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

覲見帝王之山 南湖大山

健行筆記
發布於 2021年05月17日07:26 • Wilhelm Chang
南湖大山攀登紀錄與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南湖大山晨景。

我雖久仰南湖大山的盛名,然而這座型態沈穩莊嚴、有帝王之山稱號的名岳,因為所需天數較多、因難度稍微進階,便一直等到我完成了其他幾座山岳後,才決定來覲見這座帝王之山 。 這座被印在兩千元鈔上、貴為五岳之一的名山,其實為冰河地形的一部分,因此冰河遺跡也是我此行的拍攝紀錄重點之一。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南湖大山攀登紀錄與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我與南湖大山。南湖大山的攀登是屬於長天數的負重行程。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攀登南湖大山的行程

一般攀登南湖大山的行程約需時三至四天。第一日先由登山口到雲稜山莊,第二日再由雲稜山莊經審馬陣草原、五岩峰、南湖北山、南湖北峰,抵達南湖圈谷山屋。第三天後就視個人的體能與時間,攀爬南湖大山、南湖東峰與其他群峰等等,之後再宿一晚南湖山屋,或者往回至審馬陣山屋甚至雲稜山莊過夜,第四天再回到登山口。

 

我則是因為拍攝需要,總行程安排五天。第一天從勝光登山口啟登,並於雲稜山莊過夜。第二天從雲稜山莊出發,抵達南湖山屋後,開始勘查預計的拍攝地點。第三天就開始實際的拍攝與攀登,晚上再宿於南湖山屋。第四天早上則是在圈谷拍攝,之後前往審馬陣山屋,然後拍攝南湖大山夕景。第五天再由審馬陣山屋回到登山口,完成這次的攀登。然而拍攝的行程並非總是順利,特別是在春天瞬息萬變的天候狀況下。

 

南湖大山攀登紀錄與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我此行的軌跡。

我的實際行程

第一日

我照著原先的計劃,自勝光登山口啟登,朝雲稜山莊推進。沿路雖然多在樹林中,但偶爾能從一些開闊處看到南湖大山,因此並不至於太無聊。於是我就在上上下下的森林路徑中,順利地抵達雲稜山莊。

 

南湖大山攀登紀錄與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前往雲稜山莊的路上就不時能看到山形沈穩的南湖大山。

 

第二日

因為知道這天大概是我這趟行程中最後有好天氣的一天,因此決定在破曉前出發,以便白天有更多時間可以拍攝。離開雲稜山莊不久後,整體走勢就從下坡改成一路上坡。最初也是一直走在森林中,最後終於在審馬陣草原前走出森林,開始有開闊的視野。

 

南湖大山攀登紀錄與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審馬陣草原與其後的聖稜線。可以清楚地看到其兩端的雪山主峰與大霸尖山。

 

在這裏,除了可以看到隨侍在側的南湖大山外,回頭也能看到完整的聖稜線,走起來真是心曠神怡。此後順著草原一路上坡,抵達南湖北山並快速登頂後,便轉向前往並通過五岩峰。五岩峰看似猙獰,但實際上其實踩點明確。雖然有時要手腳並用,偶爾有輕微的暴露感,但整體來說,通過並不困難。此外,五岩峰滿佈奇石奇木,加上一邊壯觀的五岩峰斷崖,對攝影人來說其實是充滿拍攝機會的地方。

 

南湖大山攀登紀錄與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新台幣兩千元鈔上的南湖大山角度。

 

南湖大山攀登紀錄與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五岩峰上有許多奇石,是充滿攝影機會的地方。

 

南湖大山攀登紀錄與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五岩峰也有許多形態各異的圓柏,若有時間值得特地停留好好拍攝。

 

通過五岩峰後,就來到了南湖北峰。這裏有著毫無阻礙,可以俯瞰上下圈谷的絕佳視野。在這裏仔細欣賞了圈谷美景後,便開始下切前往南湖山屋。南湖山屋看起來小巧可愛,但其實可以容納約40人左右。然而我抵達山屋,卸下裝備、稍事休息後,由於久旱無雨,第一件事就是下切一百多公尺的高度至南湖溪取水。取水來回花費約40分鐘,佔去了一些可以用在攀登與拍攝的時間。

