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的功能是過濾和排出體液中的廢物,但是當腎臟因疾病或受傷無法再正常運作時,就得藉由機器幫助維持生活了,這樣的醫療過程俗稱洗腎,目的是把多餘的水、鈉及其他廢棄物排出體外,避免它們長期積存在血液裡造成器官傷害。而有許多檢測方法,可以檢視身體的腎臟功能,並幫助判斷是否需要洗腎,本文將解釋判斷洗腎的方式和測量方式,以及認識各項檢測的平均數值。
測量腎功能的指標
每個正常的腎臟含有 50~100 萬個腎絲球在過濾血液和排除毒素,但受到老化或慢性疾病影響,能運作的腎絲球數量會逐漸減少,導致腎臟過濾廢物的效能降低,原本藉由腎臟排出的代謝物質,如肌酸酐(Creatinine)於血液中的濃度就會上升。因此,測量血中肌酸酐的濃度,可作為評估腎臟整體的健康程度。測量在單位時間內,腎臟所清濾的血液容積量,而由於發生於腎絲球內,故稱之為腎絲球過濾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簡稱 GFR)。
根據美國國家腎臟基金會(National Kidney Foundation)資料指出,人一旦失去了 85~90% 的腎功能,或腎絲球濾過率低於 15,可能就表示已達腎衰竭階段,必須洗腎。以健康的成人來說,估算的腎絲球濾過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以下簡稱 eGFR)一般會超過 90,即使是 70 歲以上的老人,平均值也至少有 75。
而在計算腎絲球濾過率時,主要考量的因素有:性別、年齡、體型,以及血清中的肌酸酐濃度(Serum creatinine,以下簡稱 Scr),Scr可反映腎臟的機能,雖然每個人的正常標準不同,但通常來說,女性應低於 1.2 ,男性則應少於 1.4 。體型較矮小的成人的GFR,會低於體型高大的成人。出生不久後的嬰兒的腎絲球數量與成人相同,但其腎絲球過濾率 因為腎絲球過濾率值和腎絲球的大小成正比。
(同場加映:加工食品和飲料多磷~腎病患者應少吃)
血液尿蛋白高時要當心
如果 eGFR 持續低於 60 超過三個月,就需要注意是慢性腎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簡稱 CKD)了,另外,還要注意的還有尿液中白蛋白(Albumin,又稱清蛋白)的量,當尿中的白蛋白量明顯增多,意指腎可能受傷了,此症狀叫做白蛋白尿(Albuminuria),此外,尿中出現血也是腎病的早期症狀。
要知道尿液白蛋白的量,專業醫師會以肌酸酐與白蛋白比例(Albumin-to-Creatinine Ratio,簡稱 ACR)做分析,這是一種尿液檢測,低於 30 屬正常,介於 30~300 之間為白蛋白尿增加,高於 300 則是嚴重增高白蛋白尿。
(同場加映:每天都要尿尿~認識一下排尿器官膀胱)
尿素氮偏高也要注意
另外,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簡稱 BUN)也是一種鑑定腎功能健康的檢測方法,隨著食物中的蛋白質被消化分解,血中的氮會同其他的廢棄物經過腎的過濾系統,再從尿液排出體外。正常的尿素氮值會介於 7~20,但若腎功能出現異常,數值就會升高,不過這也可能是受其他因素所影響,例如胃腸出血或服用特定藥物,如普賴鬆(Prednisone)這種腎上腺皮質類固醇,及四環素類抗生素(Tetracycline antibiotics)。
雖然洗腎過程會讓病患感到不太舒服,但在治療以外的時間,多數患者還是可以正常過生活。如果你正處於洗腎階段,請依照醫師指示控制飲食,並調整生活與工作,若不幸已到腎衰竭階段,只能靜待腎臟移植了。至於洗腎可以延長壽命多久,得視治療狀況而定,平均值為 5~10 年,但仍很多洗腎病人可以活 20~30 年不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