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

中國打拚10多年,44歲回台求職碰壁1年...不論哪個年紀,生涯規劃都要做這件事

商周.com
發布於 2019年06月20日04:50 • 洪雪珍
圖/Dreamstime

「我應該早一年看到你的書,就不會選擇回台灣。」

星期日參加御姊愛創辦的「A++ Club」舉辦的演講,同框還有劉軒,主題是講打造副業,談的是目前最火紅的「斜槓」。會後有一名讀者帶著我的書「你的強大,就是你的自由」來給我簽名,跟我這麼說。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1年之前,她在大陸發展,工作好、薪水高,由於已經44歲,一個人在外地打拚10多年,覺得夠了,想要回台灣落地生根,陪伴父母老去。公司老闆一直勸她留下來,因為公司的前景看佳,她的生涯還可以拉出一段上漲的後勢,離去等於前功盡棄,實在可惜。

錯的時間,一切枉然

可是單身在外,無依無靠,她真的累了、倦了,因此執意回台。同時她也信心滿滿,在北京與上海與全球一流企業競爭激烈的一級戰區,她都能戰功彪炳、訂單滿手,想必回到台灣之後,一定是各方爭搶的好手。哪裡知道回來1年到處碰壁,不要說拿原來的薪資待遇,就算是委屈地攔腰斬,也是乏人問津。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這輩子她第一次產生自我懷疑,心想難道是自己的能力不行嗎?然而怎麼想都覺得不對,不應該是能力出了問題呀!直到讀了我的書之後,她才明白過來,原來她在錯誤的時間做了正確的選擇。這讓我想起一段話:

在對的時間,做出對的選擇,是一生幸福。

在對的時間,做出錯的選擇,是一場遺憾。

在錯的時間,做出對的選擇,是一段荒唐。

在錯的時間,做出錯的選擇,是一聲嘆息。

她在44歲選擇回台灣就業,不折不扣是一段荒唐!問題不是出在於回台灣就業,而是出在於44歲!我明白告訴她:

「44歲,是一個錯誤的時間。」

上過我的課,或聽過我演講的人一定會聽到我不斷強調,在25至65歲的生涯中,有2個年紀是鬧鐘喊得震天嘠響,第一次是35歲,第二次是45歲。

35歲現象

35歲,應該是這一代年輕人平生第一次感到最焦慮的年紀,逐漸告別青年期,也遠離三十而立,而不遠的5年後,一眨眼就來到40歲,進入中年,恐懼跟著來了,眼見要「老」了、不再年輕,一切卻未就緒…有人還沒結婚、有人還沒買房、有人連工作算不算定位還沒個主見。

大陸職場有一個「35歲現象」,指的是有些大企業不僅不錄用35歲以上的求職者,連超過35歲的員工都會請其走路,特別是科技日新月異、競爭慘烈、步調快速的產業,像是手機業、網路業等。

在台灣,狀況差不多。我每次到大企業演講,面對用人主管,都會問他們:「你們錄用新人到幾歲?」從北到南,無一次例外,超過35歲就沒有主管會舉手說會錄用。我也問過獵頭公司,答案一樣,超過35歲就不推薦給企業,除非是稀缺性或高階人才。

所以,到了35歲,焦慮漫天襲來,並不是莫名其妙,而是有事實根據,只是大家沒有明白說出來罷了。

直到40歲,焦慮感才會慢慢消褪。不過很快的,45歲來臨前夕,莫大的生涯焦慮再度出現。對於大多數人來說,35歲的焦慮還算是停留在想像階段,並未實際發生人間慘案;45歲不同,它的焦慮不是想像出來,而是真實會發生。

做斜槓,中年人更積極

台灣前年有一本書出版,書名是「斜槓青年」,大為暢銷,讓大家以為做斜槓的都是年輕人。事實恰恰相反,不要說我認識的斜槓以中年居多,連我開斜槓教練班,將斜槓付諸實踐的也以中年學員居多,而且45歲以上。很多人不免奇怪地問我:

