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直入核心,列出《慢速工作力》這本書裡提出的「擺脫倦怠、鍛造高產出」3 大原則:
原則 1:少做一些事情,借助較輕的負荷,更充分地投入和推展最重要的少數幾項計畫;
原則 2:以自然的步調工作,如同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一般,不要倉促完成最重要的工作;
原則 3:執著於品質,優質產出可以為你的長期工作,獲取愈來愈多自由。
看完這 3 個原則,如果你出於直覺地想回應、甚或回嗆:「誰沒聽說過少即是多、慢工出細活,問題是,事情就是多到做不完啊!」又或是,「有哪家公司會願意付一樣多、甚至更高的薪水,允許我工作減量,雕琢品質?」這正是作者寫這本書的理由之一,也點出了「慢速」工作的必要性:
知識工作者的窘境:忙於瑣事卻好像一直在短打,沒有具體成果
當你的行事曆塞得滿滿的,朝九晚五都不夠用,工作還透過社群媒體與新科技,蔓延到平日晚間和周末時段。你終日奔波,展開了很多「行動」,卻好像一直在觸擊短打,沒揮出過一支安打或全壘打,看不見具體「成果」。長期缺乏成就感或意義感,難怪許多工作者一談到工作,湧現的就是疲累、倦怠和虛無感。
這正是當代知識工作者的困局:忙於行政瑣事和會議,沒有餘裕好好產出;想專心做好一件事,庶務和會議又排不開。更別說,醞釀產出的過程,很容易被視為在摸魚、沒做事;即使有了產出,品質優劣還見仁見智。
在《杜拉克談高效能的 5 個習慣》裡,這位管理大師老早就留意到知識工作者的特殊屬性,「知識工作者⋯⋯不會挖出一條溝渠、製造一雙鞋或生產機器零件。他生產的是知識、構想和資訊。這些『產品』本身毫無用處,必須由另一個有知識的人,將之當作『投入』,再轉化為實質『產出』。」
若以「可見活動」來估算成效,就陷入了「偽生產力」狀態
因為產出很難立即可見,將工作者逼入了本書作者卡爾.紐波特(Cal Newport)所說的「偽生產力」(pseudo-productivity)狀態:以「可見活動」,來估算實際生產成效。簡單說,就是做很多讓公司或主管看得到的事,證明我有在工作,如同紐波特的讀者在回覆他的問卷調查中所述:工作就是必須「不休息、衝來衝去、整天馬不停蹄」;以及「所謂做好工作,已經被歸納為『不斷產出大量成果』,無論它們是否真的重要。」
沒有人想要自己的工作,是這樣的碌碌無為;相信很多人也都能體會,當自己創造出如同挖一道溝渠、製造一雙鞋般的「扎實」成果,是何其有成就感與充實。而既然當前強調快狠準、時間擠出來就有的工作現實,已經沒辦法讓我們好好完成工作,那至少讓我們嘗試一套不同的工作邏輯,停止「瞎忙」、告別「裝忙」,開始做點「實事」。
如同書中提到知名美劇《CSI 犯罪現場》的編劇安東尼.祖克(Anthony Zuiker),「他花了 3 年,孕育自己的理想,屢敗屢戰,企圖創造出特別的作品⋯⋯沒有每天出現在辦公室,也沒有盡職地在沒完沒了的會議上刷存在感。⋯⋯當你將鏡頭拉到好幾年的尺度,他的生產力無庸置疑 ── 好比說,如果他最終在 2000 年拯救了整個電視網,誰在乎他在 1999 年休息了一整個月?」
紐波特本人,可以說就是「多產」的代表人物,大學就嚮往寫作出書,也付諸實踐。1982 年出生的他,30 歲不到,就拿到麻省理工學院(MIT)電腦科學博士學位,如今是大學教授,出版了 8 本書。
隨著生涯的演進,紐波特的寫作觸及不同主題,但整體而言,還是聚焦在「好好工作」。他也時常以第一人稱,在書中分享自己如何在研究、寫作和家庭之間,確保每件事都做到位,不會顧此失彼。因此,他談過深度工作,也探討過數位工具的戒斷,原因無他:要把工作做好,需要足夠的專注與完整的時間區塊。這不是經驗之談,而是人的腦結構就是如此。
