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

【誤導】糖尿病患做抬腳跟運動比目魚肌影片?免藥物、飲食控制?切勿因此減藥停下常規治療

MyGoPen
發布於 2023年02月14日09:34 • MyGoPen

網傳「糖尿病患者福音」的影片訊息,宣稱小腿肌肉中的一塊非常小的「比目魚肌」,即使坐在椅子上時都能靠著抬腳跟運動這塊肌肉,就能使糖尿病患者進食後的血糖降低 52%,優於許多糖尿病藥物,不用其他藥物、運動或飲食控制。對此專家澄清指出,該論文只達高中科學競賽的科學研究程度,過去已有相關研究也能證實其他規律運動對糖尿病有所幫助,呼籲病患仍須以常規治療為第一優先。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糖尿病解決方案運動比目魚肌的影片訊息?
原始謠傳版本:

德克薩斯州休斯頓大學 2022 年底發表的論文引發了一波興趣通過一個非常簡單的運動,糖尿病患者進食後血液中的糖分和胰島素水平降低了 52%(優於許多糖尿病藥物),而你不需要需要努力或服用任何藥物。僅通過移動位於腿後方小腿肌肉中的一塊非常小的肌肉,稱為比目魚肌。當您坐在椅子上看電視時移動這塊肌肉,血糖水平會下降很大百分比(減半),並且即使您持續長時間移動這塊肌肉也不會感到疲勞。這種肌肉的優點之一是它消耗能量(葡萄糖)後血液中存在的葡萄糖,而不是像身體其他肌肉一樣消耗肌肉中儲存的糖原。有趣的研究,它可能是一種有效的糖尿病解決方案,無需藥物、劇烈運動和令人筋疲力盡的飲食。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主要流傳這段影片

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

影片與相關資料來源?
對此 MyGoPen 實際搜尋資訊來源,發現包括休士頓大學官網、以及休士頓大學官方 YouTube都有發表相關研究的內容,同時該研究也發表在《iScience》上。

