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

捷報!台灣稻農林凡閔,以高雄147 勇奪日本米質競賽金獎!專家分析台日水稻未來趨勢

上下游新聞市集
更新於 2024年12月08日17:38 • 發布於 2024年12月07日10:42 • 上下游新聞

近期台灣多項運動在國際賽事拿下冠軍,台灣米也在國際拿下大獎!今 (7)日,來自台中烏日的稻農林凡閔,以高雄 147米品種在日本「米.食味分析鑑定」競賽中達成奪金大滿貫。《上下游》致電人在日本的林凡閔 ,他謙虛地感謝台灣育出好的品種,加上農會、契作團隊的輔導,在眾人幫助下才能獲獎。

另外,高雄農改場副場長吳志文、副研究員胡智傑本次也受邀擔任評審,吳志文透露,這次競賽中,日本米品種也不再是越光的天下,耐熱的「宇大 21 」正在崛起。台灣米食味鑑定士協會理事長簡碩宏表示,「克服熱障礙將是未來水稻品質的決勝點!」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台中烏日稻農林凡閔(右)以高雄147在日本米質競賽中得到金賞(照片提供/簡碩宏)

國內稻米競賽常勝軍,栽培重視補充有機質

59 歲的林凡閔過去從事廣告業,2014 年為家人返鄉從農,種稻資歷僅約10年,但卻是國內米質競賽常勝軍。他在烏日的水稻田面積約 3 公頃,以水稻產業來說,林凡閔的種植規模並不大,水稻田都是露天栽培,因此每年種植方式都必須順應氣候變化微調,林凡閔種稻從未以產量為目標,只在意「品質」,對他來說,種植關鍵為「品種、土壤、肥、水」。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林凡閔所種水稻都是優良品種,例如:台南 16、高雄 147。栽種過程,他最重視提高土壤有機質、維持土壤生物多樣性。林凡閔坦言,他沒有送驗土壤的習慣,因為「收到報告會看不懂」,但他在契作輔導團隊教導下,栽種過程會挑選有機肥,二期作實則種植綠肥作物,並把碾米後的米糠通通撒回田間,保養田間土壤。

此外,林凡閔栽種過程中,會多方嘗試各式資材,每塊田、每種資材所用操作方式,都會一一記錄,並在收成後對照產量、品質檢討。

為了與其他優秀稻農交流,林凡閔經常參加水稻競賽,2019 年獲得台灣稻米達人好米組冠軍,今 (2024) 年 8 月先是在烏日區稻米競賽拿下冠軍,10 月得到台灣稻米達人香米組金牌,今 (7) 日再獲得日本米.食味分析鑑定競賽金賞,達成生涯第一個金牌大滿貫。除比賽外,好學的他今(2024)也考取日本米食味鑑定士證照。

今年是林凡閔第二次參加日本米.食味分析鑑定競賽,2022年時,他以台南 16 號得到特別優秀賞。當時的他在比賽現場感受到競爭激烈,台灣的米必須出類拔萃才能入場比賽,「這次得到金賞絕非個人榮譽,而是靠全台的幫忙」,林凡閔感謝育成優良品種的高改場、照顧農民的烏日農會、經年累月支持他的契作團隊,還有今年願意留一口飯給中部稻農的老天爺。

台中烏日稻農林凡閔(右)以高雄147在日本米質競賽中得到金賞(照片提供/簡碩宏)

簡碩宏:克服「熱障礙」將是未來水稻品質決勝點

簡碩宏經營大倉米舖,身兼台灣米食味鑑定士協會理事長,不僅與林凡閔契作,也協助本次比賽送件。今年台灣共有28位農民參賽,簡碩宏認為,林凡閔種出的高雄 147 能勝出,原因是煮成米飯後品嚐特別有層次,入口咀嚼後,會先感受到米粒的彈性,咀嚼到中段後會釋放甜味,口腔能同時感受到彈性和米飯的甜味,入喉實則特別滑順。

針對林凡閔提及,栽培過程有賴團隊輔導才能提高品質。簡碩宏透露,輔導團隊的秘密武器是「新型態肥料」。隨著氣候變遷,台灣、日本水稻都面臨炎熱、高溫的挑戰,尤其台灣緯度較低,一期水稻特別怕熱,但台灣稻農常用的化肥、有機肥,目前對於提高水稻耐熱度沒有幫助,因此團隊特別選用新型態抗熱肥料,讓林凡閔的水稻能克服天氣挑戰,更屢屢在國內米質競賽中奪冠。

簡碩宏指出,以本次日本米質競賽來說,得獎品種九成都是耐熱品種,現在日本各地越來越多稻農改種耐熱品種,例如:宇大 21、水晶米。

近期台灣米外銷日本,與過往有許多差異,以往日本對台灣米會先考慮品種,例如:高雄 147,但近期日本更在意米質,大倉米舖以新型態肥料種植台南 11 號,在北海道獲得熱烈迴響,「無論是內銷還是外銷,克服熱障礙將是未來水稻品質的決勝點!」

