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觀看破200萬次!專家揭危險課程特徵慣用3手法

早安健康
更新於 02月13日07:00 • 發布於 02月12日07:00 • 新聞中心蔡經謙

近來網路討論熱門焦點之一當屬《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這部YouTube影片,上架四天觀看數破230萬次,掀起熱烈討論與廣泛關注,你跟上了嗎?在心靈受傷時,尋求療癒與慰藉在所難免,但為什麼不少人選擇參加心靈課程,而非求助專業諮商、心理師?兩者的差異點是什麼?專家提醒該留意的關鍵,學會分辨適合自己的方式,或許更能幫助到自己。

正夯YouTube影片「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是什麼?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幾個月前,YouTuber家寧從原本超過兩百萬訂閱的「眾量級」,獨立開設自己的新頻道「秘月期POPOO」,首支影片內容卻被網友認為不知所云、不自然,在網友調查下,發現她參加了一些「心靈成長課程」,懷疑是受到不明團體的洗腦,且因為這類課程資訊不透明、收費高昂,甚至有些課程運作形式被認為很像「邪教」,讓心靈課程的話題引發一連串熱議。

不少時事型KOL、YouTuber、網紅都曾發表對心靈課程的看法,而這幾天網紅錫蘭發布一部兩小時的專題長片,對於心靈課程議題有更深入的解密和討論,目前上線不到5天已經累積超過230萬次播放量,持續延燒中。

心靈課程與心理諮商,差別是什麼?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心靈成長課程與心理諮商的主要差別,從收費、專家資格與引導方式都不太一樣,例如心靈課程一次性的價錢就可能超過萬元,但講師的專業資格難以驗證,而一次心理諮商的收費約數千元,需通過相關學歷與實習門檻、並考取國家證照、具執業登記;另外,在個人的期待上,心靈課程可能被視為一種提升自我、正能量的體驗,但心理諮商往往會被認為是「生病、有嚴重心理問題」才需要。

根據諮商心理師邱意婷撰寫的文章,大致可以歸納出以下5種層面的差異。

心靈課程 心理諮商 一次性收費可能達台幣數萬元。 單次收費約台幣2千至5千元。 常以長時間馬拉松式、工作坊等形式團體活動,且常要求學員招攬新學員加入。身心脆弱者易產生「從眾效應」,跟別人不同顯得格格不入。 以引導的方式,尊重每個人的個別差異。 經常訴求快速得到答案、迅速帶來改變,可能短期內就變了一個人 改變一個習慣或思考行為,可能需要至少約6至12次諮商才有明顯變化 被視為積極自我提升、正能量體驗 被認為是有心理問題才需要的手段。事實上不論身心狀況,諮商是嘗試自我了解的一種方式。 心靈成長課程講師無法規可循,專業資格難以驗證 在台灣需具備心理碩士學歷、實習2年以上、考取國家證照、加入公會與執業登記

為什麼那麼多人選擇心靈課程,而不是心理諮商?危險課程又該如何判斷?

為什麼那麼多人選擇心靈課程,而不是心理諮商?

既然心靈成長課程有這麼多爭議,為什麼許多人還會願意參加呢?根據上述的差異性可以看出,心理諮商通常以「引導」的方式,所以會需要一段時間,加上個人持續努力,才能慢慢改變思考或行為。但如果目標是想馬上得到答案、立刻就會好轉,這類人就可能容易被標榜快速見效的心靈課程所吸引。

根據YouTube頻道擁抱心理諮商所發布的影片,臨床心理師林聖峯也分析,很多人還是對於心理諮商抱有一種「醫療」的概念,總以為是「有問題」才需要尋求的管道,所以這樣的想法也讓一些自認「沒問題」所以不想諮商的人,轉而選擇心靈課程。

危險心靈課程有跡可循!專家教怎麼找出適合你的療癒課

偏偏,心靈課程常見的形式,經常先透過「從眾效應」弭平異音,比如隔絕外界訊息、聲稱要建立團體凝聚力,讓老師的指令成為唯一的「箭頭」,接著喊話學員「我們懂你的脆弱」增加信任感。

臨床心理師劉仲彬就在臉書貼文拆解心靈課程常見套路,常常是讓學員自揭傷疤,再把創傷變造成宛如直銷商品般的操弄工具,不斷用口碑和依賴感說服他人加入,且還持續灌輸要「依附組織」的觀念。

因此,劉仲彬心理師也在文中強調,必須懂得判別相對「危險」的3種課程特徵,比如講師學經歷是否紮實、專業經國家認證,以及課程資訊和費用內容是否公開透明,最後是對待創傷時是否尊重個人意願,以個案能受到幫助為前提,而不應是利用群體壓力逼出創傷經驗。

當然,儘管心靈課程備受爭議,但也不代表所以心靈課程都一定幫不上忙又有害。重要的還是從各種「療癒資源」中找到適合自己、安全專業的心理服務。建議可以先查詢講師、主辦方是否為具執照的專業人員,地點是否為主管機關認可的機構,還有價格和課程資訊流程是否公開透明,最後則要注意,講師與成員之間的關係是否有逾越分際的疑慮。

一般來說,由專業身心科診所、心理治療所或諮商所開辦的課程,或一般機構與專業工作者合辦的講座,會是最保險的選項。綜合專家資料,萬一參加心靈課程期間遇到下列狀況,最好多留意、必要時立刻蒐集證據,致電當地衛生局檢舉,或請專員釋疑。

  • 不被尊重情緒與身體界線,有不當言語交流與肢體接觸。
  • 收費過高,且不允許中途退費;以寶石、水晶等介質作為體驗媒材,並要求學員購買
  • 課程內容沒有明確節次、段落與時程
  • 課程涉及治療性質的體驗環節,但講者未具專業證照
  • 過程中覺得不舒服或被威脅
  • 被剝奪生理需求
  • 強迫你招攬新學員加入

快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讓我們守護你每一天的健康
延伸閱讀:

原文引自:《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觀看破200萬次!專家揭危險課程特徵慣用3手法

查看原始文章
留言 1
  • 牧文
    更該小心的是公司人資部門是否引進這類的大型團體意識訓練(LGAT)。既然涉及心理操控與財務風險,那麼就會直接危害公司的內部運作,不是嗎?
    02月13日00:11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