關於研究內容,MyGoPen 諮詢糖尿病衛教學會現任理事長、台大內分泌科醫師王治元,請他以專業的立場解釋該謠言及相關研究。
一、研究結果的科學價值
(1)實驗對象為一般人非病患
王治元表示,該研究的實驗對象是 25 名招募來的志願者,志願者在臨床上的定義就是「不是生病的人」,用這群對象去做疾病的實驗、存在實驗風險,因為通常會來參加招募、實驗的,都是對健康管理意願比較高的人,這篇論文的附錄中揭露實驗對象為 13 名女性、12 名男性,控制的對照組為 37 歲,實驗組則為 52 到 54 歲,姑且不論實驗組、對照組與一般糖尿病族群的差異,光是這個實驗結果是發生在一般民眾上,就無法推論適用於糖尿病患
因為糖尿病患就是本身的血糖出問題才會患病,病患身體的血糖情況及功能和一般人不同,所以這項實驗不能擴大解釋,謠言所說是糖尿病的解決方案是「非常可怕」的說法
(2)實驗設計並不標準
王治元強調,該論文雖然是一個實驗,但算不上是「臨床實驗」,因為研究設計完全不標準,雖有進行口服葡萄糖耐受測試、抽血、比目魚肌的 60 塊切片等,研究結果顯示血中的胰島素濃度降低、所以認為可以改善全身的代謝。
由於因為肌肉可以儲存肝糖,切片研究結果顯示「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有改善,根據過去研究所以認為對血脂有幫助,但以影像學的研究為例,研究讓受測者練習自我訓練後,再回來實驗對照,論文中並沒有寫明間隔多久時間,而每個人回家真的都有乖乖做到足夠的時間?快快做還是慢慢做?動作標不標準等問題都無法控制,不像標準的臨床實驗必須受測者當著實驗人員面前照做,這些都會影響實驗的準確性和可信度。
(3)只有極短時間的「斷點」 忽略身體耐受性
王治元表示,這篇研究的成果數字非常吸引人、但沒有做到時間驗證,並非做了一年、二年等足夠長的時間,而是做一個斷點很短的時間所看到的結果,這樣的實驗不能拿來當作科學論證
短時間的激化(Active)確實可能讓身體反應良好,但人體會有耐受性,過去很多相關的臨床實驗都曾看到類似的問題,剛開始實驗的 3 個月效果好的不得了, 3 個月一過效果一路遞減的例子所在多有,因此醫學上所稱的臨床療效至少都要求必須有12周,不能「三歲看終生」,而必須誠實解讀科學證據。
(4)比目魚肌特點非新發現
王治元解釋,這個研究的出發點是代謝恆等式、就是所謂的 MET(Metabolic Equivalent of Task),是一個人消耗能量的客觀比例,意思是每公斤體重每分鐘可以消耗的氧氣量,靜坐是 3.5 公升的耗氧量、被定義為 MET 值 1,用白話來說 MET 就是拿不同運動和基礎代謝互相比較。
該研究得到的比目魚肌運動 MET 值為 2.03,但研究只侷限於比目魚肌,也就是等比的縮法、把一個人縮小到一塊肌肉,但以前就有文獻報告稱比目魚肌是「人類的第二顆心臟」,抬腳跟和走路不一樣,走路反而比較不會消耗比目魚肌,比目魚肌連接腓骨,不具有重量支撐的意義,就像以前人講的蘿蔔腿,有蘿蔔腿的人通常比目魚肌比較粗壯,運動醫學界認為這塊肌肉對靜脈血液回流心臟非常重要,才不會造成靜脈曲張以及靜脈曲張所可能造成的心臟衰竭,這是跟循環代謝有關的研究。
但這次的研究是以血糖、血脂為重點,但即使如此,踮腳的動作過去在日本的東醫、也就是我們所稱的中醫的報告中,也有「踮腳尖運動能降血糖」的類似說法,所以比目魚肌在人體中的特點並非醫學新發現。
(5)其他運動也已證實有效
王治元笑說,若有人進行每天快走 30 分鐘的降血糖實驗,結果可能跟這篇研究一樣好。美國國會曾經支持一項從 1996 年開始進行的「糖尿病預防計畫」(Diabetes Prevention Program , DPP)及其後續的追蹤計畫總計超過 22 年,是截至目前追蹤最久的糖尿病預防計畫。
實驗的白領族實行減少油脂、熱量攝取,每周至少快步走、跑步機等運動 150 分鐘以減少 7% 或是更多的體重的這一個「生活習慣介入」實驗組,可以在第 4 到第 5 年的時候,減少 60% 糖尿病的風險,而即使經過 20 年、年紀變大之後,也還有減少 18% 的效果,所以證明所有的運動如果用這種科學的角度去看都可以達到類似或甚至更好的效果,所以王治元的看法是,如果沒空出門做一些很好的運動、只能靜態運動,那可以「參考」這種比目魚肌運動的方式,但這些運動並非是非做不可的「典範」。
王治元強調,糖尿病常規療法也鼓勵病患從事生活作息、運動習慣的方式協助治療,例如被稱為「被野狗追運動」的一陣快跑、一陣停腳的「間歇性強度運動」,就被科學地證實對增加胰島素敏感度非常有效,因此糖尿病衛教學會就有一套教學影片,專門用來教病患怎樣做間歇性強度運動。
(6)糖尿病常規治療不能停
王治元呼籲病患,不管是比目魚肌運動、或是其他運動,都跟目前糖尿病的治療是完全不能夠相提並論的,謠言說這是「糖尿病的解決方案」、「不需藥物、激烈運動、筋疲力盡的飲食就能調節血糖」,誤導民眾用來改善糖尿病、或用來改善準糖尿病,已言過其實,如果病患因此想要減藥、停藥,「那就太可怕了」
王治元強調,這些輔助完全無法取代目前糖尿病的方向、模式以及固定的規格,就像他臨床上收治很多甲狀腺癌病患,病患想在常規治療之外加進中藥輔助、健康食品等,他的答案都是提醒病患仍須將常規治療放在選單的第一位,額外多做替代性療法沒有不好,但最重要的是不能捨本逐末。王治元反過來舉例說,若是沒有時間、體力等條件運動的糖尿病患,若是有接受標準的治療、治療結果也並不差,所以病患並不需要迷信一定要做什麼運動,而忽略了最重要的基本治療
二、論文的其他限制
(1)論文屬 OA 期刊性質
除了研究結果本身的科學價值以外,王治元也提出有關這篇論文的其他限制,這篇論文出自《iScience》 ,主要是細胞系列的雜誌,它在學術界稱為 Open Acess 雜誌,所謂的 OA 期刊,是一種「公開取用」的出版形式,作者希望能夠發表論文,但又限於研究時間、實驗等級等因素還無法達到標準前,先找一個能公開研究且快速審查的發表方式,因此 OA 期刊的論文作者要刊登是要付費給出版方的、這是 OA 期刊的特色。
(2)研究人員非臨床醫療人員
這篇論文的休士頓大學的研究人員分屬於健康管理系教授以及生物化學教授,雖是一篇論文,但若以 ABC 三級來區分實證醫學的價值性,則王治元的意見是連第二級 B 都談不上,只能說是單一的報告,而且是一篇連臨床實驗都算不上的單一報告,就是一個專家做的一個簡單測試,證明很短時間內利用這種運動,似乎可以改善志願者的代謝程度,但若應用到病人身上,那就是另外一個故事。
不過王治元也持平表示,比目魚肌運動病沒有不好, 因為是沒有傷害的,就像希伯克拉底醫師誓言的第一條「do no harm」,比目魚肌運動像是伸懶腰或是起床時活動一下腳的動作有點像,既然對身體沒有壞處就也無妨、只要不要做到腳抽筋就好了,這個動作做太多也還是要注意避免腳抽筋。
(3)「科普」實驗非「科學」實驗
王治元指出,該研究只是比較科學化的實驗,科學價值有沒有那麼高,他持比較保守的態度,只能算是一個有趣的「科普」實驗、不叫「科學」實驗,這個程度在台灣比較像是高中的科學競賽,要在台灣做並不難,難只是難在他們是用大學實驗室比較昂貴的器材、並且認真操作而已,但所看到研究成果的程度差不多就是科普程度,對於該論文的評價則是「一個針對特定標的所設計的科學論文、而非臨床實驗,提供的只是一般人一個靜態運動的參考」,而對於謠言誇大的說詞,則疾呼「病友原本進行的血糖、血脂、血壓治療仍須照舊而不能停減」。

