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

教科書上都沒寫「邦克列酸」如何發現? 馬偕神人還原關鍵

聯合新聞網
更新於 2024年04月12日18:33 • 發布於 2024年04月12日10:12

3月底發生的寶林茶室中毒案是台灣醫學史上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毒性強,致命速度快,所幸短短數天迅速鎖定目標,發現米酵菌酸(新譯邦克列酸),讓大海撈針的難題找到脈絡,成為全國調查起源。

王薏婷說,個案年輕,但卻同時發生肝腎、呼吸衰竭相當罕見,跟家屬做了詳細調查,從暴露史、飲食、旅遊史等一一詢問;再者兩名個案的狀況跟一般敗血症病人不一樣,因此懷疑並非尋常食物中毒,透過病程、抽血數據等斷定與食物有關。25日下午看到個案用餐的寶林茶室將在月底歇業,當時擔憂會是下毒,因此緊急諮詢急診毒物科主任蘇昱彰。

蘇昱彰在經過文獻蒐集等過程,他早在26日就推斷為邦克列酸,不只跟王薏婷告知,也透過向困惑的急診學弟們的說明其推斷。雖然是不同天就醫,蘇昱彰說,有賴於完整紀錄,透過兩個人在同場域有同樣飲食,因此懷疑是中毒事件。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蘇昱彰表示,這兩位病人的肝指數高得異常,比常見的仙人掌桿菌、肉毒桿菌都還誇張。加上聽到關鍵字「河粉」,想到中國廣東曾經發生過類似中毒案件,因此推斷即為「邦克列酸」。27日他也參與衛福部召開的專家會議,更被衛福部次長王必勝封為「神人」,28日檢體結果出爐也應證了他的推斷。

雖然推測得到印證,但當時蘇昱彰正在急診值班,他說,「你很難看到急診醫師的喜怒哀樂」,心情雖然平和,但仍高興,開心可以緩解民眾的恐慌。希望食物中毒事件可以盡快煙消雲散,讓國民都恢復健康,這才是醫師最開心的事情。

衛福部高層也透過社群軟體LINE成立群組,邀請有照顧重症個案的醫師加入,然而目前毒物教科書的治療指引仍沒有提及邦克列酸。惟蘇昱彰說,我國醫療表現不錯,目前死亡約為6%。王薏婷說,治療上肝腎的支持療法為主,並透過血漿置換術把毒素洗出來;另外也會由外科醫師評估病人狀況,能否進行換肝移植。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即時新聞不漏接,點我加入聯合新聞網好友

馬偕紀念醫院急診內科主任謝尚霖(左起)、急診毒物科主任蘇昱彰、重症醫學科主治醫師王薏婷、內科加護病房B護理小組長葉淑美、內科加護病房B護理長高儷娟、重症醫學科主任郭立國、護理部主任蔡榮美下午一起出席邦克列酸馬偕醫院關鍵人物媒體見面會。記者蘇健忠/攝影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