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是希臘語裡的第一個字母,澳洲人口統計學家麥克林德爾(Mark McCrindle)將2010年至今(2024)年出生的新生代以此命名,標記他們是「嶄新世界的初始(Beginning of the reality)」。
現年14歲以下的 α 世代,是第一批完全活在在智慧型手機問世後時代的族群,目前累積20億人口,仍在上升的人數將超越戰後嬰兒潮世代(他們的爺奶輩),成為史上人數最多的世代。他們還未擁有經濟能力,就已經是商業市場上相當有消費能力的顧客群。
還未成年已有驚人消費與廣告商業實力
他們被暱稱為「小千禧(Mini Millennials)」、「平板小孩(iPad Kids)」,與千禧世代和 Z 世代三代無差異地共享快速進化的科技產品。《BBC》報導指出,美國43%的 α 世代,在六歲前就擁有平板、近六成10歲前就擁有 iPhone。
這群不滿14歲的孩子更早透過網路或社群接觸消費市場,消費品味也很大人。α 世代甚至讓80年代興起、針對20歲年輕族群(尤以北美行銷有 tween-ager 一詞)的產品線式微,很多服飾潮牌如「GAP」,甚至直接將大人的款式,出小孩尺寸販售。
「α 世代直接、間接已創造約165兆8千億台幣(5.5兆美元)消費行為,」麥克林爾德表示。透過網路和智慧型設備,他們比任何一個世代還要早接觸消費市場成為顧客,習慣虛擬線上的購物與付款行為,當然,用的是爸媽的信用卡。
根據美國廣告媒體公司睿域行銷(Razorfish)統計,美國 α 世代的愛店有亞馬遜、蘋果、任天堂、Target(美國平價零售連鎖百貨);在英國,α 世代最愛的品牌不只有史密斯玩具城(Smith’s Toy),大型運動用品店 Sports Direct 和特易購(Tesco)都上榜。
買實體東西、愛進電影院、聽 Podcast
α 世代熟悉線上消費模式,買的產品卻很實體。連鎖彩妝店絲芙蘭(Sephora cosmetics)專門給10到14歲的產品,在2023年二月到2024年三月營收成長22%;另外根據市場研究機構全球網路索引(GWI)2022年的調查,近半數美國12到15歲少年,把進電影院追首映當作同儕話題,39%甚至表示,走進電影院是他們最喜歡的觀影方式。
雖然四成的 α 世代確實為了看直播連上社群,不過他們也知道要讓眼睛休息,喜歡轉而用「聽」的 Podcast 來獲取創作靈感。全球網路索引(GWI)指出,除了電競相關 podcast(過去的 z 世代小學生喜歡在 YouTube 看電競直播),喜劇類、娛樂、說故事類都擁有一定的小聽眾群。
腦腐(brainrot)流行語,語詞難單獨解釋
不免俗,悠遊於網路演算法和最新科技工具的 α 世代,當然也有屬於自己的語言。不過,不同於過往新單詞替代舊詞彙的概念,α 世代的流行語(slang),很多無法單獨解釋,必須放在對話情境裡才能分辨意思,或是沒有特定正面或負面含意,讓 Z 世代看了直呼「腦腐(brainrot)」。
譬如現在每天各種情境都適用的「skibidi」,無法直接翻譯為中文,因為真的沒有特定意思,《NBCnews》報導寫道,這是 α 世代日常行話,但很多孩子天天講也不知道確切的意思。
「skibidi」最初來自 YouTube 共76集的系列影片《skibidi toilet》(馬桶人),如今連好萊塢也重視這個流行,《絕地戰警》系列、《變形金剛》名導麥可.貝(Michael Bay),都跟《馬桶人》簽下經營特許權。
「你不用在完整的句子裡用『skibidi』,很隨興都可以講,不是專指好的或壞的,就是奇怪的事情吧!」接近千禧但實為 X 世代、45歲的雙寶爸彼得森,請11歲的女兒解釋後,他和太太也還是聽不太懂字詞涵義和用法。
舊世代別緊張,新世代有自己的一套
內容創作者暨語言學者阿拉克斯克(Adam Aleksic)觀察,α 世代的流行語在網路上傳播快、演變也比過往還要快,「很難去界定現在說這個字的人,是在反諷還是直白表達,但 α 世代在使用這些字詞時,其實是伴隨自我意識的,覺得這樣講很好玩」。
像是能夠拿來形容某人很酷、猶如領袖的「sigma」,也能突然變成填充詞,意有所指任何事。你也許聽到一個小孩說:「What a sigma?(什麼/怎麼了?)」。絕大多數「老人」總是會覺得新世代流行語「講不清楚」、「詞不達意」、「語言能力碎片化」,但在語言學的演進過程之中,這僅僅是任何俚俗生成的古典用意:讓老人聽不懂。
「每個新世代的潮流都會讓上一代覺得受威脅,新世代用流行語『破壞』既有語言文法,就是在建立不同於其他人、屬於自己的世代認同,」阿拉克斯克說。
(責任編輯:劉映均)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