子回饋自己念實驗教育的經驗很好,也讓廖婉如放下心中的糾結。
身教示範,當個快樂學習的媽媽
孩子小時候,儘管身兼多職的廖婉如十分忙碌,但她儘量不在家裡顯現忙亂和疲態。華德福教育認為,孩子是透過模仿來學習,「如何做事」比「做完多少事」重要,而且你做事時的態度,孩子會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爸媽若能從容、開心的生活和工作,孩子會模仿的。
廖婉如說:「想要孩子快樂工作,千萬不要一邊煮飯一邊罵小孩,我這麼辛苦煮飯,你還不快去讀書,」而是表現出自己很樂於做這件事,透過身教示範、樂於工作的態度,來影響孩子,而不是碎碎念。
孩子小時,廖婉如會自己做麵包、弄早餐,送孩子上學後,再趕高鐵去台南上班或是跑行程,在孩子放學前再匆匆趕回。孩子們其實不知道媽媽白天做了多少事,一直到多年後,因為幫林佳龍跑競選活動,實在有點分身乏術,女兒才問「媽媽你怎麼那麼忙啊?」
生命自己會找到出路,不用擔心小孩
林佳龍平常工作繁忙,廖婉如說:「沒關係,陪伴孩子重質不重量,在一起時就全心全意陪孩子。」「結果,他果然很不重『量』,」廖婉如笑說。私底下的林佳龍,是會買珍珠奶茶給孩子的爸爸,和小孩一起背著廖婉如偷喝。
林佳龍從小就很會讀書,高中時就幫老師寫參考書。這位「學霸」爸爸卻不在乎孩子的成績,他認為「生命會找到自己的出路,孩子順著天性發展就好。」
夫妻倆一致認為,只要孩子活得很自在、很快樂,對社會有貢獻就好。廖婉如告訴孩子:「你的生命至少要幫助2個人才行,他們因為你、生命變得更美好。如果只幫到1個人,當你離世以後,社會並沒有變得更好。」
廖婉如的爸媽從小沒有打罵過小孩,廖婉如很自然地也不會打罵小孩,林佳龍也認為無需打罵小孩。廖婉如說:「我希望自己被怎麼樣對待,理所當然,別人也會希望被這樣對待;如果我不想要自己被打罵,為什麼要去打罵小孩呢?」
廖婉如的內在和外表一樣溫柔,她很尊重孩子的意見,不會勉強孩子非得按照自己的意思。
兒子國中期有點叛逆,有點受不了媽媽的溫柔,他說:「妳可不可以跟其他家長一樣,就好好的罵我一頓就好了,這件事就過去了,不要整天愛呀愛的,然後跟我聊這麼多。」直到他看到其他家庭的互動,才知道自己有多幸福。
孩子漸漸長大後,廖婉如回頭看他們的成長歷程,「其實只要確保孩子樂於學習這件事就好!任何的學習都是讓這個人、這個生命可以開展,讓孩子的本質變得愈來愈好。」如此一來,爸媽也就不用擔心孩子了。
照片提供/廖婉如
Grace 有錢當然學歷不重要啊,台灣的大學考不上,可以去國外上大學啊
2022年03月07日08:59
James 家理有錢,當然什麼也不怕啊,真可笑
2022年03月07日08:52
陳漢倫 當然不重要啊,輸了還可以升官發財
2022年03月07日15:22
Roy 結論:窮人不要生小孩
2022年03月08日04:05
孝敬 阿彌陀佛
2022年03月07日09:11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