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

散步在知性山林 ╳ 山林涉涉:隱秘河谷間的自然景緻──平溪大華壺穴群

TRAVELER Luxe旅人誌
更新於 01月13日07:03 • 發布於 01月18日02:00 • text & photo TRAVELER Luxe 旅人誌 山林涉涉

大華,因煤礦繁榮而興盛,隨著礦坑封閉而逐漸沉寂的靜謐之地,大華車站是台灣電影《悲情城市》的取景地,也擁有世界級的天然景觀——大華壺穴群和人文歷史的大華煤礦遺跡。

圖片版權 / ⓒTRAVELER Luxe旅人誌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搭乘平溪線火車時,窗外流動的風景除了蒼鬱的澗溪山谷,蜿蜒的大華溪河谷可見一圈圈的大華壺穴區如星羅棋布般密集分布於河床上。

圖片版權 / ⓒTRAVELER Luxe旅人誌

台灣舊時代的電影,是最能尋覓舊時代的樣貌。由侯孝賢執導的《悲情城市》,以白色恐怖為背景,訴說著當時的國民政府以保衛國家安全、剷除異己為名,實則針對思想異議者、台籍精英進行嚴厲的監控與鎮壓。在電影裡,飾演聽障人士文清的梁朝偉,面對本省人用台語與日語的詰問,他用力喊出:「guá sī Tâi-uân-lâng(我是台灣人)」,那一聲穿透人心的宣言,背景正是大華車站。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圖片版權 / ⓒTRAVELER Luxe旅人誌

大華,本名「六分」,一座因煤而興的車站。礦場位於平溪區十分寮與瑞芳區交界處,日治時期1918年設立礦權,1937年林有財向臺陽承包採礦事宜,1954年陳光聲與臺陽合辦,礦場逐漸改組為「太華煤礦」, 後來再由雙溪礦業接手,改名「雙華煤礦」,這裡的煤層屬煙煤,發熱量高,具粘結性。歲月推移至1990年,礦坑終於收閉,總生產量為871,274公噸。而那些曾經的鼎沸人聲,與掘進者的步伐,卻在時間的洪流中慢慢沉寂。

圖片版權 / ⓒTRAVELER Luxe旅人誌

大華車站:被歲月沁潤的車站

4年前,在大華車站遇見獨自旅行的76歲奶奶,她每天排滿不同郊外行程,目標是將年輕時踏過的土地,再一次走遍。奶奶說,她曾經是登山隊的一員,但隨著年齡漸長,看著照片裡的朋友越來越少,她決定趁著還走得動,親手拾回深埋在記憶中的風景。她說:「每次的走訪,都當作是最後一次的旅程。」當時聽著,鼻頭不禁一陣酸楚。

圖片版權 / ⓒTRAVELER Luxe旅人誌

這次重返大華壺穴,是因為《悲情城市》4K 修復版的上映。一部分也是想把記憶中與奶奶的邂逅重新走醒。我從瑞芳火車站轉乘平溪線到此處,大華車站是為了運煤而設置的車站,此礦口從1936年開採,原本因煤礦而生的熱鬧聚落,逐漸因收坑而沒落,人口遷離,至今僅有零星的人家散落在車站附近。如今,荒草萋萋,覆滿青苔的古道旁,礦口遺跡靜默地訴說著往日的喧囂。舊時的街道位於大華車站旁側,只剩下一家咖啡店,坐在店內望著門口火車轟隆行駛,從火車摩擦鐵軌淒厲的刺耳聲逐漸轉為靜謐,全部的人目不轉睛望著火車進站,離開咖啡店後,右轉步入幼坑古道,準備前往大華壺穴群。

圖片版權 / ⓒTRAVELER Luxe旅人誌

大華壺穴群:隱秘的河谷

大華壺穴群可沿著鐵軌鐵軌蜿蜒而行,前提是需算好平溪線的火車時程,等待平溪線的火車呼嘯而過,才能在安全無虞時繼續前行,千萬不要與火車搶道。為了避免這份潛在的危險,我這次選擇了更加穩妥的古道路線高繞而行。幼坑古道,於清領時期是魚寮仔與幼坑之間的重要聯絡道路,到了日治時期則被闢為保甲路。這裡,是我第二次造訪,依舊是一片無人的靜謐之地,這一山的蒼茫,只有我獨旅。朝曲徑通幽的石階而上,斑駁的苔痕蔓延,途中經過了大華煤礦漏斗口,漏斗口可儲藏數公噸的煤礦。當年運煤車輛將煤傾瀉而下,火車駛至下方,車廂對應著一個漏斗,再將煤送往遠方的洗煤廠。現在卸煤斗早已不復見,但站在那裡,時光彷彿靜置在大華煤礦尚未停歇的那個年代,礦工們清晰的身影、運煤的喧囂聲和機器運作的轟鳴聲,似乎仍飄盪在這片幽靜的山林間。走至幼坑14號民宅前的叉路,寧靜忽然被兩隻大狗的狂吠打破。牠們猛然朝我奔來。畏懼湧上心頭,這一刻我將耳機的音量開到最大,似乎試圖用音樂填滿心中的恐懼。並用盡一天的氣力吠了回去。我趕緊取右轉,用微微顫抖的步伐朝向大華壺穴。

圖片版權 / ⓒTRAVELER Luxe旅人誌
圖片版權 / ⓒTRAVELER Luxe旅人誌

從幼坑古道的叉路緩緩往下可見火車隧道,隧道口前,一條青苔覆蓋的石階蜿蜒而下,跨過鐵軌往河岸走去,映入眼簾即是綿延的怪石奇巖,搭乘平溪線火車時,窗外流動的風景除了蒼鬱的澗溪山谷,蜿蜒的大華溪河谷可見一圈圈的大華壺穴區,這些壺穴如星羅棋布般密集分布於河床上,壺穴大小不一,直徑從數十公分到數公尺不等,圓潤的壺穴堆疊成圓形或卵形。壺穴的形成是因河床的岩層硬度不均,地質岩層河蝕作用而成,其河川曲流處、上游礫岩地質、多雨地區和含沙河川最容易產生,如銀色絲綢般湍急的溪水,攜帶砂石流經此地,在礫岩中形成小型的渦流鑽蝕(Drilling),長久侵蝕之後形成壺穴,尤以大華車站附近的大華壺穴群為最密集。這裡清淺的水面看似平靜,但實則可能暗藏渦流的暗湧,所以在岸旁靜靜欣賞即可。此地人煙罕至,彷彿與世隔絕。我靜靜閉上眼,讓所有思緒停頓,僅有潺潺流水聲傳入耳中。

圖片版權 / ⓒTRAVELER Luxe旅人誌
圖片版權 / ⓒTRAVELER Luxe旅人誌

回程後捎了訊息給奶奶,靜止未讀的訊息著實讓人擔心,但隔天一早就回訊了!如今近80歲的她依舊到處走訪,跟我分享許多她開懷美麗的笑靨與美景,我不禁鬆了一口氣,真的很替健朗的她高興!

圖片版權 / ⓒTRAVELER Luxe旅人誌

每次鐵道獨旅,都會讓我想起這段偶遇,走過的路、邂逅過的人,都是最美好的緣分,一期一會,這次的相會這輩子可能就這麼一次了,所以我們都要好好珍惜及投入每一次的當下。

圖片版權 / ⓒTRAVELER Luxe旅人誌

奶奶,希望您可以繼續開心旅行,長命百歲喔!

延伸閱讀:

散步在知性山林 ╳ 山林涉涉:Kapaliwa──台東達魯瑪克部落的尋根之旅

加入 TRAVELER Luxe LINE好友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