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讀者朋友好,我是《經理人月刊》的總編輯齊立文,今天要分享的《關於工作的9大謊言》在原文版出版時,我很快注意到了。
經理人推出的「新書快讀」以 3 支影片、3 篇專文、圖解簡報拆解商管話題書,點擊這個連結了解更多,無痛養成閱讀習慣、輕鬆讀完商管好書。
一方面是因為作者馬克斯.巴金漢(Marcus Buckingham)有幾本非常暢銷的書,特別是《發現我的天才》,這大概是世界級的暢銷書,所以我毎次看到他的著作就特別注意;再來書名也格外吸引我,因為長期在《經理人月刊》工作,因此每次看到工作、職場相關(尤其是戳破管理迷思或揭穿工作謊言)的書,我都特別感興趣。
我覺得這本書未必是特別去諷刺、酸工作,它其實是組織、主管應該常常抱在手上、隨時提醒自己的書。比如其中的第 7 個謊言「人們具有潛力」,就是主管常常有的誤解。
人是不是都具有潛力?你會覺得,是呀,這件事我們真的很常在講。但是作者告訴你,沒這回事。他分享了一個故事:
Joe 開了一家做廣告黃頁的新創公司,一開始做得很不錯,後來被康柏電腦收購。收購以後,對方覺得 Joe 雖然是創辦人,但似乎沒有領導團隊的潛力、無法委以重任,將來沒辦法把這間公司交給他帶領,Joe 就這樣黯然離開。
他再度創業,這次開了一間金融服務公司,後來又被收購,收購後大家又發現 Joe 個性怪異、欠缺領導魅力,寫的程式都沒有人看得懂,被評價為「他不是一個高潛能的領導者」。
聽完這兩個故事,你可能也相信 Joe 沒什麼潛力,但作者揭露,Joe 其實就是伊隆‧馬斯克(Elon Musk)。
你可能會跟我一樣驚訝,這個 Tesla 的創辦人竟然被評為沒有潛力,他真的無法升任領導者嗎?
這個反問,提醒我們去思考,企業如何評量一個人有沒有潛力。這跟管理學的「彼得原理」有一點像,一個業務員做得很好,就讓他當業務主管,結果卻發現他不僅沒辦法帶好一個團隊,連原本的高業績都消失了。那你本來評估潛能的方式,是不是就有問題?
一般來說,我們都是透過人的現在表現,預言他未來的可能表現,這就是所謂的「潛能」。這個人有潛力可以做領導者、這個人有潛力做策略,其實都只是猜測,它是一個概率問題。你猜他把 A 事情做得很好,所以他有可能在 B 事情上也會做得還不錯,這件事本身符合邏輯嗎?作者想彰顯的就是這個謬誤。
既然無法用現在預測未來潛力,那身為主管,我們該怎麼評價員工、決定誰是值得培養的對象?作者建議你,當發現某個員工做一件事做得很好,就找個時間問問他,現在這事情做得還不錯,將來還想幹什麼?比方說,我編輯做得很好,將來想要去採訪、寫出自己的東西。這些是員工心裡已經想像過的方向。
如果他在講這件事情的時候,眼裡正在發光,你可以確認他有嘗試的動力,你就給他機會。判斷「動力」比判斷「潛能」,更有意義。
延伸閱讀 \
賴水山 一個成績優異的學生,不一定能成為稱職的好老師。
2020年02月15日12:50
八尾貓 同事被提拔後表現不如預期,主管很生氣一天到晚釘他,最後同事憂鬱症離職,身心狀況一天不如一天,現在連生活自理都有問題。
他媽的如果有這種無恥的主管一定都會不得好死。
2020年02月15日11:15
阿富 一個很酸的酸民,升他為網站管理者,他忽然不酸了,還滿口仁義道德?
2020年02月15日13:41
洪瑞顯 每一個人都有潛力。
秖是。
沒有被開發出來。
2020年02月16日03:21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