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兩天的第九屆慈濟論壇,於12月7日圓滿結束。本屆慈濟論壇以「善經濟:永續、均富、共善」為題,邀請全球相關領域學者及實踐者共同交流。與會學者及企業領袖一致認為,當前的國際情勢與氣候變遷對人類所產生的威脅,已經到了不容緩的地步,提升人類未來文明價值必須推動「善經濟」,只有利他才能利己、消弭衝突,共創人類下一階段的文明高峰。
「擁抱現實、認清長期發展需要利他互助。」華碩電腦施崇棠董事長在講演中,特別提到何日生教授所提出「善經濟」的核心價值—利他、和合、共善,利他才能更好的利己,利眾才會有更好的利潤。
施董事長從他個人經營企業的實務經驗認為,要引導企業從單純的財務目標,轉向更具意義的價值創造。然而,企業的本質是營利,利他的企業如何在競爭中存活?董事長取經管理大師Ray Dalio的領導聖經《原則》(Principles)一書的智慧結晶指出,「擁抱現實」是最首要的原則,要直面真理和宇宙之道。
回顧人類歷史,利他是自然演化之果,使人類社群生存。自利本質的市場經濟,其繁榮是短期的,長期埋下資源耗竭、環境退化、氣候變遷、不均發展等問題。「貝萊德董事長Larry Fink提倡『利害關係人資本主義』(stakeholder capitalism),就是要把長期獲利視為衡量企業的新標準」,施董事長指出,滿足經濟、社會與環境均衡的企業才能邁向卓越。
施董事長認為,當今人類所屬的「智人」能進化而存續至今,是透過持續的錯誤、反省、改進而發現「互助」的重要,「要有『極度開放』,亦即真實透明的心態,以發揮眾智和創意擇優;也要淬鍊『極度同理』,站在他人角度思考,理解人與人的差異」。
施董事長強調,如此方能覓得意見不同的可信之人,做出最優決策,而這正是華碩始終遵循的核心思維,五大生活原則:擁抱現實、進化、極度開放、極度同理、決策。
「善經濟:利他才能利己。」回到論壇主軸,施董事長認為善經濟是基於原則的行動指南,擁抱人類發展歷史所認清的現實,以互助利他來面對易變、不確定、複雜、模糊的競爭環境。例如華碩能夠在永續領域走在前面,是因為不只將永續視為合規,而是視為核心價值,納入績效管理中,以數據驅動和科學基礎來推動淨零路徑,再以品牌影響力帶動供應鏈共同轉型。
施崇棠進一步表示,面對當今社會、經濟、環境的嚴峻挑戰,企業肩負的責任需要善經濟的思維,與環境相容共生,與人互助進化,才能形成善循環,鋪下邁向永續之道。華碩也透過觀樹基金會,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存,強調感樹恩、念地德、起而行、化眾生,從雲林口湖到苗栗苑裡,以至於大雪山,振興經濟也復育生態。他並呼籲,要種善的因,結利他的緣,實現共善的循環。
「嚴格的愛:從原則到習慣。」除了施崇棠之外,國立政治大學陳樹衡副校長也在座談會上,與慈濟基金會何日生副執行長、哈佛大學費正清研究中心暨瑞銀慈善基金獨立董事韋傑夫(Jeffrey R. Willams)進行對話。
與談者分別就如何在當今以市場經濟為主的環境爭,推動善經濟。何日生副執行長透過慈濟的經驗,呼應「共善的循環」,他回憶臺北慈濟醫院興建時,工人想抽菸,志工就遞來水果,吃一吃就忘了抽菸;想喝酒,志工就遞來酸梅汁,喝一喝就忘了喝酒;吃素便當不方便,沒地方洗手,志工設計流理台,雙手奉上熱毛巾說感恩菩薩,最後99%的工人達到不菸不酒不檳榔。「從愛的方法達到愛的結果,以善至善」何副執行長語重心長地強調。
韋傑夫則認為,善經濟是極具力量的,並深信人性本善是最重要的前提,如果人性本善,那麼問題是出在市場經濟嗎?他認為,「市場經濟並沒有問題,是因為外在因素而扭曲了市場經濟,因此重點是『如何引導』市場經濟。」韋傑夫指出,中小企業的老闆對其所處的社區,一定會有所回饋,不會只考慮到自己股東的短期利益,他回憶父親的忠告,「不可能在自己的餐桌上倒垃圾」,但是「問題在於企業長大了,減少了與客戶直接互動的機會,轉而是在意KPI的獎勵機制、財務的目標⋯」韋傑夫點出市場經濟的本質與外在盲點。
陳樹衡副校長呼應,對於資本主義以善為出發重要,不論是西方的洛克斐勒或者是東方的稻盛和夫,都是強調「以人為本」,因此市場經濟並非為惡,而是在於人心。
施董事長則回應,「擁抱現實」的重要。他提出,上人強調的是大愛,但企業需要的是「嚴格的愛」,從原則變成紀律,從紀律變成習慣,才能有鞏固利他文化,達成善經濟,達成何教授的夢想。三位與會者也共識,經濟不僅止於慈善,而是一切的商業活動都應具備利他的動機,以及為社會創造出良善結果的經濟行為。
最後,慈濟基金會顏博文執行長期勉大家繼續努力,將善經濟的思想不只是傳遞給參與論壇的學員,也要進一步影響到掌握權力的各界領袖們。
撰文/慈濟基金會;攝影/游濬紘、慈濟基金會
小垂的爸 感謝施董挺慈濟,不像童董挺用愛發電的民進黨...!
2024年12月09日06:48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