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許先生,因胸口悶,就醫後被診斷出患有重度主動脈瓣膜閉鎖不全,經過詳細的術前評估與醫病雙方溝通討論後,決定選用金屬瓣膜,接受由右側肋間進行的內視鏡微創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術後恢復迅速,第五天即可出院回家並進行輕度的活動。
75歲宋先生,是末期腎衰竭接受常規洗腎的病患,同時有糖尿病、冠狀動脈疾病、間質性肺病等共病症,因為血壓低、下肢水腫、一走路就喘,被診斷出重度主動脈瓣膜狹窄,而且心臟收縮功能只有一般的人三分之一。經過術前評估後判斷傳統瓣膜手術風險過高,申請並執行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術後血壓漸漸改善,得以逐漸下調洗腎的乾體重,下肢水腫消退,也可慢慢恢復行走。
73歲梁女士,因為心律不整就醫,發現有重度主動脈瓣膜狹窄,同時有中度的二尖瓣狹窄及閉鎖不全,經過評估與討論之後,兩個瓣膜都選用組織瓣膜,接受由右側肋間進行的內視鏡微創主動脈瓣膜及二尖瓣膜置換手術,術後疼痛輕微,也恢復良好,
臺北榮總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郭姿廷表示,現在與病人解釋手術時,許多民眾都會詢問微創手術的可行性,但是到底什麼是微創手術?微創手術適合每一個人而且一定比較好嗎?其實都需要根據每一個人的狀況來去設計最合適的術式。
以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為例,除了傳統正中胸骨切開術,還有不同種的微創術式
包括上半胸骨切開術、右前胸胸廓切開術、右側肋間胸廓切開直視手術及右側肋間胸廓切開內視鏡微創手術等,以及完全不須開胸及心臟停跳的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如果只考慮傷口大小,相信所有人都會選擇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
但是,一個瓣膜置換手術,要考量的不只是傷口大小,還有許多其他要素,包括瓣膜材質的選擇、病人年紀及共病症、主動脈瓣膜是三瓣或二瓣、主動脈環的大小、鈣化的嚴重度、有沒有合併升主動脈擴大或冠狀動脈疾病等,除了瓣膜置換是否要同時進行例如主動脈環擴大、主動脈置換、繞道手術等術式。因為生物性瓣膜會隨著時間退化,心臟也不只瓣膜會出問題,而沒有人想接受二次手術。有時候,甚至做傳統手術一次解決多個問題,反而會是更好的選擇,所以醫師在治療心臟的時候,需要為每一個人做量身訂製的生涯規劃,才能避免多次手術造成的負擔和風險。
臺北榮總心臟血管外科發展各種微創術式,包含了肋間胸廓切開內視鏡微創手術(圖一)、經導管瓣膜置換或修補手術(圖二)以及達文西輔助微創手術(圖三),主動脈瓣、二尖瓣、三尖瓣以及肺動脈瓣都有相對應的術式可以處理,最大的好處就是傷口小而且對組織的破壞少,無需傷害或切斷肋骨及胸骨,疼痛程度減輕而且疼痛時間縮短,病人術後活動限制少,恢復正常生活的速度也比較快。在每個手術前,除了完整的術前檢查,更重要的是醫師與病人和家屬的溝通,了解病人的需求之外,提供可以選擇的術式並且分析其利弊,才能決定出最合適的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