 

南湖大山攀登紀錄與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南湖北峰下切處看向南湖圈谷。

 

南湖大山攀登紀錄與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南湖圈谷中的南湖山屋,許多人就是被這可愛的山谷與山屋吸引而來。

 

南湖大山攀登紀錄與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南湖山屋看似小巧,但其實可以容納約40人。

 

取完水回到山屋後,維持基本生活的條件才告滿足。由於天氣預報顯示隔天可能變天,因此我決定再努力一下,先前往下圈谷拍攝一些冰河證據,並登頂南湖大山,並在回程拍攝下圈谷的夕景,完成一半預定的拍攝目標。

 

南湖大山攀登紀錄與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由下圈谷往回望向南湖山屋與北峰下切處。

 

離開山屋前往南湖大山主峰的路,在抵達主南岔路之前基本上是緩和的。而在這段路上,有一個我最想紀錄的岩石,那就是鹿野忠雄發現的羊背石。1933年,日本博物學家鹿野忠雄與地理學家田中薰教授一行人,在南湖大山一帶進行了詳盡的地質調查與紀錄。他們最終發現了12個圈谷、各類冰蝕地形等冰河證據,其中也包含了這個羊背石。

 

南湖大山攀登紀錄與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鹿野忠雄發現的羊背石。

 

南湖大山攀登紀錄與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羊背石是因為冰河底部摩擦作用,而產生的平滑岩石。因為從遠處看來像是匍匐的羊群而得名。

 

鹿野忠雄除了是第一位台灣冰河地形發現者,他對台灣的高山、生態與種族都有廣泛且深切的研究,並把台灣以現代且科學的方式,發掘並記錄下來,是我相當敬佩的一位學者。能夠跟他站在相同的歷史現場,也算是了了我自己一個小小的心願。拍攝完羊背石後,我繼續往南湖大山推進。過了主南岔路後,便來到一處不算緩的石坡,橫亙在我與主峰之間。但這並不是前往主峰的唯一『障礙』,過了碎石坡不久,還必須通過一處散落的『巨石陣』,才能抵達南湖大山山頂。南湖大山山頂其實相當平坦,且視野極佳,能夠眺望眾多名峰。

 

南湖大山攀登紀錄與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登頂南湖大山前碰到一隻不太怕人的長鬃山羊。

 

南湖大山攀登紀錄與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南湖大山平坦的山頂。這裡視野絕佳,可以眺望群峰。

 

南湖大山攀登紀錄與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南湖大山山頂也可以俯瞰上下圈谷。

 

隨著天色漸暗,我便離開山頂,準備回到圈谷拍攝夕景。途中再次經過主南岔路時,斜射的金黃光線穿越稜線與群峰,並照亮了遠方的中央尖山,這幅美景美得讓我忍不住駐足欣賞許久。離開了主南岔路、主東岔路,我來到可以俯瞰下圈谷的地點。在這裏,可以看到冰河圈谷典型對稱且悠緩U字型谷的特徵。這時日落橙黃色的光線隨著過去冰河的出口,由西面照入圈谷底部與南湖山屋。

 

南湖大山攀登紀錄與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接近日落時的金色陽光照耀在群峰與中央尖上。

 

南湖大山攀登紀錄與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下圈谷夕景。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到冰河圈谷的悠緩U形谷的特徵。

 

回到山屋,烹煮並用完晚餐後。我用保溫瓶泡了一壺茶,擠出最後一點精力,拍攝晴朗無雲夜空中、點點繁星下的圈谷夜景。

 

南湖大山攀登紀錄與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南湖圈谷夜景。滿天點點繁星讓我印象深刻。

 