衛教資源:
糖尿病衛教學會衛教資訊網
國健署三高防治專區 - 糖尿病
國健署健康手冊專區 - 糖尿病與我
諮詢專家:
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台大內分泌科醫師 - 王治元

查看原始文章
留言 1
  • 台客台北 | 部落格
    蔡英文在1984年 9/28 的政治大學教師資格審查履歷表上,親手寫下自己論文標題為 《Law of Subsidies, Dumping and Market Safeguards》;博士畢業證書的日期為 1984年4月。這些欄位經過認證後,蓋有「核符」的章。我們目前到處所見的蔡英文論文標題卻為 《Unfair Trade Practices and Safeguard Actions》,而她後來公開的(三種不同版本)博士畢業證書日期是 1984 年 3/14。 蔡英文的政大人事資料被政府以國家機密保護法密封至 2049 年 12/31。 倫敦政經學院收藏的同屆論文:一、藍皮;二、防偽線;三、版權頁;四、流水我號,1895年以來600多本博士論文都有編號,偽造的插不進去;五、單面印刷。 蔡英文 2019 年才送進 LSE 婦女圖書館的論文為黑皮,沒有流水號,而且是雙面印刷。 律師要求傳喚:自稱看過蔡英文論文的政大法律系前教授暨前大法官劉鐵錚,國家圖書館館長曾淑賢,還有讓蔡英文政大人事資料封存30年的教育部高教司長朱俊彰。 法官張詠惠否決傳訊證人。 《腦海中,我感到一場葬禮
    2023年02月14日15:40
顯示全部