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沿岸有不少養殖漁業漁民利用保麗龍、塑膠浮桶搭建蚵棚,但經過海風、海水侵蝕,不少蚵棚毀損,廢棄物全漂往金門沿岸堆積,造成潮間帶堵塞,魚也可能吃下肚。長期的生態浩劫,兩岸正在想對策解決,目前廈門利用AI技術搭載監管船,希望能夠盡力清除海漂垃圾。
蔚藍海面一塊塊,像稿紙像棋盤,大片蚵棚用保麗龍,組成壯麗珍珠海,但美名背後是無窮傷害,曾幾何時金門旅遊殿堂變成垃圾天堂,紅的、白的、藍的,各式廢棄物堆滿,志工爬上爬下東翻西撿,扛上身的好幾大袋沒完沒了。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退休老師洪清漳說:「海漂垃圾大部分從福建的北方,大概從莆田啦,泉州啦那一帶這樣來的,金門的東北角或是北岸的部分,這些海漂垃圾堆積得非常嚴重。」
金門四面環海卻被垃圾侵害,源頭是中國漁民利用保麗龍塑膠桶,從事養殖漁業,隨著海風海水侵蝕,大片破損廢物漂到金門,但它們難分解,只會變小發泡粒球,不是囤積海岸,堵塞潮間帶氣孔,就是被魚吞下肚,有毒物質循環,最終回到人體。
金門縣議員(無)董森堡說:「其實金門曾經和中國,有回運過一次的大型的海漂的浮桶,(希望)中國這個最大海漂垃圾汙染來源,能夠節制他們的使用量。」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中國海漂廢棄物覆蓋,縣府每年上百次上千次淨灘,但4、500公噸的垃圾,要清理有難度。金門縣環保局長李廣龍說:「他們(中國廈門)是也有一些AI,導入的人工智慧的這些監管船,會去了解這些垃圾,海漂,漂流的狀況,那會做一些海岸上的捕撈的協助。」要經濟繁榮,也得兼顧環境,否則造成生態浩劫,演變成對人類的威脅。
Bill Lin 志成 這麼香的祖國垃圾,陳玉珍自己還不快全部打包回家享用?!
01月18日12:48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