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簡佑庭/紐約報導
2001年9月11日,兩架遭劫持的客機改變了紐約的天際線,也改變了世界的歷史。撞擊的瞬間、崩落的大樓、驚慌的臉孔成為全球注目的焦點。16年過去了,原本的斷言殘壁變成911紀念園區,雙子星大樓的原址變成兩座巨型水池,水池四周刻著2983位罹難者的名字;一旁透明的玻璃帷幕的建築為911紀念博物館(9/11 Memorial & Museum),詳實記錄著911前、當天與後的日子,收藏超過6萬件展品,更有近千件的私人物品,述說911當天的事發經過。
▲911紀念博物館,911那天的清晨。(圖/記者簡佑庭攝)
911發生那年我才剛上高中,從收音機聽聞飛機衝撞大樓的新聞,而隔天看到新聞畫面時更是震驚不已。十多年後自助旅行第一次踏上紐約曼哈頓島,從當時的房東口中述說著當天發生的場景,原本住在下城區的她,上班前未閉的窗戶,讓大樓倒塌的大量灰土蔓延整個客廳,恐攻不久後,她也搬離傷心地,土生土長的她對我說:「我無法再踏入那個傷心地」。
▲美國紐約911紀念博物館。(圖/記者簡佑庭攝)
對於未曾經歷那段歷史的我們,很難想像當時的狀況,也因此911紀念園區的誕生,除了緬懷這些罹難者與英勇的救難隊員,更忠實的記載著事件發生的始末。911紀念園區可分為兩大部分,一個是依據雙子星大樓原址,所開挖的兩座巨型水池與生存者樹公園,另一個則是911紀念博物館,除了主要的歷史展廳,展示著事發當天的始末,還有多個與911相關的特展。
▲美國紐約911紀念園區水池。(圖/記者簡佑庭攝)
▲美國紐約911紀念博物館。(圖/記者簡佑庭攝)
如果不是那一張張驚恐的臉龐、一幅幅飛機撞擊瞬間的影像,博物館的設計宛如藝術品一般優雅、簡潔,或許是主題的沈重,昏暗的燈光下帶著一絲哀戚。順著斜坡往下走,來到約5層樓高的看台俯瞰博物館的大廳。這時才明白,整個博物館建築在地下的原因,左邊的水泥牆是當年興建雙子星的地基擋土牆,近看還能看到長方形的鋼筋頗面,原來我正站在倒塌的雙子星大樓的遺跡。
▲▼美國紐約911紀念博物館:左為防止海水倒灌的地基擋土牆。(圖/記者簡佑庭攝)
▲美國紐約911紀念博物館。(圖/記者簡佑庭攝)
十多年前媒體的報導一一浮現在腦海中,當時因飛機撞擊的變形鋼條、被大樓擠壓扭曲的消防車,不需要透過腦海中的回憶,踏入中央的歷史展廳(Historical Exhibiton)就能重回911發生前的那個清晨,到事件發生的當下,以及911後的時刻。展廳隨然人潮擁擠,但卻異常的安靜,僅傳來電視機重複放送著那天的晨間新聞,以及微微的啜泣聲。
▲▼承受飛機撞擊而扭曲變形的鋼樑。(圖/記者簡佑庭攝)
▲被壓的扭曲變形的消防車。(圖/記者簡佑庭攝)
歷史展廳中完整收集了機艙通話、塔台對話、飛機殘骸、私人物品、新聞畫面、報紙等,以四架遭劫持的客機為故事主軸,闡述著事發的清晨。展出的私人物品都寫著那位主人當下的故事:陪著走過50多個街區的球鞋,被塵土掩蓋的服飾店等。部分牆面還有電話筒,仔細一聽是當時機上座艙長打給塔台的求救電話;有的則是機上乘客給親人的最後遺言,原本牆面上的文字變成實際的音檔,讓許多人不禁紅了眼筐,博物館也貼心的在每個角落準備面紙。
▲911紀念博物館:服飾店被倒塌大樓的塵土覆蓋。(圖/9/11 Memorial & Museum提供)
▲911紀念博物館:墜毀班機的殘骸。(圖/9/11 Memorial & Museum提供)
▲美國紐約911紀念博物館。(圖/記者簡佑庭攝)
走出了主要的歷史展廳,911博物館還有許多特展,包括貼著2983位罹難者的照片的緬懷區,可透過互動螢幕點選聽取每個人的故事;另有藝術家以911為題材的創作,打造出與眾不同的藝術作品;更有集結所有雙子星相關方面的展。
▲▼美國紐約911紀念博物館,保留了當時北塔的地基鋼柱。(圖/記者簡佑庭攝)
原本計畫停留2小時的博物館,出乎意料了多花一倍時間,踏著沈重的步伐走出博物館,這時門口的橡樹與生存者樹(Survivor Tree)茂盛的綠葉讓人心情豁然開闊,從孔隙中窺看新的世貿大樓一號樓,記取歷史的傷痛也迎向新的未來。
▲左為世貿大樓一號樓。(圖/記者簡佑庭攝)
▲911紀念園區。(圖/9/11 Memorial & Museum提供)
911紀念博物館 (9/11 Memorial & Museum)
地址:180 Greenwich Street, New York, NY 10007
門票:44美金(可購買紐約City Pass享有6折優惠)
開放時間:每日開放;週日-週四9:00-20:00(售票至18:00);週五—週六9:00-21:00(售票至19:00)
wen 看了都鼻酸了 ㄉ˙打擊恐怖份子
2017年06月19日03:48
Claire 今年到紐約時,只是到世貿遺址,尚未進到博物館,就可以感受到濃濃的沈重氣氛
2017年06月19日05:30
紀念美國在其他土地上對不同文化的摧殘,911是必然的回饋,紀念美國自大的英雄主義,自己的醜陋自己鼻酸。
2017年06月20日08:28
吳金塗 因果業報~屢試不爽!
2017年06月23日00:12
珍惜每天能呼吸的機會~共勉之
2017年06月20日07:12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