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美國派「如何保障烏克蘭」問卷 歐洲各國急赴巴黎商討對策

上報
更新於 02月17日06:25 • 發布於 02月17日03:00 • 陳玟穎
美國上週發送文件詢問歐洲,若參加烏克蘭安全安排,他們需要華盛頓提供哪些支持或資源。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右)和歐盟委員會主席范德賴恩於2024年9月20日在基輔互相問候。(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12日與俄國總統普丁通話之後,宣稱雙方達成立即展開談判、結束俄烏戰爭的共識,震驚歐洲盟友,因為在沒有充分知會烏克蘭及歐洲領袖下,就直接拋出與俄國進行和平談判的計畫,令基輔與歐洲各國措手不及,而且即將在沙烏地阿拉伯舉行的美俄停火會談,烏克蘭和歐洲領袖也未獲邀出席。不過,路透社16日報導,美國已向歐洲盟友詢問,若要參與烏克蘭的安全合作計畫,他們需要華盛頓提供哪些支持或資源。另外,由於美方日前表明歐洲不會參與俄烏和平談判,歐洲主要國家領袖決定17日將在巴黎召開緊急峰會,討論俄烏戰爭與歐洲安全議題。

路透社16日根據一份文件報導,美國於上周向歐洲各國政府發送文件,詢問他們可以為烏克蘭的安全保障做出哪些貢獻。該文件包含六個要點與問題,涉及哪些國家可以提供安全保障、哪些國家願意派遣軍隊進入烏克蘭作為和平協議的一部份,以及這支歐洲主導的部隊規模可能會有多大。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然而,美國不僅詢問歐洲國家能提供什麼,也詢問他們需要華盛頓提供什麼支持,文件中顯示,「貴國認為,若要參與這些安全安排,需要美國提供哪些支持?具體來說,您認為需要美國提供哪些短期和長期資源?」報導指出,這對許多歐洲政府來說是個好消息,因為他們已明確表示,只有在美國支持下,他們才可能提供安全保障。

這份文件還詢問,哪些歐洲國家或第三方國家可能,或願意參與這項安全安排,以及各國是否願意派遣軍隊進入烏克蘭,作為和平協議的一部份。「您認為這支歐洲主導的部隊規模應該多大?這些部隊應該如何部署、在哪些地點駐紮,以及應該駐紮多久?」此外,各國還被詢問,若俄羅斯攻擊這些軍隊,美國、盟國要做好哪些應對措施?

文件中也提及制裁俄羅斯的問題,「貴國準備向烏克蘭提供哪些額外的能力、裝備以及維修與後勤支援,增加烏克蘭在談判中的籌碼,並進一步向俄羅斯施壓?」當中也詢問,各國願意採取哪些行動,來加強對俄羅斯的制裁,包括是否會更嚴格執行現有的制裁措施。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2位歐洲外交官表示,歐洲各國政府仍在討論如何回應這份文件,但有些人認為應該以集體方式作出答覆。

與此同時,川普的烏克蘭特使凱洛格(Keith Kellogg)15日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表示,歐洲不會在烏克蘭和平談判中占有一席之地,引發歐洲憂心。而且即將在沙烏地阿拉伯舉行的美俄停火會談,烏克蘭和歐洲領袖也未獲邀出席。法國外交部長巴霍(Jean-Noël Barrot)16日證實,歐洲主要國家領袖將受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之邀,於17日齊聚巴黎,針對俄烏戰爭與「歐洲安全」召開峰會,商討相關問題。

不過,並非所有歐洲國家都會出席17日的峰會,僅具有軍事實力的國家參,包括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波蘭,西班牙和丹麥代表參加,以及北約秘書長、歐洲理事會主席和歐盟委員會主席也將出席。

查看原始文章
留言 4
  • 牧文
    澤倫斯基如果要用土地來交換,自然要最大化這些土地能夠交換到的保護。 事實上如果用現在烏東地區當作是中立區,也是一個可能的選項。 至於烏克蘭能不能加入北約,那要看北約諸國的決心和俄羅斯認為烏東作為中立區夠不夠大,不是嗎? 如果動用歐美給的長程武器,事情就不一樣了。這才是為什麼普丁現在也想談的緣故。 普丁不傻,難道澤倫斯基就笨了?他手上有拜登給的最後軍援,德國也才答應要繼續支持烏克蘭。如果美國因為川普不支持換來北約的在地支持,才是烏克蘭的最強底氣,如此一來,就算烏克蘭沒有正式加入北約,北約也會是烏克蘭的後盾,好嗎? 俄羅斯若炸到北約難道北約不報仇的嗎?是不是?
    02月17日11:32
  • Frank√
    這就是軍備過於依賴美國的問題,現在的歐洲沒一個國家,像二戰前有自主研發整個體系,一旦美國拒絕提供,作戰能力就很受限
    02月17日08:04
  • smile
    任何的戰爭都是對目前領導全球的國家或領袖表示失敗
    02月17日07:20
  • Cao
    https://x.com/Glenn_Diesen/status/1890945562666783059 挪威東南大學教授格倫‧迪森表示(翻譯文) 基斯凱洛格向歐洲人明確表示,他們不會在談判中佔有一席之地 * 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歐洲人對敘利亞的要求非常強硬,甚至拒絕進行外交努力,甚至反對和平談判,並可能破壞談判。其次,歐洲人已經屈服於西方,變得越來越不重要,現在美國和俄羅斯都不希望他們參與談判。這本應是顯而易見的,但歐洲卻陷入了意識形態的回音室,常識無法挑戰這種敘事
    02月17日03:54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