「為什麼中年人也來趕赴斜槓的流行風潮?」

嗯,我仍然得說,這個問題「有問題」!我開斜槓課,分成2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基礎課,目的是建立正確的斜槓觀念與心態,35歲以下的年輕人占一半,另一半是35歲以上。第二階段是進階課,人數仍然各半,學的是一套有系統的方法論,有步驟地按部就班地開展出斜槓人生。學成之後,最積極的是45歲以上。

因此,對年輕人來說,斜槓反而像是一陣流行風潮、一個抽象的口號、一個追隨的夢想;對於中年人卻不一樣,他們是迫在眉睫的當務之急,因為工作眼見不保了,下一個被資遣的就是自己,卻未必找得到下一個工作…

我有個學員文筆極好、口條極佳,在一家新創公司做會計5年,公司的經營未見起色,資金也快燒光,而老闆找不到新的投資者,陸陸續續在砍人,她非常焦慮!家裡有2個讀小學的孩子,不能只靠先生一份薪水,可是45歲的她心裡通透,很難和年輕人競爭會計這個職務,於是她來學做斜槓的方法。

無關年紀,都要做斜槓

可見得45歲是一個危機四伏的年紀,工作不保,外出求職困難重重,所以在生涯上的策略,45歲必須採取持盈保泰、謹慎為之。所以我才說在44歲離開大陸的好工作,率爾回台灣求職,錯在時間、錯在年紀。假使年輕10年,比如34歲,風險會小、可能性會大。

不過我也懂,人到中年,想不想換工作並非自己能做主,公司就是嫌你年紀大,非逼你走不可。這時候,我不會勸你一動不如一靜,不顧尊嚴死守著工作,因為就算你把尊嚴給公司踐踏,也保不住工作,反而要勸你:

「3點不動,1點動。」

心定下來,不要驚惶失措,不要打草驚蛇,上班時把主業顧好、飯碗捧穩,下班後做斜槓,花1、2年把基礎打穩,伺機拉出第二曲線。

最後我要勸大家的是,不論在哪個年紀、不論時間對錯,永遠都要做這件對的事,不要把生涯寄託在一家公司上,而要分散風險,做斜槓就對了!

責任編輯:黃楸晴
核稿編輯:葛林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
留言 5
  • 八哥
    只要你是技術工程師級,到60歲還是有老闆請工,在冷氣房吹冷氣工作的人,就不一定了
    2019年06月20日10:45
  • James
    45歲以後轉業除非是熟識了解你的人...否則再能幹,因為又不了解沒試過錄取機會低...
    2019年06月20日06:59
  • 講這種話是要35歲以後都去死。 世界最不缺一堆自以為是, 笑死。 社會經驗不足才寫的出這種幹話。
    2019年06月20日21:11
  • 沈永發
    一篇屁文
    2019年06月21日02:02
  • Jhen
    台灣缼乏很多層面性工作,無可否認,因為許多商品都進口,簡單比喻:1⃣️張木作椅子,你們會不會作。回答是:不會作,但是你們會不會買,回答是:會買,因為要座。 凡鐵窗、鐡門、衣服丶塑膠、10元商品、食品一一一一一。有這些基底,才有辦公椅可以座。市場進口充斥,生活用品技術往下沈淪。跨國企業不斷進駐,因為大家家什麼都不會只㑹付錢。所以你們回來找不到你的位置。你又沒有人脈。要撿到位,當空降也很難。縱使滿腹才董也無可施展。規劃禁不起變化。WT〇全世界都中招,連美國、中國,日本丶德國一一一一一。也不例外。各國財富基底潰㪚。過度金融的操作。如水混土、和稀泥。現在川普一聲令下,財富再次大搬風、對進口75%的美國沒有幫助,技術斷層後是失傳了。經濟冶理不是大搬風。是軌道、脈絡。
    2019年06月20日23:06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