第三日

依照預報,這天應該自凌晨起就開始會有雲層聚集。然而凌晨四點到山屋外面看時,發現天空依然晴朗,似乎還是有拍攝的機會。由於昨天已經攀登了南湖大山、去了下圈谷,於是這日就決定直接前往上圈谷與東峰,並在進入上圈谷前,在懸谷的一側拍攝下圈谷的晨景。而這日的天空也出現美麗的雲彩,日出的紅光更是照耀著南湖大山。

 

南湖大山攀登紀錄與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下圈谷日出。這天日出的紅光照耀著南湖大山山頂。

 

結束拍攝晨景後,我便繼續往上圈谷與東峰前進。通過平坦的上圈谷底部時,我注意到這裡散佈著另一個冰河地形的證據,也就是漂礫。漂礫是由冰河由他處搬運過來的岩石,因此種類與周遭的岩石不同,加上這裡沒有其他有足夠搬運力的流體可以移動這樣大的石塊,所以可以推論冰河曾經存在。

 

南湖大山攀登紀錄與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上圈谷的漂礫。平坦的谷地與斜坡上,突兀地散佈著與周遭不同岩種的巨大石塊。因為這裡並無其他有可以搬動這樣大岩石的流體,岩石也不可能自己滾動這麼遠,因此可以推測是冰河搬運而來的。這樣的岩石就稱為漂礫。

 

離開上圈谷與漂礫後,我繼續往東峰推進。在這裡我不慎走到另一條,不經由主東峰鞍部,而是從東峰陡峭面攀爬而上的路。雖然最終仍然順利登上東峰,但額外消耗了一些體力與時間。抵達東峰後,我發現這裡是由平坦片狀的板岩組成,這時想起在上圈谷看到的漂礫,也許就是從這裡被冰河搬運下去的吧!

 

南湖大山攀登紀錄與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南湖東峰上望向南湖大山。

 

南湖東峰的視野極好,除了可以看到南湖大山極具帝王氣勢的一面外,也可以看到四條冰河遺留的地形,除了北峰下切路、北峰與東北峰之間與東峰的三條冰河外,在主東峰間的鞍部,過去也是兩條冰河的分界,一邊推往蘭陽溪方向,另一邊則推往立霧溪方向。現在看來雖然可能只是一般的山峰與谷地,但稍加運用一點想像力,南湖群峰間滿佈冰河的畫面就鮮明地呈現在眼前,也著實讓我相當興奮。

 

南湖大山攀登紀錄與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我身後即是主東峰鞍部。此處過去也是兩條冰河的分界。

 

在東峰欣賞周遭豐富的冰河地形與壯闊景觀時,我注意到天上的雲開始聚集。我本來準備繼續往陶塞峰與東南峰推進,但隨著變厚的雲層開始遮擋日光,我便趁著在稜線上還能收網路訊號,趕緊查看最新的氣象預報。結果預報顯示有70%的機率會開始降雨,且越晚機率越高。考量前往東南峰再折返需要一段時間,以及我還需要下切至南湖溪取今日要用的水,便決定先回到南湖山屋,陶塞峰與東南峰便下次再會吧!

 

南湖大山攀登紀錄與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上圈谷。這個角度可以看到源自北峰下切路(左)、北峰與東北峰之間(右)與東峰三條冰河的冰斗等冰蝕地形。

 

南湖大山攀登紀錄與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北峰與東北峰之間的冰斗,其中散佈一些像是漂礫的巨石。

 

南湖大山攀登紀錄與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北峰下切路其實也是位在一個冰斗中。

 

我回到山屋時,其實才早上十一點多而已。這時不見雨滴落下,其實有點懷疑自己是否因為不準確的預報,而做了錯誤的決定。然而就在下切去南湖溪取水來回的短短四十分鐘內,濃霧開始大量湧入圈谷,周遭能見度與氣溫都快速下降,所以也許沒有推進到東南峰也是個好選擇吧!大霧一直持續到晚上,所以連帶我希望拍攝的夕景與星空也沒有拍到,為此我也在心中開始盤算隔天的拍攝要如何調整。

 

南湖大山攀登紀錄與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回到山屋不久後,圈谷就開始湧入大量霧氣。

