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

疫情燒進社區!人人搶打第3劑疫苗 15大理由卻讓他們拒絕接種

網路溫度計 DailyView
更新於 2022年01月14日06:50 • 發布於 2022年01月14日06:50

你也有「疫苗猶豫」嗎?

近日桃機群聚染疫案例不斷增加,Omicron病毒也悄悄從國門蔓延至社區,讓居民人心惶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因此將第3劑疫苗間隔施打時間縮短至12週,許多符合資格的民眾頓時塞爆線上預約平台,各醫療院所諮詢電話也接到手軟。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在全球疫情肆虐、人人搶打疫苗的情況下,仍然有部分民眾基於不同理由選擇拒絕接種疫苗,甚至產生「疫苗猶豫」現象,《DailyView網路溫度計》今天就帶你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一起來揭曉他們不想施打疫苗的15大幕後原因。

image source:示意圖/pexels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No.10 自覺身體健康、免疫力強

想要讓身體能夠保持健康,許多網友認為首要條件便是「提升免疫力」,包含充足睡眠、均衡飲食與規律運動,都能有效增強抵抗力,遠離疾病威脅。

在2021年5月本土病例爆發前,網路上曾流傳「我OK你先打」的口號,希望能將疫苗留給前線醫護人員接種,有網友認為即便不施打疫苗,若在平時養成良好生活作息、增強自身免疫力,就能大幅降低被染疫的風險。

image source:pexels

No.9 認為台灣疫情相對安全

在全球疫情嚴峻的時刻,台灣因為SARS的前車之鑑,這次面對COVID-19來襲時才能自主戴上口罩,不僅守住本土疫情,也備受外媒肯定。

2022年1月歐美疫情竄燒,美國單日確診人數飆破百萬,歐洲國家也深陷Omicron變種病毒危機。台灣從疫情爆發以來,雖仍有染疫個案,不過相比其他國家確診人數稍微緩和,部分網友也認為「國內疫情穩定的話,就沒有施打疫苗的必要性」。

image source:pexels

No.8 親友建議不要打疫苗

在人生中多數時間會與父母、兄弟姐妹、朋友、長官及同事相處,當面臨重要抉擇時,他們的寶貴意見也會左右我們最後的選擇。

BNT日前曾傳出青少年接種後發生心肌炎反應,也讓許多家長打算不讓小孩接種第二劑,另有女網友分享自身經驗,哭訴她的男友被父母的觀念影響極深,甚至被灌輸「不要打疫苗」的想法,認為應「崇尚自然,不要讓藥物入侵身體」,讓女網友直言無法諒解。

image source:pexels

No.7 不能出國接種也沒用

以往春節總是台灣人攜家帶眷出國的旅遊旺季,不過近2年因為COVID-19疫情蔓延,多數國人只能放棄出國的計畫,選擇國內其他旅遊行程。曾有網友在網路論壇也好奇詢問大家不施打疫苗的原因,其中不少網友也回應「等可以出國才想打」、「只要政府沒有開放國門的規劃,那打疫苗真的就是單純的風險」、「除非要出國或是要去的地方要求要打再打」。

image source:pexels

No.6 對政府防疫政策沒信心

從2020年1月23日起,指揮中心因應疫情在每日下午2點召開記者會,除公布確診個案與可能傳染途徑,也會對國內防疫政策做滾動式調整,不過日前曾針對回溯個案創造「校正回歸」等新名詞,也引來網友批評「毫無公信力可言」,日前傳出疫苗死亡案例也有人表示「打疫苗而死的比病死的還高,也許我得了新冠會是輕症,打疫苗卻嚴重不良反應,打與不打都是賭注」。

image source:YouTube/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No.5 疫苗現有廠牌不想打

先前開放登記施打疫苗時,曾被外界認為「不能選疫苗廠牌是在為國產疫苗鋪路」,指揮中心對此也澄清是因無法確認疫苗廠牌與數量,並非是為推廣台灣疫苗預作準備。

但民眾可自由選擇施打疫苗時,卻出現許多「非莫德納不打」的人,網友紛紛在網路論壇表示「非高端就好」、「打到自己身體的東西不能謹慎嗎?」,也有網友抱怨「選哪個都排不到的類組還能怎樣?」

image source:unsplash

No.4 接種仍有染疫風險

儘管提前施打疫苗可以降低染疫機率,不過在接種14日後仍有民眾經篩檢確診新冠肺炎,美國CDC將其定義為「突破性感染」,加上Delta、Omicron等變種病毒來勢洶洶,也讓不少網友擔憂疫苗保護力。

