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

台製剪刀、鉗子、扳手中高階產品市占第一,全球維修全靠它們

遠見雜誌
更新於 2021年10月07日04:59 • 發布於 2021年09月29日03:24 • 彭杏珠

台灣是全球手工具製造大國,超過七成業者聚集在中彰投地區,形成獨一無二的產業聚落,讓國際買主能一次購足。這些鮮少曝光的手工具「大王」們,光是2020年出口值排名,就衝上全球第三。特殊的加工體系奠定手工具業「不敗」基石,養出多家低調的隱形冠軍,也讓台灣名揚世界。

看似不起眼的剪刀、鉗子、螺絲起子、扳手、套筒等手工具,卻帶給台灣大大的驚喜。不僅2020年出口值排名全球第三,尤其在「中高階」代工市場,更少不了台灣,國際大廠有一半的產品都來自「MIT」。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每年10月,烏日高鐵站旁的台中國際展覽館,都會舉辦亞洲唯一的專業五金展,海外買主相中任一產品,只需驅車前往車程30分鐘內、方圓30公里的範圍,就能到達工廠、參觀生產線,當場滿足所有採購需求。

環繞台74線,形成手工具產業聚落

這些工廠就位於台74線公路(台中環中路)的四周,形成世界「獨一無二」,最大、最密集的手工具產業聚落,遍及霧峰、太平、大里、大肚、烏日、龍井等區,被業界戲稱為「霧太大」「大烏龍」,占據全國一半以上的出口值。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其實,台灣超過一甲子的手工具業,竟是起源於越戰時期的維修需求,當時美軍協防、駐軍清泉崗機場,台灣又靠近越南等因素,台中陸續出現十字鎬、鉗子、鎚子等製造廠。

直至1971年6月,來自大陸上海籍的周科創設瑞陽工具,採「一條龍」生產套筒,正式開啟台灣手工具蓬勃發展的扉頁。

隨著出口需求激增,瑞陽規模不斷擴大,許多員工也萌起創業夢,紛紛自立門戶。金統立董事長賴慶華就在瑞陽員工開設的明華公司上班,「瑞陽堪稱是手工具人才的搖籃,周科還號召同業成立台灣手工具公會,對產業影響深遠,被稱為手工具之父,」他進一步說,瑞陽繁衍出很多徒子徒孫。

其實,手工具是典型少量多樣的中小型產業,而且製程繁瑣,一把小小的鐵皮剪刀就有37道工序,連一個小套筒都要經過12個製程。

但,並非每家工廠都像瑞陽一樣,有「百分百」自製能力。於是位於台中大里的平宇工具,開始將鍛壓、研磨、熱處理、電鍍等委外加工。每一道工序就是一家協力廠,從第一站到最後一站,許多加工廠因應而生,多數是夫妻創業,或10人以下的小工廠。

半成品一棒接一棒,最終回到品牌代工廠。「江湖一點訣竅,業者拿到半成品,還會再加工,例如表面處理、拋光等,」台灣手工具公會總幹事吳添財說,獨門製程不會開放外人參觀,少了這道工序,就出不了貨,決勝就在這一點上。

從事委外加工的協力廠,就以平宇所在的大里為中心,逐漸往太平、霧峰等區擴散。銳泰精密董事長游祥鎮就在這樣的大時代中,憑藉一部機器起家,「手工具不需大資本,幾乎人人都能創業當老闆,台中也逐漸構建出中心衛星工廠的體系,」他遙想當年的創業風潮。

彭杏珠整理

彭杏珠整理

品牌代工+協力廠,造就中小企業林立

「品牌代工+協力廠」的合作模式,導致手工具業普遍以中小企業居多。根據經濟部統計處資料顯示,全國手工具業者共2367家,從業人員近五萬人。員工數50人以下達91%、20人以下占74%。營業額破10億、員工超過百人就算大廠了。

這種特殊的小型加工體系奠定手工具業「不敗」基石。而1971年12月成立的中鋼,更是台灣躍上國際舞台的重要推手。

台灣手工具公會理事長黃信德說,鋼材對手工具至關重要,業者終於不再用拆船的廢五金或進口鋼材了。現在,幾乎每家大廠都有量身訂製的鋼材,「鐵皮剪刀大王」皇盈的專屬鋼材就是「ALLPRO-72」。

五年前,黃信德擔任公會副理事長時,開始整合政府、中鋼與學術單位的資源,帶領業者創新研發,台灣的品質不斷精進,現已與歐美大廠齊名。

他隨口就能舉出讓台灣人驕傲的成績單。例如光榮的手鉗,90公斤重的男性站在僅兩公分寬的鉗子上,咬合緊實,完全不會鬆脫挪動;特典公司的棘輪扳手扭力可達1042牛頓米,德國是1000牛頓米;2020年,銳泰經八個月改良套筒「萬向接頭」之後,扭力是德國DIN標準的兩倍,使用壽命成為世界第一。

「手工具公會一定會將台灣創新的成績單列出來,讓全世界都看到,」黃信德有自信地說。

隨著年代的推演,產業聚落從台中延伸至彰化鹿港、福興、和美、溪湖等鄉鎮以及位於南投市的南崗工業區一帶,義成工廠董事長林健國說,縱橫台中到彰化、南投的60公里範圍內,聚集七成以上業者,九成五以外銷為主。

金屬中心許育瑞博士說,手工具產業集中在中彰投一帶,跟台中以傳統機械、機具製造業起家有關,兩者產生加乘效應,另外配合台中港的地理、經貿優勢,經過長年深耕,中彰投成就了「台灣手工具製造王國」的名號。