 

第四天

這天被其他準備下山的隊伍吵醒,雖才凌晨三點半,但既已毫無睡意,便決定去山屋外看看天氣,沒想到外面又變回了晴朗的夜空。我也開始趕緊煮水、準備早餐,並且用最快的速度開始打包,準備拍攝圈谷晨景。等一切準備就緒時,時間已經來到凌晨四點半,我便離開山屋往北峰前進。這時圈谷上方天空又不時有雲霧繚繞,我開始意識到日出有可能出景,便來到前一日準備拍攝夕景的拍攝點,架起腳架等待。果然不久後,這些雲霧在日出光線的照耀下,呈現出令人驚豔的色彩。

 

南湖大山攀登紀錄與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離開圈谷前的最後一個日出,天空出現炫目的雲彩。

 

南湖大山攀登紀錄與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離開圈谷後,雲霧又再次大量湧入。

 

拍攝完圈谷晨景後, 我繼續往上抵達北峰,往今日預計的住宿點審馬陣山屋前進。不過在通過五岩峰時,就如同昨日一樣,雲層開始增厚,霧氣也開始湧入。等我抵達審馬陣草原時,能見度甚至低於十公尺。再次參酌了氣象預報後,發現天氣只會越來越糟,甚至開始降雨後,便決定提前一日下山,最終下午五時前抵達勝光登山口,結束這次的南湖群峰行。

 

南湖大山攀登紀錄與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抵達審馬陣草原時,能見度僅有十公尺左右。

我的裝備

我這次帶上山的裝備,除了基本的睡眠系統、煮食系統與保暖衣物外,因為天數較長,帶了比較多的食物。也因應山上缺水,帶了取水用的水袋與濾水器。拍攝器材方面,則帶了腳架與一機三鏡與濾鏡等等,最終總重量來到23公斤左右。也因為較重的負重與較長的天數,在登山鞋的選擇方面就顯得格外重要。這次攀登南湖群峰,我選擇了專為長天數負重行程設計的Hanwag Tatra II Wide GTX登山鞋。

 

南湖大山攀登紀錄與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這次的南湖群峰行,由於是長天數的負重行程,我也為此選用專為此用途設計的登山鞋Hanwag Tatra II Wide GTX。

 

Hanwag是創立於1921年,來自德國巴伐利亞的專業戶外鞋品牌,品牌名稱正是創始人Hans Wagner的姓名縮寫。Hanwag的鞋子對於品質、工藝與性能的追求,也讓它成為一些德語系國家軍靴的供應商,是其可靠耐用的背書。今年2021年也剛好是Hanwag創立的一百週年,我想能通過一世紀考驗的品牌,表示它長久以來都能持續滿足用戶的使用需求,其產品設計與品質更是禁得起歲月的試煉。

 

南湖大山攀登紀錄與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有著德國巴伐利亞血統的Hanwag Tatra II Wide GTX,除了外型好看外,也承襲了Hanwag鞋款的耐用性與高機能性。

 

南湖大山攀登紀錄與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Hanwag Tatra II Wide GTX使用了Gore-Tex 透氣防水薄膜來提供防水性。

 

當初我選擇Hanwag Tatra II Wide GTX作為這次南湖群峰行程的使用鞋款時,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它是硬底鞋。通常一般迷思認為鞋底應該要軟,走起來才會舒服。然而事實上正好相反,在崎嶇地形與負重情況下,硬底鞋才能夠提供最大舒適。主要原因就是在硬底鞋遇到不平整的困難地形有較好的抵抗力,腳底感覺起來仍是相對平穩。軟底鞋因為缺乏可以抵抗地形的硬度,因此會把地形的不平整傳達給腳底與腳踝,除了腳底不舒適外,腳踝也容易有為了保持平衡而扭傷的風險,而這個情況在負重的狀態下則會更為加劇。

 

南湖大山攀登紀錄與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Hanwag Tatra II Wide GTX有著全皮面鞋身,能加強防水性能與減少壓力點。而寬楦鞋款的設計,也更適合亞洲人腳型,穿起來更為舒適。

