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客委會推客語家庭 學者:母語意識提升亦重要

客家電視
更新於 16小時前 • 發布於 1天前 • 曾靖珊 蔡奕輝 臺北

說到母語家庭,客委會從民國97年,就開始推動客語家庭,至今16年,已經有4千多戶家庭得到表揚,不過除了從家庭來推廣,學者也提醒,客語在公眾場域的露出,以及建立民眾對母語文化的覺醒與意識,也很重要,才可能讓母語不會斷根。

「爸爸吃飽了沒,吃飽了。」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拿著手機與家人視訊,彼此流暢用母語問候、聊天,她是第一屆客語家庭成員鍾念庭,全家人熱衷參與客家社團、活動,因此說客語這件事,對從小接觸客語的她來說,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

首屆客語家庭表揚代表 鍾念庭:「平常時,像是我的祖父 祖母,和我的父母,都會要求我們,和妹妹說客家話,在這樣的環境當中,無形中就不斷地訓練我們的客家話,然後可以講出我們自己的母語。

客委會從民國97年開始,開始表揚客語家庭,只要家庭成員間,有二代以上的直系血親,通過客語能力認證考試,或是有半數以上成員通過客語能力認證,就可以獲得表揚,舉辦16年來,已經有4218戶家庭得到表揚,而今年開始,只要有意願學習客語,就申請加入客語家庭,目前也有超過1萬1千個家庭申請。」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客委會語發處處長 孫于卿:「藉由這樣的過程,希望提升大家,對於使用客家話,有這樣的意願,可以來提升。」

首屆客語家庭表揚代表 鍾念庭:「對我來說是殊榮,當然平常在家裡,家長也要去要求小孩,小孩也要自動自發,講自己的母語。」

推動母語復振,家庭扮演重要角色,不過學者指出,母語可能從家庭就出現斷層,因此營造客語環境也顯得重要。

政治學者 施正鋒:「我看到他們(國外),在歐洲民主國家,基本上他們真正的努力是,爸爸、媽媽,年輕的爸爸、媽媽,你要先教他們(會講母語)。」

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特聘教授 江明修:「這方面不單只是講而已,要怎麼加強社會溝通,大家一起來用客家話來,和左右鄰舍一起來講客家話,這應該說一定要扎根到,各個社區、各個地方。」

長期關注族群政策的學者,也建議公部門,應該思考透過政策手段,串聯客庄、社區,結合國際化、現代科技,讓客家走進大眾,全面提升民眾說客語的意識與自信,才有機會讓客語傳承下去。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