其實,早年在新北市、桃園一帶也有不少工廠,卻逐漸式微了。金統立營運長賴國勛說,手工具都是金屬製成,物件沉重,不適合太長的供應鏈,「廠商幾乎離不開大台中地區,否則很難生存下去」。

於是,中彰投很快成為國際品牌的採購重鎮。賴慶華回想1980年代時,貿易商一下台中,就直奔五大廠,一次性滿足螺絲起子、手鉗、扳手、套筒、鎚子等需求。

中小企業極具韌性,遇強則強

工業局局長呂正華進一步分析,台灣擁有完整的在地產業鏈與海外通路,還有上游如中鋼、豐興的鋼材,以及鍛造、熱處理及電鍍等協力廠,讓台灣製造出中高階手工具,行銷世界各地。

台灣就在1998年攀上全球手工具的屋脊,連續五年奪下出口產值的冠軍。但,就在2003年,中國大陸憑藉低廉的工資成本優勢,超越台灣,成為全球第一大手工具出口國。

不過,台灣中小企業非常有韌性,遇強則強,除第四級的DIY「紅海」市場,隨即轉攻第三級(專業級)、第二級(工業級)市場,統稱中高階市場。以套筒為例,從熱鍛壓技術演進為冷鍛壓、連續沖壓,手工具產業也全面脫胎換骨了。

「產量變少,但單價提升,產值反而增加了,」黃信德自豪地說,「雖然台灣總出口值是第三,中高階手工具市占率卻是世界第一。」加計幫歐美代工的出口值,「MIT」產值應是世界第二,不是第三。

毫無疑問,國際大廠的中高階手工具,超過一半以上都來自台灣。例如全球每3支釘槍,有1支來自台灣;僅10個零件的梅花棘輪扳手,台灣專利數就超過3000件;一支普通扭力扳手只要打上「MIT」,價格就能翻20倍。令人驚嘆不已。(後續報導請見〈從螺絲起子到鋸子,九個「大王」在台灣〉一文)

1997年銳泰資本額僅500萬時,就投入2000萬,設自動化倉儲管理系統。遠見創意製作提供

1997年銳泰資本額僅500萬時,就投入2000萬,設自動化倉儲管理系統。遠見創意製作提供

彭杏珠整理

彭杏珠整理

「三缺」加匯損吃掉利潤,接不接訂單成兩難
位於台中工業區的皇盈整天機器聲轟隆隆,生產線日夜趕工,仍無法應付如雪片般飛來的訂單;不只代工廠訂單滿檔,台灣最大的手工具品牌商金統立(KING TONY)也應付不了代理商的需求。
揮別2020年上半年的不景氣,手工具業者從2020年9月開始湧入大批訂單,讓全年出口值僅微幅衰退,實屬不易。
台灣手工具公會理事長黃信德說,累計今年前8月的出口值,比去年同期成長31.56%,其中,套筒類更高達40%、50%。多數業者訂單接到年底、明年初,有的甚至要200天後才能交貨。
缺料、缺櫃、缺工,原物料大漲
眼看生產線滿載,業者理應喜出望外,卻眉頭深鎖。手工具迎來最嚴峻考驗:缺料、缺櫃、缺工,鋼鐵、塑膠原料成本大幅漲價,還有匯兌損失。
2020年5月,美國一噸鋼料報價484美元,8月底變成780美元,12月漲到1100美元。今年8月的報價已超過2000美元,是去年的4.2倍。金統立營運長賴國勛嘆口氣說,鋼價好像沒有天花板的感覺,還看不到底在哪裡?
去年疫情爆發,貨櫃卡在港口動彈不得,至今仍無緩解跡象,導致全球航運市場缺船、缺櫃已經達到臨界點。
這一年多來,到歐洲的貨櫃從2000美元漲到1萬7000美元以上,美東航線從4000美元漲到1萬5000至1萬8000美元,加購價(保證1至2星期有艙位)飆到2萬6000至2萬8000美元,仍持續上漲中。
原本吃緊的人力,台灣又在5月15日爆發第二波疫情,外籍移工只出不進,業者更是苦不堪言。黃信德曾詢問過餐飲、健身房業者,想提供工作機會給放無薪假的員工,沒想到他們寧可沒工作也不想到製造業,理由是無法吹冷氣。
多數業者只能以加班因應,即便增加成本也無可奈何,交得出貨比什麼都重要。
缺料、缺櫃、缺人導致成本增加,大廠只好跟買主協商,今年以來,普遍都調漲過一次,等到第二次想再調價時,貿易商已罵聲連連。
銳泰董事長游祥鎮說,鋼料不斷上漲,貿易商擔心成本增加,提早大量備貨,反而陷入惡性循環,鋼材產量有限,業者追加不到原料、又要承擔未來上漲風險,「更憂心的是,這種報復性的下單,會不會影響到明年的訂單?」
新台幣走勢強勁,造成嚴重匯損
另外,廠商還得面對波動的匯率。近年來,新台幣走勢強勁,匯損很嚴重,直接影響淨利。「這個是一翻兩瞪眼,再如何避險,利潤很容易被匯損吃光,」賴國勛說,代工廠還能跟貿易商協商各吸收一點成本,金統立是品牌商,零售價不能起伏太大,只能自行吸收。
目前,手工具業者普遍陷入「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的兩難,不接訂單沒飯吃,接了又怕鋼料上漲、匯率波動,出貨時吃掉所有利潤,等於白做工。
即便如此,廠商還是得想辦法克服所有難題,加班趕工,畢竟台灣「手工具王國」的封號,不能浪得虛名,得扮演好產業鏈中,「最堅強可靠供應商」的角色。

加入遠見雜誌LINE好友,接收更多好文章!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