 

南湖大山攀登紀錄與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Hanwag Tatra II Wide GTX有鞋帶固定夾扣設計 。可以快速便捷地固定或解開鞋帶,也能分區調整鞋帶的鬆緊度。

 

我最早開始登山的時候,其實是穿著它牌的軟底健行鞋,當時一直以為我感到的不適是無法避免的,是登山必然的過程。但後來體會到硬底鞋在負重狀態下的優勢與舒適後,才知道自己過去真是白受罪了。如果要形容兩者差異的話,硬底鞋讓我落足困難地形之上時,就像戰車用履帶碾過去一樣的平穩與篤定。此後,作為一名要背負登山裝備與沈重攝影裝備的攝影師,常常即便輕裝還是等於一般人重裝的情況下,硬底鞋早已成為我的必要裝備了。

 

南湖大山攀登紀錄與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鞋子的足跟部與前掌緣部位提供了加強的防護。鞋底則採用「貼合構造法」封黏鞋底,可更換原廠鞋底,對地球更為友善。

 

南湖大山攀登紀錄與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Hanwag Tatra II Wide GTX採用了Vibram® AW Integral鞋底。它的中底加裝了強化塑片,因此穩定性極佳、支撐力強。鞋底刻紋也深,帶來強大的抓地力。

  

而我這趟穿的Hanwag Tatra II Wide GTX登山鞋,使用了Vibram® AW Integral鞋底,其中底有加裝強化塑片,因此有極佳的穩定性與支撐性。鞋底也有很深的刻紋,具有強大的抓地力。這幾點對常常要走在陡峭崎嶇地形的南湖群峰行程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尤其是五岩峰、北峰下切路、東峰前與主峰前路徑等。這幾個地方充滿像是巨石塊、板岩坡與碎石坡等過去我必須放慢速度,甚至降低重心通過的地形,這次我驚訝地發現Hanwag Tatra II Wide GTX可以讓我輕鬆自然、不必改變速度與姿態地通過,也感覺不到這些凹凸不平地形可能帶來的不適感。Hanwag Tatra II Wide GTX登山鞋強大的抓地力與確實的支撐性,有時甚至讓我感覺雙腳是吸附黏著在這些地形上,令我在背負沈重攝影裝備通過困難路段時,信任感與安全感油然而生。

 

南湖大山攀登紀錄與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攀登南湖大山的行程會通過各種地形。Hanwag Tatra II Wide GTX 硬底鞋的特性,加上強大的抓地力與確實的支撐性,讓我可以輕鬆且安全地通過。

 

此外,Tatra II Wide為寬楦型的鞋款,更符合亞洲人的腳型,也在這趟長天數的負重行程中帶來額外的舒適。事實上,Hanwag除了提供標準楦與寬楦(Wide)供消費者選擇外,Hanwag也是全世界唯一有提供拇指外翻楦(Bunion)的品牌,可見其為使用者著想的用心之深。經過這趟南湖群峰行後,我對Hanwag Tatra II Wide GTX登山鞋愛不釋「腳」,也推薦給有長時間負重登山需求的人。

 

南湖大山攀登紀錄與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南湖大山攀登紀錄與建議 by 旅行攝影師張威廉 Wilhelm Chang

推薦Hanwag Tatra II Wide GTX給有長時間負重需求的人。

 

南湖大山的拍攝與攀登建議

如果是以拍攝為主的話,行程上我會建議第一天就走到審馬陣山屋,在這裡可以拍攝南湖大山被夕陽照得滿面紅光的景色。第二天凌晨出發,在日出時抵達北峰下切處,拍攝圈谷日出景色。之後則可以視體力與行程,直接或留待隔日再攀登南湖群峰。

更多我的健行記事請參考 臉書專頁
攝影作品請參考 Instagram
所有遊記請參考 網誌

查看原始文章

查看更多 健行筆記 的文章

埔里最高土地公廟繞一圈
健行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