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種的荔枝椿象,每年造成龍眼、荔枝產量銳減,若使用農藥防治,會危害到蜜蜂,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研發出一種淡紫菌,能有效防治荔枝椿象達8成以上,而且不會傷害人、動物及蜜蜂。
春、夏季節,是荔枝椿象的好發期,為了防治荔枝椿象,公部門會投放平腹小蜂去消滅蟲卵,而成蟲則使用農藥防治,不過現在有另一種防治方式,就是臺中農改場所研發的「淡紫菌」,能讓荔枝椿象身體感染真菌後死亡,且不會危害到蜜蜂及動物。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臺中農改場助理研究員 羅佩昕:「我們的這個蟲生真菌,它是針對成蟲還有若蟲,就是大隻和小隻的這個荔枝椿象,那剛好其實剛好可以跟平腹小蜂,做一個互補的一個防治期,然後它對蜜蜂不會有影響,所以其實它算是一個,非常友善的一個防治方式。」
另外臺中農改場也開發出一套,混合實境的學習教材,農民可透過數位模型,搭配MR技術,遠端學習農機操作,及保養或果園管理,不受環境及季節影響,提升學習成效。
臺中農改場助理研究員 嚴仕函:「學員可以透過數位化的方式,就可以了解到我做這個步驟,他的一個原因是怎樣,那他如何去做這個,機械結構的一個拆解跟更換,那保養維護的一個重點,我們也都有在,我們的一個教材裡面去做呈現。」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臺中農改場場長 楊宏瑛:「113年的研發成果的發表,那我們這一次呢,我們總共有4個新品種,然後有1個命名的品種,然後有5項的技轉的品種、技術,然後另外還有34項,我們的技轉的成果。」
在農業耕作技術及品種改良,臺中農改場每年不斷推陳出新,讓農民實現豐收的夢想,也讓臺灣農業更有活力與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