日本米品種不再越光獨霸,高雄 147 「不太香」

本次林凡閔是在日本米食味鑑定「都道府県・海外地域代表」組中拿到金賞,該組金賞共有 16 位。吳志文觀察到,日本米不再是「越光米」獨霸,今年金賞中,除林凡閔外,其他 15 個金賞有 7 個品種為「宇大 21 」。

國際組有 18 個金賞,其中 12 個是宇大、4 個是越光米、1 個牛奶皇后,最後一個是水晶米,推測品種變革的原因,可能是近年來日本遭遇氣候變遷,「水稻越來越難種」。

吳志文進一步說明,宇大 21 為宇都宮大學育成,2010 年 正式註冊,該品種於兩年前崛起,最大特色是耐熱,米質競賽的第一階段,外觀是重要評分項目,水稻栽種過程若遭遇熱障礙,米粒外觀會變醜,使得宇大 21 有了出頭機會,宇大 21 雖非高產品種,但煮成米飯後,外層保水膜較厚,吃起來有滑潤感,因此成為近來日本米質競賽的常勝軍。

本次日本米質競賽中,榮獲金賞的米大多為耐熱品種(照片提供/簡碩宏)

高雄 147 由高雄區農業改良場育成,在台灣歷年稻米競賽中獲獎次數最多,近年也在日本「米.食味分析鑑定競賽」展露頭角。池上米農謝美國拿下第 21 屆金賞、屏東農友林宥均獲第22 屆特別優秀賞、宜蘭青農劉凱涵奪得第 23 屆特別優秀賞、宜蘭農民葉力嘉獲第25屆特別優秀賞,種的都是以高雄 147 。

吳志文分析,品種需要好的特質,加上好的栽培者才會出類拔萃,前一次金賞得獎的謝美國來自台東池上,這次獲獎的林凡閔來自台中烏日,兩地土壤、栽培方式都不同,但都能以高雄 147 得獎,這意味著,高雄 147 的外觀、食味值都有一定水準,且對環境的適應力強。

吳志文和其他日本評審交流過程中,有的日本評審直接表達對高雄 147 的喜愛。吳志文透露,日本人煮飯並不會只用香米,香米可能只佔 10%,原因在於日本人喜歡淡雅的米香,若米飯太香,「反而會讓人覺得很臭、造成反感」,高雄 147 雖然是香米,但香氣卻非常淡,此特性也是本次獲獎的關鍵。

繼謝美國後,林凡閔同樣以高雄 147 為台爭光(照片提供/簡碩宏)

日本米質競賽分組多元,台灣應仿效

「米.食味分析鑑定競賽」每年舉辦一次,比賽有三階段,第一階段以專業機器檢測參賽糙米的食味值與等級,第二階段則測定白米味度值,兩階段總分需達 160 分以上才有機會進入第三階段,由 30 位評審試吃進行官能品評。

吳志文本次受邀擔任的是國際組評審,他坦言,儘管平常育種研究、參加國內活動時常吃好米,但此次評審過程「非常痛苦」,必須在一個小時內品嚐的 43 個競賽米飯,每個樣品都相當優秀、差距很小,一度陷入選擇障礙,最後他觀察放涼後的米飯表現,慢慢剔除、才選出心目中最好的五個參賽米。吳志文所選的五個參賽米,其中四個都得到金賞。

對於日本米質競賽,吳志文觀察到,日本米質競賽分組非常多,甚至有小學、中學、法人、特別栽培組,這意味著,各地小學、中學所種植的水稻也可以參加米質競賽。

吳志文認為,台灣的食農教育是從水稻開始,現在台灣各地部分小學也有種稻,台灣應仿效日本針對小學舉辦米質競賽,日本的米質競賽中,小學組是由企業贊助、結合 ESG,台灣若能比照辦理,絕對能形成更多話題。

日本米質競賽分組多、樣本近五千份(照片提供/吳志文)

此外,吳志文也看到,日本米質競賽規模龐大,所有參賽水稻樣品都會集中展示,本次樣品近 4800 個,往年甚至超過 5000 個,參賽者來自日本、韓國、中國、台灣,所有參賽者都可觀摩,並看到每個樣品第一階段的分數,且比賽當天晚上還有交流餐會,生產者、米商、食農教育者等所有參與者都可以付費參加,現場氣氛十分熱絡。

吳志文認為,此次得獎能刺激產業,讓國人知道台灣米不輸日本,也希望政府把握本次機會行銷台灣米,過往以口號鼓勵國人多吃米的效果不彰,接下來應讓國人更願意關注好米,把國人對米的口味「養刁」,產業才會持續進步。而日本米質競賽分成都道府組和國際組,目前台灣拿到的金賞都是都道府組,產業未來應以國際組金賞為最大目標努力。

吳志文本次受邀擔任評審,認為此次獲獎能水稻產業提升(照片提供/簡碩宏)

延伸閱讀:

88歲池上米農謝美國,打敗全球高手,為台灣首次贏得日本「米.食味鑑定」金賞獎

金牌米的誕生,來自 30 年的育種毅力!吳志文鍾愛水稻一生,為農民育成高雄 147 完美好米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