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妙齡女「半夜偷吃剩菜」限暴食惡性循環⋯醫揭「1關鍵」不只控飲食

優活健康網
發布於 11月21日07:00 • 王韻雅

壓力大就狂吃,小心暴食症!35歲的徐小姐立志減肥後嚴格控制飲食,體重也從60公斤降至45公斤,然而自半年前開始,工作壓力增加,逐漸無法維持嚴格的飲食控制。而每當工作壓力來襲,徐小姐就會大量進食,不論零食、泡麵到冰箱裡的剩飯菜都不放過,這樣的惡性循環每週發生3~4次,嚴重影響她的身心健康⋯

過度減重小心「暴食症」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振芝心身醫學診所醫師邱韻芝指出,「暴食症」通常與過度嚴格的減重行為有關,當人們過分關注卡路里攝取和體重數字時,容易忽視身體發出的飢餓訊號和心理需求。長期壓抑後,往往會出現反彈性的暴食行為,雖然能帶來短暫的滿足感,但隨之而來的罪惡感卻讓患者再度陷入惡性循環中

4招重建健康飲食模式

暴食症該如何改善呢?邱韻芝強調,建議可以重建「健康飲食模式」,試著規律進食、糖分控制」、細嚼慢嚥,最後再覺察動機,就能走出暴食惡性循環,重拾健康的生活品質。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 維持規律進食習慣:規律的飲食時間是控制暴食行為的關鍵,建議每天固定用餐時間,建議可以採用「早午晚3餐加2次點心」的方式,讓身體維持穩定的能量供應。
  • 控制糖分攝取:選擇全穀類食物取代精緻澱粉、增加蛋白質和健康脂肪的攝取、避免含糖飲料改喝白開水、選擇新鮮水果取代加工甜點。
  • 培養細嚼慢嚥習慣:每一口食物至少咀嚼20下、用餐時間建議維持20~30分鐘、放下餐具細細品嚐食物味道、注意觀察腹部飽足感的變化。
  • 覺察進食動機:進食前先深呼吸覺察當下情緒狀態、記錄進食前後的心情變化、尋找其他紓壓方式如運動聊天、冥想、學習區分生理性飢餓和情緒性飢餓。
    心理健康調適也很重要

邱韻芝提醒,改善暴食問題不能只關注飲食行為的改變,更要重視心理健康的調適。當發現自己有暴食傾向時,除了實踐上述建議,也建議尋求專業心理諮商的協助,透過專業團隊的引導,重建健康的身心關係。

要注意的是,這些改變需要循序漸進,不要期待速效,每個小進步都是邁向健康的重要一步。若在實踐過程中遇到挫折,也不要過度苛責自己,可以尋求家人朋友的支持,或是加入相關支持團體,與有相同經歷的人互相鼓勵,相信很快就能擺脫暴食症。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