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自認是機器人科幻的重度愛好者,想必對艾西莫夫(Isaac Asimov)這個名字耳熟能詳,被喻為二十世紀三大科幻小說家之一的他,特別對機器人的題材情有獨鍾,也獲得了「現代機器人故事之父」的美譽,即使在實際進行機器人研發的學界與業界,艾西莫夫也常扮演先行者的角色,許多優秀的學者專家都曾提及受到他的啟發。
艾西莫夫最為人稱道的事蹟,應該就是立下機器人三大法則(Three Laws of Robotics)!它歷史性的現身是在1942年發表的「轉圈圈」(Runaround)這篇文章,也被視為是人與機器人所訂下的第一份契約。這份界定雙方權利義務的合約轉眼間已經接近八十個年頭,想想如果一位職業運動員能夠簽下十年約,那絕對稱得上是張肥約,就算是國與國之間,80年的合約也極為少見,合約之所以簽不長,就是因為時間一拉長,時空環境當然會有所變化,尤其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機器人的能力已今非昔比,AI也一再挑戰人類的智慧,即使被視為是經典,但機器人三大法則還經得起AI機器人新時代的考驗嗎?
就讓我們再仔細檢視一下機器人三大法則的條文:
第一法則、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袖手旁觀坐視使人類受到傷害;
第二法則、除非違背第一法則,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
第三法則、在不違背第一及第二法則的情況下,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
第零法則
這些法則當然是寫給科幻世界的機器人,即使如此,艾西莫夫也不至於天馬行空、隨意寫寫,其實每條法則都蘊含著深意,而且還依其重要性排定先後次序。對於具有一定危險性的機器人,合約的主要精神就在於絕對的安全與服從,由於它的造價昂貴,所以再追加一條自我保護的要求,以此內容來看,即使是依照現今工業應用的觀點,這約也算是簽的相當不錯!
但機器人三大法則所表述的就是基本的理念與原則,在實際運作的過程中難免會碰到條文窒礙難行的情形,像是第一法則就常常引發爭議,例如說,如果傷害一個人可以拯救全世界,該如何取捨?當總統與一介平民同時受難,又該救誰呢?在《機械公敵》(I,Robot)電影中,威爾.史密斯所飾演的警探一直對機器人十分不爽,心結就出在機器人在當他與小女孩一同落水時,選擇營救的對象竟然是他,對一位柔情硬漢來說,歉疚感比起喪失生命更難以承受啊!針對此點,艾西莫夫的回應是在1985年的《機器人與帝國》一書中加入第零法則:
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整體,或袖手旁觀人類整體受到傷害。
加入這條法則事情會有改善嗎?這就讓科幻世界去煩惱吧!我們還是將觀戰重點拉回到人類真實的生活上來。
AI機器人的考驗
在這80年的時光中,AI機器人技術可說是一躍千里,也讓它的能力與貢獻度更加提昇、但相對地危險性也越大,也因此當我們在修訂條約內容時,特別要審慎評估新型態威脅的關鍵所在,像是知名作家伊格言在2018年「機器人三大定律過時了嗎?如何為AI立憲?」文章中就提到對AI意識上的關切,陸續也有學者述及AI在設計與演算法上的不透明度,以及擬人化機器人所引發的種種爭議等,這些都是在大量引入AI機器人到我們生活中時所必須要面對的。
出身哈佛、牛津、與耶魯名門的知名AI法律專家、美國布魯克林法律學院法蘭克.帕斯奎爾教授(Frank Pasquale)長期觀察AI機器人技術的演進,深度剖析它們到底會對人類生活產生何種的影響,他在2020所出版的New Laws of Robotics:Defending Human Expertise in the Age of AI(Harvard University Press)一書中,以較為全面性的觀點提出機器人新四大法則:
第一法則、請輔助人類的專業工作,而非加以取代;
第二法則、請不要試圖諧擬不真實的人性;
第三法則、請不要助長零和的武器競爭;
第四法則、永遠要標示出你的創造者、控制者、以及擁有者。
AI與人性
乍看之下,這幾個條文似乎沒有像機器人三大法則那般地條理分明、明快俐落,這除了艾西莫夫就是宗師級人物之外,主要的原因乃在於三大法則將機器人視為人類,我們比較容易同理,而帕斯奎爾教授著眼於應用在真實生活中的AI機器人技術,是依據他所觀察可能帶來的威脅來訂出法則,較著重於它實質面的效益,而兩者的用意都是在於保護人類。
我們就來看看這四大法則的意涵為何?首先第一條就明確要求機器人專心做好輔佐人類的角色,企業主也不要一心想讓它們全面取代人類工作,現階段AI機器人不應該、也沒有能力當家做主;對於一窩蜂想讓人型或社交機器人逼近人類外型或思維的做法,他十分憂心這種人造的人性終究有所偏差,甚至會扭曲人與機器人、或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而以AI機器人進行替代戰爭以減少人類傷亡的想法,他更認為像是打開潘朵拉的黑盒子;第四條則直指AI的不透明性,一定要讓使用者清楚明白這程式或機器人到底是誰設計的,而我真的擁有並掌控它的運作嗎?不然的話,就會像是搭上不明程式所控制的自駕車,你的命運就此完完全全操縱在別人手上。
也許你不見得完全認同帕斯奎爾教授的看法,也或許未來還會更多新版的機器人N大法則推出,但相信大家都會同意---不能任由AI機器人技術毫無限制地開發,尤其不能在犧牲人類的自我與尊嚴的前提下。而無論是艾西莫夫或是帕斯奎爾教授想提醒我們的,無非就是「安全」與「服從」,因為機器人就是讓我們又愛又怕啊!
責任編輯:郭昱彣、陳建鈞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Clark 以下是來自一位資深媒體人對於台灣目前新聞現況的觀察與沉痛呼籲
不禁感嘆 社會淪落至此也不感意外了
現在新聞的墮落程度可見一斑,成天使用聳動標題但內文貧乏言之無物:
恐、慟、驚、疑、竟、傳、擬、傻眼、直搖頭、第一槍、坦言、直呼、始料未及、後果不堪設想、險象環生、網笑稱、網直呼、網稱、網譏、網酸、網怒嗆、網飆罵、網反酸、這個人、這句話、這樣、出爐、曝光、說話了、回應了。
到底夠了沒有? 知恥嗎? 這就是所謂的新聞專業及第四權的水準嗎?
每天結果出爐曝光,某某回應了 誰誰又說話了 試問當事者原本是啞巴 不能說話嗎?
此外
首當其衝 颱風一來的萬年名詞
全因這件事 所以到底是哪件事
網瘋傳 到底是哪個網站?哪個網友在傳?誰啊?自己腦補的?
恐違法 恐恐恐 我看比較像是恐龍新聞吧..?
擬開罰 擬擬擬 用擬就是不會的意思
最重罰 哪次罰最重了?
朋友們加油好嗎? 要知道長進 素質要提升 新聞不該是剪剪貼貼 沒深度探討及後續追蹤 淪為速食新聞 好可惜...
新聞及傳播系的學生看到如此之墮落 情何以堪 可悲新聞已淪為沒營養卻霸佔網路資源的象徵 未來的他們也將進入此糟糕惡劣的環境
沉痛筆
2021年06月22日11:21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