「慢速」是為了實踐自我,推動有意義的職場生活
如果說,紐波特之前告訴讀者怎麼在擾攘的日常裡,拼湊出可以深度工作的時段,那麼在這本新書裡,他嘗試帶領讀者進到一個時間軸降速的時空:因為真正重要的工作,值得、也有必要好好做、慢慢做,往往結果也更好。
回到文章開頭提到的 3 個原則,紐波特很清楚,他給的每個建議,一定都有讀者反駁,所以他盡可能寫得務實可行,教你在爆炸的時程中,如何減少工作、師法自然和做出細活,不至於被貼上薪水小偷的標籤。
最重要的是,別忘了以終為始的觀念:「少做一些事情」和「以自然的步調工作」,目的是高品質的成果,也「正是由於對工作成果的執著,『慢速』才會超越它原本的角色,從僅僅作為工作與生活之爭的荒蕪戰場上的另一套策略,變成一種不可或缺的規則 ── 推動有意義的職業生活的引擎。」
《慢速工作力:快時代的慢技術,3大原則擺脫倦怠、鍛造更高成就》
書介:卡爾.紐波特(Cal Newport)為美國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電腦科學系教授、暢銷書作家,也是《紐約客》、《紐約時報》等國際知名期刊的撰稿人。在學術領域上,紐波特研究數位時代的理論基礎;工作之餘,他長年筆耕不輟,從 2007 年建立部落格 Study Hacks 至今,不間斷地更新文章,提供讀者學習、工作與人生成功的建言。著有《深度學習力》《深度數位大掃除》、《沒有 Email 的世界》、《深度職場力》等書。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4.12.03
ISBN:9786263969155
延伸閱讀|用長線思維工作,做得慢最終未必做得少
《創作者的日常生活》
作者梅森.柯瑞(Mason Currey)因為苦於寫作拖延,於是出於好奇,也為了自救,想了解高手到底都是怎麼工作的?他爬梳了諸多著作,彙整出古往今來 161 位傑出的創作者的工作習性,只能說各有各的儀式或怪僻,沒什麼所謂高產出的標準答案。唯一的共同點是,他們都用漫長的一生和嚴苛的自我要求,交出了精采作品、產量豐碩,足以流傳後世。
出版社|聯經出版
出版時間|2014.04
《失控的努力文化》
本書英文標題,已經點名全書宗旨:什麼都別做!如何戒斷過度工作、過度努力和倉皇度日。人們對於「什麼都不做」(do nothing)賦予太多負面意義,等同於人生懶散或漫無目的。一有閒暇,無事可做,還得想方設法找事來做;甚至以利用零碎時間做更多事為樂或為榮。適度放空,有助於身心健康,別再抱怨自己「閒不下來」,開始自問為什麼「不閒下來」。
出版社|木馬文化
出版日期|2021.11
《人生給的答案I》《人生給的答案II》
人生有很多疑惑,也有很多可能性,不妨將書裡的上百位受訪者,當成人生導師,看看當代各領域傑出人士,如何應對失敗?在感到超載、無法專注或暫時失焦,又會怎麼做?作者提摩西.費里斯(Timothy Ferris)早期以《一週工作 4小時》一書成名,主持的 Podcast 節目 Tim Ferris Show 廣受歡迎,這 2 本書,也是他個人在步入中年、人生看似順遂卻又不禁迷惘時,對人生的提問與尋求的解答。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時間|2023.08
延伸閱讀
如何在忙碌職場深度工作?反思深度工作力的 4 個實踐技巧
總是忙到懷疑人生?專家:學會 3D 原則,把力氣花在對的事情上
加入《經理人》LINE好友,每天學習商管新知
胡小敏 Monica 很怕被貼標.薪水小偷
7小時前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