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大集團的轉投資
台股上市櫃公司只有 1700 多家,但交叉持股的情況卻十分普遍,
會產生這類錯綜複雜的持股關係,有很多種可能,
有些是母集團為了增加整體市值,將部們切割城子公司掛牌上市,
有的則是本來毫不相關的兩間公司,因垂直整合、水平整合種種原因,
透過公開收購或私募的方式取得對方股權,
但大集團轉投資就像投資人買股票一樣,
即便有龐大的資源在背後支持,也還是會有不如預期的時候,
本文將分享一間引入大集團後一度營運起飛,
卻在富爸爸淡出經營後開始放飛自我的案例,
且該公司近期又似乎重獲關愛眼神,
繼續看下去…
揚智(3041)連 5 年虧損
IC 設計類股近 2 年在 5G 趨勢炒作下,從 7 ~ 8 年前的市場棄子,
重新成為當紅炸子雞,股價 3 位數已顯得不足為奇,
市場上甚至出現 3 千金、4 千金多支股價破千的 IC 設計類股,
但即便 IC 設計族群熱鬧滾滾,卻不是每支股票都雨露均霑,
早在 5 年前 IC 設計產業就已出現強者恆強、大者恆大的趨勢,
延續到 2020 年,還是有不少 IC 設計公司其股價與營運狀況絲毫不見起色,
其中也不乏名門血統的公司,揚智(3041) 3 月底發布去(2019)年財報,
稅後淨損 3.17 億,從 2015 年轉盈為虧以來,已連續 5 個年頭虧損。
(圖片來源 : Cmoney)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第一個富爸爸 - 宏碁(2353)
算起來揚智(3041)其實是台灣第一批 IC 設計公司之一,
成立於 1993 年,最早為宏碁(2353)的轉投資公司,
主要產品為 DVD 光碟機驅動 IC,
1999 年掛牌上市,第一年就創下 279 元天價,
不過與股價相比,獲利水平從一開始就顯得沒那麼驚豔,
1999 年 EPS 4 元,隔年受網路泡沫破滅影響,
變成大賠 4.06 元,接下來幾年的營運狀況也未見起色,
到 2004 年一舉虧損 13.9 億,稅後 EPS -7.66 元,
造成母集團宏碁(2353)要開始認列這個業外拖油瓶,
宏碁(2353)決定直接停損,在 2004 年把楊智(3041)賣給第二個富爸爸。
(圖片來源 : 筆者整理)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聯發科(2454)入股揚智(3041)
宏碁(2353)幫揚智(3041)找到的第二個富爸爸
是同樣以光碟機驅動 IC 晶片起家的聯發科(2454),
當時聯發科(2454)正漸漸從光碟機驅動 IC 轉型成 2G 手機晶片供應商,
在宏碁(2353)求售持股後,聯發科(2454)於 2004 年買下宏碁(2353)手中所有股票,
持股比率一舉從 0% 跳升到 25%,
並著手規劃揚智(3041)往 STB 機上盒晶片發展,
有了第二個富爸爸的加持,揚智(3041)接下來幾年營運漸入佳境,
2009 ~ 2013 年連續 5 年獲利在 8 ~ 9 億元上下,
(圖片來源 : 揚智 94 年股東會年報)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下圖:楊智(3041)連續 5 年繳出亮眼成績,但事情也是在 2013 年出現變化,
可以看到 2013 年,營業利益從 9.33 億急速下降至 2 千萬,
完全是依靠業外收益才維持住獲利 9.2 億元的表象。
(圖片來源 : 公開資訊觀測站)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聯發科(2454)處分非核心事業
2011 ~ 2012 年聯發科(2454)自身遭遇到 2G 轉換 3G 不順的挑戰,
為了讓公司營運更具焦在核心事業,
聯發科(2454)於 2012 年出售 4 萬張揚智(3041)持股,
每股價格落在 40 ~ 50 元之間,
當時揚智(3041)營運狀況尚未遭遇逆風,
聯發科(2454)的持股數卻已從 25% 下降到 8%。
(圖片來源 : 公開資訊觀測站)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IC 設計的衰退模式
IC 設計由於不需要高額資本支出,
在公司成立初期股本、營收及費用都偏小,
如果公司突然開發出某個爆紅的 IC 或產品搭上市場趨勢,
營運就會突然一飛沖天,往往這個時候,
公司為了確保該顆 IC 退流行後可以有新產品補上,
會開始擴大公司的研發部門,導致營業費用跟著營收同時上升,
由於此時營收還處於爆發階段,營業費用增加不是太大的問題,
但如果請了大批研發團隊,卻無法有新的產品補上舊產品,
或規模較小的競爭對手開始追上公司的步伐,
事情就會變得非常糟糕,可能營收只衰退 2-30%,
營業利益或稅後淨利就會轉為虧損,
而公司為了加快新產品的推出,更不可能降低研發費用,
這就形成一個惡性循環,營收越來越低,費用卻無法下降甚至更高,
到最後財務狀況惡化,股價跌到慘不忍睹,從業界大廠淪為小廠。
