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息肉的定義
大腸直腸息肉是指大腸或直腸管腔內的表皮突出物,息肉生成數量、大小皆有不同,依病理組織可分為3種: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 增生性息肉(Hyperplastic polyps):為無害且不會癌化的息肉。
- 腺瘤性息肉(Adenomatous polyps):較不常見,但有癌化的可能性。
- 惡性息肉(Malignant polyps):需透過顯微檢查使否有癌細胞。
大腸息肉有多常見?
由於現代的生活方式與環境所致,無論性別和種族,大腸息肉皆很普遍。大腸癌和息肉在低於40歲的族群中較少見,大部分發生在50歲以後,而男性又略高於女性。因此,衛生福利部建議50歲以上的族群每2年要做1次糞便潛血的篩檢。若有相關疑慮,請諮詢醫師。
大腸息肉的症狀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大腸息肉有哪些症狀?
- 血便或少量直腸鮮紅色出血
- 腹痛、腹瀉或持續超過1週便祕
- 若您有大型息肉容易造成噁心、嘔吐一般而言,息肉並不會有症狀,所以往往是在大腸癌檢查時才被發現,以上是例舉大腸息肉的常見症狀,若您有相關疑慮,請諮詢您的醫師做更精確的診斷。
何時該看醫師?
若您有疑慮或出現上述症狀,請諮詢醫師。每個人的狀況都不太一樣,最好與醫師討論,才能獲得最妥善的治療。
大腸息肉的原因
目前大腸息肉的確切原因仍未可知,但息肉是源於異常組織增生,身體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新的細胞生成來取代破損或不再需要的舊細胞,新細胞的成長與分裂是有一定規律的,但在某些個案,細胞的新陳代謝超出所需時,增生的組織就變成息肉。
大腸息肉的風險因素
罹患大腸息肉的高危險群:
肥胖
大腸癌家族病史
曾有大腸息肉的病史
50歲前曾罹患卵巢癌或子宮內膜癌
曾患有與大腸相關的炎症,如: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 )或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
未經治療第二型糖尿病
遺傳性疾病,如:林奇氏症(Lynch syndrome)或加德納症候群(Gardner’s syndrome)亦導致大腸息肉增生的生活型態:
抽菸
飲酒頻繁
缺乏運動
高脂飲食
大腸息肉的診斷與治療
*此篇文章並不代表任何醫療建議,請務必諮詢醫師以獲得進一步的資訊。 * 很多檢查都能發現大腸息肉,例如:
- 結腸鏡檢查(Colonoscopy):檢查程序是將攝影鏡頭透過1個細小的軟管,從肛門進行侵入型檢查,當在直腸及大腸鏡發現息肉時,醫師能予以切除並取樣化驗。
- 乙狀結腸鏡檢查(Sigmoidoscopy):檢查方式與結腸鏡類似,差別在於它只檢查直腸及乙狀結腸,且無法進行活體組織切片或取樣,如果檢查中發現息肉,您必須另安排結腸鏡檢查將其切除。
- 大腸鋇劑灌腸造影(Barium enema):醫師會將鋇顯影劑注射到直腸,然後經過特殊的X光攝影,鋇劑會使大腸在畫面中呈現白色,息肉則呈現黑色,從黑白色差辨識是否有息肉。
- 電腦斷層掃描結腸成像術(CT colonography):利用電腦斷層成像掃描大腸與直腸,電腦斷層攝影組成大腸和直腸2及3D畫面,CT電腦斷層掃描,又稱為虛擬結腸鏡,可檢查出腫脹組織、腫塊、潰瘍及息肉。
- 糞便潛血反應檢查(Stool test):醫師會給您一組糞便檢體收集容器及採檢說明,讓您自行採集糞便檢體後送回醫療院所進行化驗,其中顯微潛在出血的檢查可以驗出您的糞便是否含有血液,進而判斷是否有息肉的徵兆。
大腸息肉如何治療?
醫師若傾向切除息肉,其方式有:
- 檢查時切除所有息肉:大部分的息肉都能在檢查時切除,當息肉大於2公分時,醫師會在息肉下方注射液體使其突出腔體管壁,再將息肉從周圍組織分離切除
- 微創手術(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體積過大或腸鏡無法安全觸及的息肉通常會使用微創手術切除
- 大腸直腸切除手術:若罹患罕見遺傳疾病,例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症,可能需要手術將大腸及直腸切除
大腸息肉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下列生活調整及居家療法可能有助於改善大腸息肉:
- 戒菸、避免飲酒。
- 多做運動。
- 避免高脂飲食並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
- 高鈣飲食若還有其他疑慮,請諮詢醫師以了解更詳細的資訊。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