有選擇拒打疫苗的網友表示,「疫苗只是讓醫療體系不崩潰」、「疫苗從頭到尾都是降低感染率,主要防止變重症」、「還不是一堆突破感染」、「打疫苗的根本本末倒置」。

image source:pexels

No.3 過去接種疫苗曾有不適症狀

除了個人心理因素外,也有部分民眾是因為過去接種疫苗時曾發生不良反應,為避免發生類似情況,所以選擇不繼續施打疫苗。

有網友透露第一劑接種後情況,「之前也一直推大家去打疫苗,但自從打完疫苗後月經血崩還一個月來兩次,差點貧血後,就不鼓吹大家要打了」、「我打莫德納,之後掉髮嚴重,額頭兩側明顯變禿」,有人也認為「打下去有問題會卻步」。

image source:pexels

No.2 身體健康因素不適合施打

在不想施打COVID-19疫苗的網友中,有部分民眾是因為考量身體健康狀況可能無法負荷,所以選擇不接種疫苗,例如有血小板低下、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過敏等症狀的患者,也有懷孕或是哺乳的媽媽擔心施打疫苗會對寶寶造成負面影響。

網友表示,「就現況來看,糖尿病重症、高齡足不出戶的長者真的不要打比較好,靠大家群體免疫來保護他們,畢竟疫苗副作用身體可能承受不住」、「我同事說要哺乳死不打疫苗」、「有心臟問題所以不敢打」、「心臟有問題以及在家工作沒什麼外出的幾個朋友暫不考慮打疫苗」。

image source:pexels

No.1 擔心接種後有副作用

開放施打疫苗之際,仍讓網友對疫苗敬而遠之的主要原因就是疫苗接種後的副作用,包含接種部位疼痛、紅腫、疲倦、頭痛、肌肉痠痛、發燒等,嚴重可能會產生呼吸困難、心跳加速等情況,台灣也曾傳出打完疫苗後死亡案例。

網友對於接種CIVID-19疫苗擔憂,「身體不好怕挺不過副作用」、「打疫苗死去的人比得病的多」、「都是怕掛掉不敢打」,也有人表示「就是不想自己去人體實驗」、「不想當白老鼠而已,反正台灣疫情不嚴重」,另有網友認為不必強迫不想打的人,「出事你能負責嗎?」、「能保證疫苗安全性與效果?」

image source:pexels

【網路溫度計調查結果之圖文,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改寫】

分析說明:

本研究資料由《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提供,分析時間範圍為2021年01月11日至2022年1月10日,共1年。

系統觀測上萬個網站頻道,包括各大新聞頻道、社群平台、討論區及部落格等,針對討論『拒打疫苗』相關文本進行分析,並根據網友就該議題之討論,作為本分析依據。

本文所調查之結果,非參考投票、民調、網路問卷等資料,名次僅代表網路討論聲量大小,不代表網友正負評價。

本篇分析報告使用「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

延伸閱讀:網友力推紓壓10撇步!吃美食也能療癒又健康 上班族快收藏

延伸閱讀:全球生活品質排名揭曉!台灣「1指標」奪冠 網嗨炸:終於贏中國

查看原始文章
留言 4
  • 明仁*_*
    很明顯的疫苗打了三劑還是一樣被變種病毒感染,那麼這疫苗不是沒效,而是可能可以減低重症,那麼一劑就可以形成抗體在身體裡,第二劑第三劑並沒有針對變種去改良,還是有抗體消退的情況,針對有慢性疾病的人也有實例疫苗造成死亡,當然這些族群有理由不想打2.3劑,尤其在第一劑打完後長時間身體不舒服者怎會敢再打第二,三劑呢
    2022年01月14日13:28
  • 阿陞
    謝謝 無能政府和防疫指揮中心的德政 害人民遭殃! 不知歪嘴輸何時要發7倍卷..
    2022年01月14日04:44
  • 孟琪
    15大?10大?
    2022年01月14日03:06
  • 🥭劉家欣🥭
    「拒絕強制接種政策」 回頭看專家說了些啥? 從一開始的 疫苗接種率達到 68%以上 就可形成群體免疫 改口為“接種到80%以上” 再到現在改口為“接種95%” 從“1針接種” 改為“2針” 再升級為“3針 最後改口為“每半年補一針..... 從接種疫苗“防感染” 改為“防發病” 在改口為“防重症” 最後改口為“防死亡” 你是在逗我玩嗎? 還是當所有人都是白癡? 如果沒被感染, 那是疫苗起了作用 如果被感染了 那是疫苗沒讓他重症, 如果重症了, 那是疫苗沒讓他死, 如果死了, 那就是他有基礎疾病, 如果他沒有基礎疾病, 那他就是偶合症, 太極陰陽八卦陣, 總有一款適合你 打第二劑保護力3個月下降 打第三劑4~6個月保護力歸零,之後打第4567? 抗體依賴性增強效應(ADE)不會發生? 負作用危害⚠️不存在嗎? 其它疫苗平均研發10年,病毒出現1年就有4.5種疫苗? 藥廠緊急授權(EUA)/賠償豁免? 疫苗通過使受體手臂中的細胞產生病毒的特定部分——病毒外部的刺突蛋白——來限制對刺突蛋白的免疫反應,從而產生免疫力。 「棘蛋白」疫苗的成分,少量或許副作用一下就過了,未來每半年一劑累積擴散呢?
    2022年01月14日01:55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