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要過上自己理想中的生活,需要多少錢呢?
尋常四口之家,在台北,一個月的生活費大約是多少?
通膨、能源議題、烏俄戰爭,這三者之間有什麼關係?
諸如此類的大哉問,能精準回答者,恐怕不多,甚至連仔細思考過的人,也是少數;其實,擁有正確的金錢觀、理財觀,乃至於關注總體經濟與全球變局,已是現代人重要的生活技能。
台北市的士林國中最近開了一門金融素養課,就希望為學生打下基礎,從掌握個人開支、規劃財務,到投資理財、風險控管、掌握外在財經資訊等,都有基本的概念。
結合跨領域知識,貨真價實素養課
傳統觀念總覺得,談錢很俗氣,但其實,人們活著就是得花錢,「用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來看,最底層、最基礎的,就是生理需求,亦即食、衣、住、行,而這些都需要用錢。」士林國中校長林凱瓊說。
以此觀點來看,教學生金錢相關的事情,再自然也不過了,林凱瓊強調,這門課結合了跨領域的知識與能力,與生活又高度相關,能實踐應用,是貨真價實的「素養課」。
負責的教師薛心潔表示,在課程一開始時,會先讓學生理解「理財的兩大方向有開源與節流」、「國中生做得到的理財方式有儲蓄、理性消費、延宕享樂」等等,也會介紹各種理財方式,並強調風險控管的重要性。
然後,會以學生較切身的零用錢來切入,請大家分享對零用錢額度的看法、自己規劃零用錢的經驗等等。
士林國中校長林凱瓊日前以金融教育為主題公開授課。
先食「人間煙火」,再建構理性消費觀
當學生們已經對金錢議題有感了,再引導其進入家庭財務的範疇。另一位負責的教師廖珮良分享,課堂上會先請學生思考,自己未來想過的理想生活為何,再上網查詢想住的房子要價多少,進而預估一個月光是「住」就得花多少錢,「通常在這個階段,大家就會驚呆了!」
瞭解了「住」的行情後,老師會再請學生一一查詢「食、衣、行、育、樂」相關費用,詳列出來,廖珮良透露,很多學生都是第一次意識到,日常生活的開銷原來這麼大,父母其實很辛苦。
接下來,老師順勢帶出「理性消費」的觀念,並以生活中的案例為引子,例如會請學生檢視鉛筆盒,分辨哪些物品是「想要」、哪些是「需要」;也會請大家練習選擇手機資費方案,試著依據需求做出適當的消費,並且有意識的辨別生活中常見的促銷手法。
認識金融系統與理財工具,練習操盤
現在的金融服務很多元,課堂中也趁機讓學生瞭解銀行的基本運作、各種支付方式的原理原則等等。
這套課程的重頭戲,是讓學生模擬當「操盤手」,透過玩金融桌遊,進行資產配置,練習投資股票、債券、外匯、原物料、房地產等標的,而且,遊戲中還設計了各種突發事件如天災人禍、市場脈動,增加真實感。
比方說,當學生抽到「戰爭」這個事件時,原物料價格就會大漲,連帶影響投資決策;又例如,當有特殊事件引發股票大跌時,債券價格就會往上。不僅在課堂上玩,士林國中還舉辦比賽,讓學生們爭當「王牌操盤手」。
薛心潔回想,不少學生在玩過這個遊戲後,就比較關心國際新聞與財經新聞了,「還有家長很驚喜的跟我們說,孩子突然開始跟他們討論家庭財務、新聞時事,親子間的話題變多了。」
課程再延伸,效益擴散至國小、補校
值得注意的是,這套課程發展出來後,不僅在士林國中校內實施,還延伸擴散,例如在暑假期間舉辦專門給國小生參加的營隊,也在補校教這堂課,讓補校的學生也受惠。
以營隊為例,士林國中輔導主任李東隆說,是由修過課的國中生當小隊輔,來帶領國小生,在教別人的過程中,最能驗證自己學得好不好,校方還特別安排了家長時段,讓家長們能「旁聽」,親眼見證孩子的成長。
林凱瓊與李東隆都強調,這套課程教的內容,雖然考試不會考,但能引發學生對金融理財相關知識的學習動力,並對外在世界更有「現實感」,讓學生為未來的獨立、自立做準備。
照片提供:士林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