下圖:聯發科(2454)昔日在光碟機驅動 IC 的對手凌陽(2401),
如今股價剩 10 元,與聯發科(2454)相差達 40 倍。
(圖片來源 : 券商看盤軟體)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揚智(3041)邁入衰退模式
這類 IC 設計公司衰敗的過程,在 2012 年也一度差點發生在聯發科(2454)身上,
但最後聯發科(2454)卻撐過低潮,並在 4G 晶片時代再創高峰,
而揚智(3041)卻沒有走出這個循環,
營收從 2014 年的 46.47 億下降到 2018 年的 24.12 億,
營業費用僅從 18.23 億下降到 14.95 億,
並在 2018 年繳出稅後淨損 7.62 億的驚悚數字,
股價於 2015 年 5 月跌破 10 元,
和 2012 年聯發科(2454)售股價格 50 元相比,只剩五分之一的價格。
(圖片來源 : 券商看盤軟體)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聯發科(2454)回頭整頓
在揚智(3041)營運狀狀惡化的這幾年,聯發科(2454)的還持有 8% 的股票,
但腳色已從介入營運轉為純投資性質,
市場也判斷聯發科(2454)已經放棄揚智(3041)這間轉投資公司,
剩下 8% 股票停損出售只是早晚問題,
從時間點來看,揚智(3041)衰退剛好就是在聯發科(2454)淡出經營階層之後兩年,
似乎聯發科(2454)的影響力降低後,揚智(3041)的螺絲就像鬆了一下,
整體管理出現很大的問題,說到底,IC 設計是以研發及業務人員為主的產業,
管理及企業文化才是決定長期競爭力的關鍵,
這也是為何聯發科(2454)可以多次完成同業無法做到的產品轉換。
(圖片來源 : 揚智 107 年股東會年報)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蔡明介愛將進駐
去(2019)年揚智(3041)股東會,在聯發科(2454)運作下,
高層終於迎來大換血,董事改選後,
一致推舉聯發科(2454)董事長蔡明介愛將梁厚誼女士擔任董事長,
梁女士過去除了擔任過聯發科(2454) 代理發言人,
亦曾是聯發科集團旗下擎發通訊的財務長,
該人事變動宣告聯發科(2454)重新介入揚智(3041)營運,
也讓慘遭套牢的小股東看到一絲希望。
(圖片來源 : 公開資訊觀測站)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裁撤冗員,營業費用下降
從聯發科(2454)團隊進駐到今(2020)年 Q1,
可注意到營業費用在新團隊進駐後顯著下降,
營收及營業毛利雖然還看不到改善的跡象,
但公司的虧損已大幅縮小,
過去高額的研發費用也未替公司帶來獲利,
降低研發費用反而有助於後續具焦在關鍵產品開發上,
兵在精不在多,這個道理在研發團隊上也適用。
(圖片來源 : Cmoney)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下半年將辦理私募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是揚智(3041)擬在今(2020)年股東會通過的私募案,
募集張數為 2.88 萬張,雖然目前還未公告這些私募股票會由誰認購,
不過由聯發科(2454)最新持股數 1.5 萬張來看,
若吃下這 2.88 萬張, 在 22.13 億股本之下,
新持股數 4.41 萬張將剛好逼近 20% 採權益法認列轉投資的標準,
若到時真的由聯發科(2454)認購募股票,雙方的合作關係將更加緊密,
也可以展現聯發科(2454)重新將企業文化帶回揚智(3041)的決心。
(圖片來源 : 公開資訊觀測站)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 快速結論
最後整理出本文重點如下:
1.揚智第一個富爸爸為宏碁,2004 大虧之後被轉手給聯發科
2.在聯發科整頓下,揚智 2009 ~ 2013 成功脫胎換骨,從績差股變績優股
3.聯發科 2012 年減碼揚智持股,並淡出經營團隊,揚智也在聯發科退出後 2 年開始狀況惡化
4. IC 設計公司的衰敗往往起源於研發費用錯置,費用高漲卻沒有新產品推出,導致公司開始虧損,
揚智從 2015 年開始也邁入這個循環
5. IC 設計是以研發及業務人員為主的產業,管理及企業文化才是決定長期競爭力的關鍵,
聯發科在 2019 年重新派人進駐,重新將聯發科的企業文化帶回揚智,也為後續營運轉型開啟了契機
6. 揚智目前還在做研發費用上的精實調整,2020 年預計辦理私募 2.88 萬張,若由聯發科吃下,
持股比達 20%,屆時雙方的合作關係將更加緊密。
📣歡迎加入【股市小P】粉專
清 亮亮 蔡董自己也有開自己的公司,應該先固好自己的公司,
2020年06月01日11:43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